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SO131
-
2 # 玟冰
大學原該是學者做學問和學生求知的地方。可是,現在的大學,多少有一些不盡人意處。那就是,混事的人太多。用竺可楨先生的話講,就是謀食而不謀道。不少老師並不用心於教學,上課就是念PPT,教學效果很差,而學生呢,也覺得講課好壞無所謂,考試能過關就好。大學裡管理鬆散自由,對已然成年的大學生也許是有必要的,但是教學上還是應該嚴格要求,否則高等教育的質量堪憂。有些學生不上課跑去打工,說什麼勤工儉學,還不是看別人有個好手機,自己眼紅。要不就是混社會,自以為早點長工作經驗,其實專業上知識上一塌糊塗,出去後真不知道比沒上大學的人強在哪裡。
-
3 # 熊丙奇看教育
離開大學後,你會感謝那些對你嚴格要求的老師
可能在上大學期間,你會很討厭對你提出嚴格要求的老師,希望老師上課不點名,平時不佈置作業,考題出得很簡單,考試分數給得很高,把這些老師認為是“好老師”。這其實是混大學文憑的想法,如果真想在大學裡有所收穫,你應該希望老師對學業要求嚴格一點。
有人會說現在大學很多課程沒有意思,學了也沒有用,那是另外一回事。從教師這個角度,假如教師就以對付的態度對待教學,那上完大學,可能根本學不到什麼。拿畢業論文(設計)來說,現在很多學生都把畢業論文(設計)視為雞肋,有的指導老師平時也根本不指導,結果是,倒了要提交論文(設計)、答辯時,才臨時拼湊,這樣完成的論文(設計)質量可想而知,這樣的畢業論文研究過程,也就沒有多大意義。如果教師平時要求嚴格,每週都要花時間和學生溝通、交流,提出研究的思路和建議,檢查研究的進展,那這一過程是會很有收穫的,不僅是順利提交畢業論文,更會學會如何做研究,如何撰寫論文。
英美大學與中國大學最大的不同,就是十分重視本科教育,實行嚴格要求,“寬進嚴出”或者“嚴進嚴出”,像理工科課程,往往要做幾十個單元的實驗,每一次實驗的完成情況,會作為整個學期的成績。文科課程,老師則會提出10本左右的書單,要求學生必須閱讀,閱讀完之後,參加研討會。在一門課程學習期間,就會佈置兩到三篇課程論文,要求學生必須準時完成、提交,作為學期成績的一部分。整個學習的過程是十分辛苦的,但完成這樣的學習,會很有收穫。
近年來,經常有學生感慨“大學白讀了”,這背後的原因很複雜,包括學校的專業設定、課程設定不合理;大學的教育質量低、老師不負責任;學生自己缺乏規劃,以混的態度讀大學。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學校辦學、教師管理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同學們要從改變自己做起,做好大學學業規劃,對自己嚴格要求。
-
4 # AaaaShirley
有必要,因為這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
在大學,教師不用像高中一樣對學生的行為負責,學生也不用像高中一樣必須每天規律生活。但是,這樣的生活真的好嗎?
也許你在大學會感謝這樣的老師,天天一團和氣,只要上課打“道”,期末及格就行。其餘的什麼也不用擔心,上課按時來,下課按時走。之後就不會出現在人們的面前。但是那些嚴格要求的老師卻要求你每天認真聽課,還有小提問這個環節,還有下課有作業,對於缺勤也有嚴格的要求,這樣的老師可能會招來學生的反感。但如果十年以後你再回想起你珍貴的大學的時光,你會怎麼認為呢?
又有人問了,我大學學到的東西,以後又用不著,為什麼要學呢?這個小編認為和大學考四六級是有一定相似。為什麼大學畢業必須透過大學四級考試?我們以後的工作中可能很少用到它。英語和數學是兩門神奇的學科,因為他並不像語文一樣,你學會了就記住了。這兩門學科需要每天都學,才能持續的記憶。那數學為例,高中數學一天不聽你就搞不懂老師講了什麼,一星期不聽課你數學就快完了,一個月不聽課你數學基本上就掛了,英語亦然。大學學習其實是考察的一是你自學的本領,學會自學,學會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二是你堅持不懈的毅力,你在高中被別人逼著背單詞,你在大學要學會自己每天都背單詞;三是考察你大學四年是不是在荒廢,你的專業課和四六級成績可能會說明這點。
所以說,一個嚴格要求的教師是很有必要的。
回覆列表
嚴師出高徒,這是古人總結出來的,是有一定的道理。作為老師在對待學生時應做到:嚴在細微之處,愛在心靈深處,用在正確之處。所以老師有必要嚴格要求學生,嚴是愛,松是害。有時學生對嚴字不理解,不支援,甚至牴觸,這就要求教師多溝通,耐心細緻做好思想工作,我想,一定會得到學生的理解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