回覆列表
  • 1 # 教育新時論

    可憐天下父母心,如果說沒有父母是為子女好的,那真的是在騙人。 不管父母稱職還是不稱職,誰不想自己的子女讀個好的大學,將來走入社會,混得比自己好?

    首先,環境問題

    名牌大學的校風,學生的素質和老師的態度和普通二本院校有明顯的差異,我本人由於工作原因,去過很多高校上過課。我發現那些二本院校的學生在上課出勤,學習態度上和那些名牌大學的完全不同。品牌大學的學生自律性很強,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學習勁頭很強,而且老師上課也很負責,感覺學術氛圍比較濃烈。

    其次,就業問題

    名牌大學出去的學生,就業方面相比普通大學來說要好,雖然說現在都是自主擇業,但是明顯 面試透過率比普通大學強。而且名牌大學每年畢業季都有校招,學生錄取簽約率也比較高。不過大部分學生都會繼續深造,考取研究生或博士以求更大的發展。

    也就是說,在名牌大學,不管是學風、學生素質、整體院校環境及就業幾個方面來說,都比其他的要強,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寧願選擇復讀,都要進名牌大學的原因。

    不過,名牌大學要進入是有要求的,首先在高考分數上就必須達標,這是一個硬指標,所以,成績好不好,是很多父母比較擔憂的問題。

    所以,現在你可以看到很多父母,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送他們去各種班,什麼英語、奧數,寫作等等,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夠讀重點小學,再升入重點中學,最後考取名牌大學。這條路線成了現在的孩子教育的現狀,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按部就班,接受者各種壓力,很多孩子幾乎喘不過氣。

    父母用心是好的,只不過也要照顧孩子的感受。孩子能進品牌大學固然好,我們應該為之高興。但如果孩子沒有進品牌大學,也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世上並不會只有進名牌大學這條路。只要你在其他方面有興趣,比如音樂、技能等,其實可以讓孩子發展下去,未來以此為職業並不是一件壞事。孩子盡力,比什麼都好,千萬不要逼他。

    最後,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考取名牌大學,沒有考上也沒有關係,做好多手準備,通往成功之路有很多條,重要努力,完全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 2 # 優質教笑者

    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但是,父母會有這樣的想法:

    1、在名牌大學就讀說明你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2、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能更好的被社會認可,更好找工作

    3、名牌大學就讀,父母臉上有光

    4、名牌大學所帶有的附加價值相對大一些,有利於個人的人脈等的發展

  • 3 # 重組月亮

    父母的心願是孩子將來的生活是——沒有經濟上的壓力,身邊良人相伴,膝下子女成雙,安穩幸福一生。

    結果,養孩子的過程過於漫長,慢慢的將孩子的幸福和上名牌大學畫上了等號。

    難道只有上了好大學才會幸福嗎?

    上了名牌大學,說明學習能力強,是智商高。而幸福的經營,是從小品格的培養——善良、仁慈、有關懷心、能付出、可以自我成長。

    家長們,勿忘初心才好。

  • 4 # 小勇安全平臺

    如果是心願那都想了。但是,還是要根據孩子自己的喜好和想法來。

    就如小歡喜中的情況一樣,童文潔也希望方一凡能考上清華北大,可是孩子的文化課不行,藝術可以,他可以有其他的選擇。

    好的學校是一個很好的賽道,但是,這個賽道的競爭也很激烈,也需要有前提條件的。

  • 5 # 基尼思Genius

    孩子現在才上二年級,似乎裡大學還很遠,但是現在幾乎所有教育孩子的方式包括課外各種補習班基本都為以後準備。

    也許等她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或許就是那時的文盲了,重點大學應該可以說是大多數家長都希望的,我肯定也想,但是我覺得我是個開明的媽媽,除了校內的課,課外我就給她報了興趣班,原本只有一個,有次不留神參加了校獨唱得了二等獎就順便給她報了這個。

    總體是想不管怎樣孩子可以有個興趣特長,小學成績不錯但不知道以後會如何,家長只能督促頭幾年,再大了也許就不停我的了,而且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讀書,我家還有個小的在上幼兒園,我就覺得他皮的也許以後成績會不太好,但是兩個一定要大學畢業,至於是不是名牌大學就靠他們自己能力考了,做為父母我也不想給他們壓力,只要他們能正直樂觀健康平安的生活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現在是一個高二的文科生,如果大學畢業後想要去德國留學,從現在開始應該做什麼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