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德雲1
-
2 # 小蘭愛旅遊
我在上高中的時候老師就說最好騙的就是你們學生。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沒有接觸過社會,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的。從來都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愁,也不知道什麼是惡,所以就會輕易的相信別人。
-
3 # 海德教育
電信詐騙是指犯罪分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手機簡訊、電話、網路電話、網際網路等傳播媒介,採取遠端、非接觸的方式,透過編造虛假資訊或隱瞞事實真相的方法設定騙局,誘使受害人往指定的賬號打款或轉賬,騙取他人財物的一種犯罪行為。
凡是手機裝置及網路社交賬號(QQ、微信等)收到的內容含有“高薪招聘、低價正規代購、殘疾人補助、社保補貼、生育補貼、電話欠費、資訊洩露、法院傳票、信用卡年費扣除、惡意透支、涉及洗錢、安全賬戶”等這類關鍵詞的,需提高防範受騙意識,杜絕電信詐騙。
-
4 # 職業規劃黃老師
梳理近期具有高影響力的“詐騙”新聞事件,受害者除了還未完全步入社會的學生,甚至還包括名牌大學老師及知名藝人。
當“被詐騙”不再是“老年人”、“低學歷者”、“貪小便宜者”的專有標籤,輿論試圖挖掘詐騙案背後隱藏的玄機,也不得不承認,猖狂至極的電信詐騙正在不斷重新整理自己的“反偵查”技能。
根據電信詐騙案作案形式分析,約四分之一的詐騙藉助通訊工具進行,具體包括電話、簡訊和一些主流社交軟體。因此,輿論對於電信詐騙的熱議直指向洩露通訊號、身份、銀行卡號等私人資訊的相關責任人身上。
以時間為軸,詐騙手段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也顯得越來越精銳化。詳悉近期不少高學歷、高閱歷社會人士上當受騙的例子,偷換錢幣、金銀,謊稱家人生病等“低階”騙術在這個時代已經Out,詐騙犯罪分子在把握受害者心理活動、掌握金融機構轉錢技巧、破解密碼等方面都比常人更勝一籌,冒充公檢法機關人員進行詐騙的行為也屢屢發生。
近年來,雖然不時有防電信詐騙的帖子給網民提醒,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仍只增不減。
電信詐騙的日常化、專業化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錢財的丟失,還有許多“隱形危害”正在慢慢地作用於社會,滋長不穩定因素。
首先,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常常冒充公檢法等重要機關工作人員,以公辦名義收取不義之財,這一詐騙手段為不少人熟知。在此詐騙手段橫行背景下,當真正的公檢法工作人員運用通訊手段執行公務時,民眾會誤認其為犯罪分子,從而增加行政執法難度。
徐玉玉案後,錄取大學、教育部雖及時釋出公告,宣告獎學金領取事宜,提醒廣大學生警惕電信詐騙,但其公信力已大打折扣。
其次,詐騙橫行,挑戰的是社會信任的底線,疏離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認同。
網友@臨危不亂淺笑而安說:“為什麼這段時間媒體都大肆宣傳反詐騙了,還有那麼多人上當,是他們不上網呢?還是喜歡‘被騙’呢?陌生的電話,我是不敢接了,陌生的資訊我也不敢看了!”
人們對通訊工具傳遞資訊的不信任感持續走高,普通民眾處於對陌生資訊的焦慮不安之中,最終受害的是民眾本身。
再者,不義之財如此易取,電信詐騙分子屢屢得手,扭曲了社會民眾的金錢觀。從一般電信詐騙案來看,犯罪分子多找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偏遠地區的貧困民眾,他們的世界觀較為單純,防範心理不強,但掙的卻是血汗錢。電信詐騙分子在暗處輕而易舉地獲取他們的錢財,於受害者不公,不符合賺取錢財的合理邏輯,削弱底層群眾的生活積極性,,導致其情緒的劇烈波動,容易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
電信詐騙時下猖獗,如何治理?把希望寄託在將民眾培養成“反詐騙專家”顯然不切實際,為此,除電信部門加強監管、公安部門加緊破案之外,輿論期盼的是資訊出賣源得到曝光,組合拳聯手根治,方能還資訊保安一片蔚藍天空。
回覆列表
電信詐騙低階,那還是那麼多人受騙?一句話就是貪小,也想佔便宜(貪利),造成相互利用,想騙你大袋子的錢騙到手。因此騙子腦洞比你大,動了很多腦筋,千方百計吊你惠口,上贏。而你的腦洞還在睡眠中,目耳各知,一片空白,還未弄清情況。你的一切資料就在騙子手中,騙術之高明。騙子騙術是預祘計好的,被騙的是意想不到的。總之天上絕對不會掉下來甜餅或鹹餅的?千萬要當心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