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鵬亮說高考
-
2 # 朱鐵平
這種問題最好還是多方面考慮。
問問自己對物質的追求高不高。
其實自己和父母的選擇有衝突,多半是因為父母考慮的是就業和生活,而孩子考慮的是理想和興趣。
假如說你對生活的要求不高,尤其是物質追求,過得去就行,並且也不需要自己贍養父母,那麼肯定要遵從本心,選擇自己喜歡的大學和專業。
否則的話,自己想要過更好的生活,甚至家裡未來也需要自己的支援,或許考慮一下父母的意見會更加現實。
另外不把興趣當做工作,也未嘗不是好事。
有個博士的朋友,選擇大學和專業特意不選擇自己喜歡喝擅長的生物,轉而去學習化學。
原因是,生活本來就沒有那麼多有趣的事,要儲存好這一份幸運和美好。
成都下雪了,祝好!
-
3 # 二虎和大牛
你的父母替你選專業,往往是出於他們對你的期待與祝福,希望你未來的路走得好一些。不過殘酷的是,現代社會瞬息萬變,一代有一代的情況,他們的選擇未必是最佳的。如果“父母”就代表著絕對睿智和正確的話,那他們也不會只是個普通人了。
你選擇的專業,是出於你自己“喜歡”,但這個喜歡到底達到了什麼程度,不好說。比如說,你會不會為了這個“喜歡”幾年如一日地坐著冷板凳啃那些艱深的文獻,會不會為了獲取一手資料而努力學習外語,能不能接受歷史專業畢業以後找工作可選擇範圍狹窄的窘境……如果這些都讓你心有疑慮,那你還是就做一個普通的歷史愛好者吧。
換句話說,你喜歡歷史,你有想過成為歷史學家嗎?一整本史記你能一口氣讀完嗎?
是的,不但你父母是普通人,其實你也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毛病就是猶豫不決,沒有勇氣下決斷,既想賭,又輸不起。
如果我是你,我應該會選擇歷史專業,因為這是我喜歡的。但同時我會做好心理準備,要麼一路深造,成為專業的佼佼者,殺出一條血路;要麼儘量選擇師範類院校,至少畢業以後還可以去中學做個老師。但不管哪條路,這輩子想要發大財都沒什麼太大期望。求仁得仁,固所願也。
可是這條路肯定不容易的,想想現在高考,要到年級前三名是多麼不容易。以後只會比這個更難。
如果我發現自己猶豫不決,那麼我會選擇現階段儘量好好學習,高考考一個很好的分數,念一個好就業的熱門專業,保證後半生衣食無憂,然後安安心心地侍弄自己的業餘愛好,也就是歷史。這也挺好。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活法。
先不用想那麼多,努力學習,沒準等到高考分數出來,會有一個意外驚喜呢。
-
4 # 非著名語文教師王振寧
2017年魔都高考語文作文的題目是“預測”。高考填志願就是典型的預測。
父母基於社會的現狀來預測。你基於對自己的瞭解來預測。
父母的預測就像買股票,買的依據是這隻股票目前的表現。
你的預測就像買彩票,買的依據是你喜歡這個數字。
兩種預測本質差不多,都是基於現狀預測未來,都是“賭博”,而且是賭社會不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區別在於父母的預測的收益是你最終過上他們心中理想的生活。你的預測的收益是你過上你心中理想的生活。
區別還在於誰來為預測的風險背鍋。如果聽父母的而父母預測錯了,那麼你可以放心地把失敗的生活怪罪到父母身上。如果聽自己的而自己的預測錯了,那麼你不僅要自咽苦果,還要接受父母的叨叨。
很久以前就流行一種說法:未來大多數的工作現在還不存在。
另一種說法是:現在的半數職業會在未來消失。
說句扎心的話:父母的意願和你自己的愛好,也許都不是未來需要的。
我們這種智力和資源都很有效的普通人,其實根本不需要為未來操太多的心。因為第一你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發展,第二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可能性。
我本科和碩士讀的都是教育專業。但我本科同學中有半數以上的人沒有從事教育行業,其中包括一開始當上老師後來換職業的。反之,我身邊的同事也有不少非師範專業或教育專業的,經過自己的自學考出教師資格證又透過層層篩選最後當了老師。
本科專業沒選好並不代表未來沒前途。你可以先讀著,等發現了自己真正的興趣再嘗試轉專業,或者讀第二專業,或者考研,或者也許自學考證。
未來充滿了可能性。
-
5 # 決勝網
主要遵從自己的喜好。父母的意願只能當做自己的參考,然後找到合適自己的學校,但最後選擇的決定權力應該在自己的手中。父母可能覺得某個大學或某個專業適合以後找工作,離家近等原因,或簡單的"為你好"。希望給孩子做出選擇。而這個選擇可能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樣進入大學後,可能會對學校或專業產生失望,也不利於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
而且對於個人來說,遵從自己的喜好也是對自己負責。實在沒必要為了所謂的"孝順"或"聽話","你還小"來順從父母,取悅父母,以至於把自己弄丟了。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而活,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無疑是最好的,如果還不知道,就應當去努力尋找,嘗試。且大學是個人成長和性格重塑的一個重要階段。選擇自己喜歡的大學在心理上無疑會有積極的影響。遵從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也會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這對以後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而父母的意願也並不是一點都不需要考慮的。他們可會考慮到一些我們當時沒有想到的現實因素,最常見的可能是哪些學校或專業出來好找工作或不好找工作。父母提出來後就需要自己考慮好,是堅持原來的選擇還是另選不那麼"喜好"但是工作好找的。想好自己是否願意,是否有能力去承擔自己選擇的結果,這其實不僅僅是選擇大學時要考慮的,做任何選擇都要想一想,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大學的選擇因其重要性而受到重視,讓人思考自己的喜好重要還是他人的意見重要。事實中還有其他或大或小的選擇,也都需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因為它反映的是你是怎樣一個人。他人的意見和建議雖然合理,卻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模樣。或者他人的建議中有你所沒有考慮到的因素,就需要你選擇的時候考慮周全,其實也是讓你做出更好的選擇。最後的路都是自己走,何不遵從自己的內心呢?
-
6 # 讀研生活
這件事情不是單方面聽從誰的想法就能草草了事的,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學歷史方面將來找工作肯定不容易;聽父母的工作好找了但是你又不太願意就讀,學校再好,不好好學也沒什麼用。所以我認為這件事情要結合多方面情況,具體把握。
父母方面的意見肯定是要聽取的,不單單是因為將來你還要靠父母來讀大學,更多的是父母經驗比較豐富,肯定對工作情況有所瞭解。並且肯定是為了你好,當然父母的話可以聽,但是也不能全聽。
自己的興趣愛好固然很重要,但是也要為以後的工作生活做打算。就拿大陸大學生畢業情況來說,又有多少是從事相關專業或者是自己興趣愛好的工作呢!所以一定要現實一些,畢竟將來工作的事情誰也說不準。
回覆列表
選大學應該是有幾個基本原則。
1.規劃好自己的將來,深造,就業,出國等
2.學校選擇,地方選擇,專業選擇
3.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麼
4.家裡環境,父母工作,人脈資源,作為參考
最終怎麼選擇一定是參考以上四點資訊得到的結果,而不是非要聽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