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橋上風景樓上人
-
2 # 乘風破浪的雪
十七歲的孩子,正是青春懵懂的時候,他們有很多的想法和自己對未來的理解。他們對父母的規劃和大多數的跑都會有些話的懷疑。為什麼要上大學,為什麼要接受高等教育?是他們對將要獨自面對的人生提出的第一個思考。我們要正確的理解他們心中的想法,對症下藥,為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首先,來分析下他們提出這個問題的真實心態。
穎子認為,這個問題是在兩種心態下提出來的。
一是,他開始厭倦了每天枯燥的學習,刷題的高中生活,開始反思自己每天的付出究竟是否有意義。十七歲的孩子,正是青春期逆反心理旺盛之時,學校老師和家長每天說的眼前好好讀書,將來上了大學,接受了高等教育會帶來多麼美好的生活這些話,聽在他的腦海中是空洞的,不可捉摸的。而眼前的苦、眼前的累和比人還高的書本和試卷則是真實可感的壓力。
他可能早已感到了厭倦,覺得這樣的日子沒有盡頭,於是,他開始懷疑老師和家長們的話,開始思考自己每天起早摸黑的付出是否有意義。
二是,他感受到了高三學習的苦,他想要透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上理想大學的願望,他更想用自己眼前的努力來獲取更加美好的未來。也許,這個未來在他的心中已勾畫了很多次,彷彿觸手可及。可他,還是個孩子,小小的肩膀感覺累了。他要用更多的理由,和更好的對未來的描繪來堅定他拼搏的信念。針對這兩種不同的心態,我們應該有不同的回答和應對方式。
第一種心態,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我們處理不當,可能會帶來我們難以預料的結果。
孩子在這種心態下提出了這個問題,預示著他有些難以承受當前學習生活的壓力了。如果,我們這時還是說一些空洞的理論,勾畫一些不可觸控的未來。會讓孩子覺得我們不理解他,還尊重他的苦,甚至於覺得老師和家長不愛他們了。
如果真是這樣,孩子會開始厭煩學習,不相信老師和家長,慢慢地不再與老師與家長溝通。他會或者消極對待學習,或者乾脆公開的以各種方式牴觸學習。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一定不要盲目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武斷的讓他接受我們的觀點。我們可以用以下方法來應對:
先給他一個輕輕的擁抱,讓他感受到我們是愛他的,孩子在長輩的懷裡往往能放下內心的芥蒂。
再讓他放下手中的學業,帶他到一個他喜歡的地方,坐下來,慢慢地聊聊生活,想辦法讓他敞開心扉,聽他訴說。
這個過程中,不要輕易評說他的想法,我們只是要讓他把心中的苦宣洩出來——傾聽,是最好的療傷手段。
孩子在宣洩過後,很多時候其實心裡已經釋然了。你要相信,他十七歲了,他已經能很好的管理自己了,只是一時的苦和累讓他迷惘罷了。
這時,我們再與他一起分析,一起規劃今後的人生。讓他認識到,讀大學能讓他更多的豐富學識和人生。我們理解他眼前的苦,會和他共同承擔。相信他就能很快的走出迷惘,而更堅定的走下去。
第二種心態,應對起來就簡單多了。畢竟孩子心中方向是明確的,他就是累了,沒別的想法。
我們要做的,就是帶他稍微放鬆一下,給大腦放放假。再適當得給他喝點“心靈雞湯”,打打雞血,他很快就會又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了。
那我們怎麼才知道孩子是哪一種心態呢?
我的經驗是,平時多和孩子溝通。溝通時儘量別預設立場和結論,多聽他說。他說的時候,不要輕易的下結論,尊重他的心理感受。讓孩子明白,你是他能說真話的朋友。
孩子向你說真話,那你自然就能知道他此時的心態了。他有什麼心理問題自然也就一清二楚,那就對症下藥就是了。
回覆列表
首先應該反問孩子:“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根據孩子的答案再反問:“怎樣才能達成這樣的生活”
這時候也許有的孩子會說:不讀大學,也有很多收入高的工作,可以滿足他的生活要求。比如……
那麼我們來算一筆短期帳,不讀大學可以做的高收入職業,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多少?去掉工作時間還剩多少時間可以享受你想要的那種生活?
再算一筆長期帳,不讀大學,你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哪裡?有些工作不需要學歷,往往也就很容易被代替!
拋開基礎的物質需求,人類作為高智慧有感情需求的動物,不讀大學,你的朋友層面,生活圈子,是否能滿足你現在對生活的嚮往?
人不能用學歷來評價孰優孰劣,人生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