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oeAnna
-
2 # 使用者6517319151004
燕京大學
文化古城時期,近十年中,是燕京大學的黃金時代,在此之前,尚屬初創階段;在此之後,受到戰局影響,相對來說,也沒有那個時代正規而神氣了。
“清華、燕京可通融”,文化古城時期在摩登仕女的心目中,清華的男士是“天之驕子”,燕京更是“天之驕子”了。
自然最好是歐美留學生,劍橋、牛津、哈佛、巴黎……這些學府中取得博士頭銜的留學生,退而求其次,也要勉強找個清華、燕京的學生作意中人,“可通融”者,略有勉強之意也。
這時期燕京,有最充足的外匯經費,有世界名望的第一流的學人數授,有風景幽美、建築華麗、湖光山色的校園,有語言到生活一切都美國化的環境,有極為昂貴的學雜費用……是最特殊的、最洋氣的、最神氣的——這裡我不用“貴族化”一詞,因為在我的師友中,包括最熟悉的朋友,不少都是燕京出身的,並不是“貴族化”的人,也沒有貴族化的習氣。
燕京大學名義上是私立的,但實際上它是由教會立的。“教會”是指天主教或基督教,而“教會”又分好多派別,每種派別又各有名稱,如聖公會、長老會、美以美會等。這些都是基督教的教會。燕京大學在名義上是由美以美會、北長老會、倫敦會等教會團體合辦的。
學校的經費是教會出的。基督教教會的根據地主要是美國和加拿大,以美國為主,在紐約有“中國基督教大學董事會”,在上海有“中華基督教教育會”,多的時候,支援著十六所大學,到一九四七年即抗日戰爭勝利之後,還保留幾所。燕京大學是其中之一,也是規模最大、辦的最好的一所,畢業的人也多,在政治上、國際文化上影響是最大的。
燕京大學創建於一九一九年,由船板衚衕匯文大學校、燈市口佟府夾道協和女子大學校、通縣協和大學校合併改組而成。這些學校所屬教會不一樣,如匯文是美以美會的學校,協和是公理會的學校,因而“燕京”後來就不是專屬於一個教會,而是幾個教會共同支援的了。
基督教辦的學校,要宣傳宗教,因而燕京大學開辦之初就合併了美以美會的匯文大學神學館(即匯文神科大學)和公理會的華北協和道學院而建立了燕京大學的“神科”,後來隨著文科、理科改稱文學院、理學院,神科也改為“宗教學院”。
司徒雷登是以辦燕京大學起家,後來做了“駐華大使”,因《別了,司徒雷登》一文而大大出名。
老實說:這位出生在中國杭州的美國牧師的兒子,對於辦燕京大學是花了一番大氣力的。《胡適的日記》一九二二年三月四日記道:
“十時半,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與劉廷芳來,啟明來。燕京大學想改良國文部,去年他們想請我去,我沒有去,推薦周啟明去。(啟明在北大,用違所長,很可惜的,故我想他出去獨當一面。
)啟明答應了,但不久他就病倒了。此事擱置了一年,今年他們又申前議,今天我替他們介紹。他們談的很滿意。”
只此一點,亦可見燕大草創時期想法延聘一流人材的簡況了。此事在《知堂回想錄》中記載道:
“一九二二年三月四日,我應了適之的邀約,到了他的住處,和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和劉廷芳相見,說定從下學年起擔任該校新文學系主任事……學校裡派畢業生許地山來幫忙做助教……每星期分出四個下午來,到燕大去上課。
我原來只是兼任,不料要我做主任,職位是副教授,月薪二百元。”
當時他還是北大教授,又兼了燕大副教授。這時燕大校舍還在崇文門內盔甲廠。盔甲廠在北京內城的東南角,同西南角太平湖一樣,在城牆沒有拆除時,這裡是死角,過路人不會走到這裡來,是很安靜的。
但是真要來時,那就要由東單往南穿衚衕進來,或走蘇州衚衕,或進船板衚衕,走到溝沿頭,再往東南走,就是盔甲廠了。今天這是北京火車站廣場的東南角,是最熱鬧的地方,可是七十年前,誰會想到這裡會成為火車站呢?早期燕京盔甲廠的校址,是十分簡陋的。雖然說:“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非有大樓之謂也。
”簡陋的校舍,有了大師,照樣能辦好學,教育出人材,但究竟不如既有大師,也有寬敞幽美的校園為好,不是可以相得益彰嗎?也許是機遇吧,司徒雷登一下子找到了西郊簍鬥橋明代米萬鍾家勺園的舊址,這樣幾年之後,使燕京大學擁有當時北京最美的校園了。
勺園在清華園的西南面,在海甸的北面,在圓明園廢址的正南面,東面是城府村。
地址極好,交通較清華園更好,為去頤和園必經之路。不過當時雖說是舊家名園,但年代久遠,早已荒蕪,木石無存,只有進門後一座石橋,是勺園舊物。司徒雷登看中了這裡,但這卻是有主的,是當時陝西督軍陳樹藩的私產,原是為其父退居林下,頤養天年之用的。司徒雷登為此去了一趟西安,因西安教會聖公會西安中學校長董健吾的介紹,找陳樹藩,想以三十萬兩銀子的代價購買此園。
因在易俗社聽秦腔,認識了兩位老人,一位就是陳樹藩父親,婉轉說明此意,陳父未置可否。不久陳樹藩請客,慷慨秉承父意,將勺園送給燕大,不過有兩個條件,就是在校園內為陳父立塊紀念碑,另外將陳樹藩創辦的存德中學作為燕京大學的附中,每年可以保送五十名學生上燕大。
如此司徒雷登大喜過望,雙方欣然達成協議。
燕大有了校址,便積極由美國著名設計師設計營建,完全用宮殿式建築,不幾年,在未名湖畔,一所美崙美煥的新學舍便建成了。全校共佔地七百七十餘畝,其中勺園舊址佔三百餘畝,另外尚買進了徐世昌的鑑春園、張學良的蔚秀園、載濤的朗潤園。
全部建築費用,一共用了三百六十多萬銀元,建成六十六幢建築物。一時燕大校舍、協和醫院、北平圖書館先後建成,成為鼎足而三的宮殿式建築群的樣版,不但譽滿全國,而且引起世界建築界的注意。
在文化古城時期,燕京校園和清華校園成為全國最美麗的大學校園。
錢賓四先生《師友雜憶》記燕園、清華園道:
“燕京大學一切建築本皆以美國捐款人姓名標榜,如“M”樓、“S”樓、貝公樓,今雖以中文翻譯(按即穆樓、適樓),論其實,則仍是西方精神……天津南開大學哲學系教授馮柳漪,一日來訪,告餘:‘燕大建築皆仿中國宮殿式,樓角四面翹起,屋脊亦高聳,望之巍然,在世界建築中,洵不失為一特色。
然中國宮殿,其殿基必高峙地上,始為相稱。今燕大諸建築,殿基皆平鋪地面,如人峨冠高冕,而兩足只穿薄底鞋,不穿厚底靴,望之有失體統。’餘嘆為行家之名言。
“屋舍宏偉堪與燕大相伯仲者,首推其毗鄰之清華。高樓矗立,皆西式洋樓。然遊燕大校園中者,路上一磚一石,道旁一花一樹,皆派人每日整修清理,一塵不染,秩然有序。
顯似一外國公園,即路旁電燈,月光上即滅,無月光始亮,又顯然寓有一種經濟企業之節約精神。若遊清華,一水一木,均見自然勝於人工,有幽茜深邃之致,依稀乃一中國園林。即就此兩校園言,華人雖盡力模仿西方,而終不掩其中國之情調。西方人雖亦刻意模仿中國,而仍亦涵有西方之色彩。
餘每漫步兩校之校園,終自嘆其文不滅質,雙方各有其心嚮往之而不能至之限止,此又一無奈何之事也。”
這段文字,情景歷歷,讀後不但能見清華、燕京校景之幽美與不同,亦頗足以啟發人的思維,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之比較。
司徒雷登弄到了歷史名園作校址,又從美國捐了不少錢來,蓋起了華美的校舍,在燕東園、燕南園、朗潤園修了不少教授宿舍,然後就大量延聘著名學者來講學了。
燕京教授中外華人不少,不少既是著名學者,又是教會里的名人;中國名教授自然更多,其間也有與教會有關係的。如劉廷芳、洪煨蓮、李榮芳、趙紫宸、簡又文、許地山、陳垣、吳雷川等位,都既是名學者,又是教友、教會中的名人。北伐之後,燕大又來了不少名家:如顧頡剛、鄧之誠、容庚、錢穆、郭紹虞、吳其昌、吳文藻等位,都是名實兼備、又肯實幹的專家。
因而在文化古城時期的燕大,在辦學經費、辦學環境條件、師資力量三個方面,都是第一流的,有世界水平的。著名的美華人斯諾三十年代中期就在燕大。
燕大和美國學術界的關係極為密切,燕京法學院和普林斯登大學有協作關係,得到經濟援助,可以互換教師。以文學院為主與哈佛大學有協約,得到經濟上的大力支援。
其它如和紐約協和神學院、哥侖比亞大學等美國名大學都有關係。因而它的學術交流、人材交流,更重要的是經濟支援,都是多方面的,世界性的。
文化古城時期燕大,本科有三個學院,十八個學系。文學院有國文學系、英文學系、歐洲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社會學系、新聞學系、音樂學系,理學院有化學系、生物學系、物理學系、地質學系、心理學系、家事學系,法學院有法律學系、政治學系、經濟學系。
另有宗教學院、研究院。以及製革專修科,屬化學系;幼稚師範,屬教育系。
燕京大學是教會學校,其宗教活動及氣氛,是靠宗教學院貫徹和維持的。它不同於文、理學院是教學機構,而是一個研究機構,它不招高中畢業生,而是招收文、理學院的大學畢業生為學生的,人數很少。
宗教學院的教授,同時也是其它學院中各系教授,另外又是“燕大基督教團契”裡的主要負責人員,作司教、講道、辦宗教學習班,這個組織就是燕京大學內部的教會,給要求參加基督教的師生員工舉行洗禮儀式、舉行禮拜、設聖餐會、宣講“福音”,總之一切基督教的宗教活動在燕大都由宗教學院代辦了。
這樣使燕大整個學校,也像其它教會學校一樣,全校瀰漫著一種基督教氣氛。
在此附帶要說一下教會學校的立案問題。早在清代道光十年(一八三零年),英、美等國傳教士就在中國擅自興辦學校,據《中國基督教教育事業》一書所載,到一九二二年時,大中小學已發展到七千三百餘所,學生有二十一萬多人。
在北洋政府時代,輿論界即要求政府收回教育權。這樣就出現了教會學校必須向中國政府各級教育機關立案,和教會學校的宗教課問題。北洋政府在一九二五年十一月頒佈了“外人捐資設立學校認可辦法”,同時不久廣東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於一九二六年十月也頒佈了“私立學校規程”,這樣就把教會學校的立案問題明確了。
大學要在教育部立案,同時規定如有董事會,中國董事應該過半數,外華人不能擔任校長。燕京大學很快向北洋政府請準立案,原校長司徒雷登改任校務長,請在燕大國文系兼課的講師,實際是當時教育部次長的吳雷川氏任校長。一九三五年陸志韋又繼吳氏任燕大校長。自然主要大權及向美國募捐經費等,還是司待雷登一手包辦。
“校長”雖不完全是名譽職,實際也只是一個向中國政府出面的“代理人”罷了。
燕京大學雖然十八個系,可是學生並不多,辦學規模只是八百人,有的系四個年級加起來,也不過二三十個人。但是它的水平和質量是保證的。燕京學費、宿費、雜費,一學期一百五六十元,在當時是個十分龐大的數字,但一些“書香門第”、“高門大戶”的子弟是不在乎的,一些海內外鉅商的子弟也是無所謂的,但有些普通人家子弟,往往就擔負不起這樣昂貴的學費、生活費,但如果直考進燕大,努力再爭取到好成績,那還是有辦法讀的,它有名堂眾多的獎學金。
能獲得一個獎學金名額,便可解決問題了。自然,更為貧寒的青年,或是要賺錢養家的人,要在燕大讀書,那就困難了。自然,家中再有錢有勢,而功課不好,中英文不過關,智力低下,那也是考不上燕大的。當年漢花園、清華園、燕園,這“三園”的入學考試都不是好闖的關,是不講情面的。
燕京大學在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之後,因系美國教會學校,司徒雷登又當了校長,對付日本人,學校未受影響,又維持了幾年,直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兵在這天一大早就把燕大全部封了門,這雖然是“文化古城”時期以後的事,但和前面還是延續著的。
等到抗日勝利之後覆校,那已是滄桑而後了。
。
-
3 # 星哥講娛樂
燕京理工學院是民辦三本。
燕京理工學院成立於2005年,位於河北三河市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隸屬於河北省教育廳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回覆列表
燕京大學(Ye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紀初由四所美國及英國基督教教會聯合在北京開辦的大學之一,也是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環境最優美的大學之一,創辦於1919年,司徒雷登任校長,曾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學社,在國內外名聲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