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侄姑娘,8歲,沒有爬行,方面一直被我媽抱在手裡,錯過了爬行,爬行的時候用屁股挪著走,幼兒園就表現很好,老師的驕傲學生,跳舞跳的很好,跳繩比賽全校第二名,學習成績雙百分。我侄子經過充分爬行,但是學習成績不好,爬行真的那麼重要嗎。
-
1 # 凌晨媽媽育兒
-
2 # 小惜年
首先,很肯定說爬行不只是重要,而且是非常重要!
一、從爬行的重要性來說
1.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
2.從錯過爬行的危害來說。
大家會看到很多孩子長大後會有多動症,而錯過爬行的關鍵期孩子長大後很有可能會出現多動症,事實上孩子長大後出現的一系列行為,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都是由於幼兒時期的教育導致。
3.從個體的發展順序來說。
二、從孩子的發展來說
三、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
如果不是我自己學習學前領域,我想我可能和很多家長一樣,認為幼兒階段不重要,沒有其他年齡段重要,雖然在我們現在高考仍以分數論勝負,但是幼兒階段的教育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有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在該做什麼年齡段的事儘量讓寶寶得到體驗,我們常常看到的很多孩子專注力很集中、想象力很豐富、社會交往能力很強,又或者是無法長期專注一件事、性格內向孤僻等等,都是幼兒階段的教育造成的,因此在這個階段千萬不能用分數和成績來評論一個小孩,小孩子的世界天馬行空,他不擅長的東西我們也不能認為是他笨,我們可以慢慢引導他,同時去發現他擅長的東西,很多人長大後之所以碌碌無為多是沒有發現自己的亮點以外,這一個是先天家長沒有挖掘孩子的優點,要麼是把自己的想法凌駕給孩子,要麼就讓孩子散漫成長,事實上,在這種教育之下我們怎麼能去責怪一個孩子笨呢?
-
3 # 孕期育兒小貼士
你說的這個事並不是全部的孩子都這樣,就像不爬行的孩子也不一定都聰明,這只是個概率問題。你非要鑽這個牛角尖的話,估計是鑽不完的,畢竟概率問題是非常多的。
寶寶的學習能力很強,從開始爬行到開始學著直立行走,大概只需要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如果不能及時對寶寶在爬行期間進行正確的引導,寶寶的爬行很容易會被“坐”代替。如果寶寶的的性格偏向於安靜,不太喜歡活動,這樣的寶寶同其他愛動的寶寶們更容易出現爬行遲緩現象。
寶寶在八個月左右時會對爬行產生興趣,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要對寶寶進行正確的引導,若是在這個階段裡父母沒有抓住寶寶對於爬行動作的訓練,那日後在訓練就會艱難許多,對於寶寶大腦的開發效果也不會很明顯。
如果在寶寶對於爬行動作產生極大興趣時加以引導訓練,讓寶寶每天能夠爬個兩三次,幫助寶寶尋找身體的平衡感,再加上寶寶喜歡的玩具在前方引導,那麼爬向將會成為寶寶獲得快樂的小遊戲。
寶寶們最開始進行爬行動作時,先學會的動作是後退,當寶寶學會移動後,會用小手和小腳配合著慢慢的開始向前爬去,這個階段我們稱之為“試探”前進。當寶寶爬行中出現交叉爬行動作,這種動作有益於提高寶寶的智力發育。
美國的專家們曾做過大量的研究,得出結論:父母鼓勵寶寶早爬行、多爬行,對寶寶的大腦發育可起到顯著的效果,它可以促使寶寶的智力潛能。
會爬、旱爬與多爬的寶寶舉止動作都比一般的寶寶要靈敏,且協調能力好,懂事快、求知慾更強。爬行能力好和喜好爬行的寶寶,他們的認知力、看圖識字力、語言構成能力、發生能力,以及日後的行走能力、跑步時的平穩能力都比爬行晚或者爬向少的孩子要更強一些。
在寶寶剛開始學爬行階段,父母可以先幫寶寶擺好姿勢,讓寶寶通過爬行的動作抓住自己喜歡的物品。
-
4 # 嘿呦喂哦
幼兒爬行的重要性
一、促進感統的發育
在學會走路之前,每個寶寶都必須經歷爬行。寶寶天生就擁有這個能力,但是想要促進感統發育,寶寶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鍛鍊,爬行就是很好的運動。研究還發現,爬行多的寶寶動作協調性更好,注意力更集中,建議父母不要過早給寶寶使用學步車,讓寶寶多爬爬是有好處的。
二、促進語言學習
爬行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大腦的語言中樞,使寶寶在語言學習中更聰明。也就是說寶寶爬的越多,學習說話的能力也就越強。
三、防止肥胖
寶寶過於肥胖是很不利於身體健康和發育的,而很多寶寶肥胖的原因就是吃得多,但是不愛活動。爬行還是一項很好的運動,它能調動寶寶的上肢和下肢,提高上下肢的配合度,爬行會消耗掉寶寶體內熱量,有效預防小兒肥胖,還能促進消化,提高寶寶的食慾。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5 # 胖媽讀書育兒匯
爬行是孩子運動發育過程中一個重要里程碑是沒錯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經歷爬行。雖然目前沒有大範圍的資料,但有一些區域性範圍的佇列研究顯示,大約30%的孩子會跳過爬行階段,而且這個比例的孩子有升高的趨勢。
大部分孩子都爬只有一部分孩子不爬,作為家長,自己孩子成為了小部分的群體,難免會擔心是不是有問題,醫生們也有過這種擔心,比如就有人推測學齡期兒童的學習困難與早年缺少爬行有關,也有人做了相關的研究,讓這些學習困難的孩子(有些是青少年)去做爬行訓練,但卻沒發現這種訓練有什麼效果。
雖然後期的爬行訓練沒有效果,並不能證明孩子跳過爬行就不會對孩子後期的學習造成影響,但同樣,目前也沒有跳過爬行期會對寶寶後期發育造成影響的高質量證據。
就大運動發育而言,抬頭、翻身、坐、爬、站、走……獲得這些大運動技能,需要相關肌肉有足夠力量,同時平衡協調能力要達到一定水平。如果真的因為肢體或者平衡協調能力問題導致孩子不能爬行,孩子的站立和行走同樣可能會受影響,但目前並沒有高質量證據證實不爬行的孩子後繼的站立和行走會有什麼異常。
而且爬行所獲得的那些益處,比如鍛鍊孩子的頸部、胳膊以及腰部肌肉的力量,也可以通過其他運動方式來獲得。除了經典的手膝爬以外,直立行走前的寶寶還有其他的活動方式,包括:熊爬(手肘和膝蓋不彎曲)、肚皮爬(手和手肘挪動,肚子和下半身拖著移動)、螃蟹爬(往後退或者往一側爬)、寶寶滾(用滾動的方式到達目的地)、屁屁挪(手撐地,坐著挪動屁股),這些活動同樣可以鍛鍊孩子的力量。
那“跳過爬行期的寶寶更聰明”嗎?有人推測走路的孩子活動範圍更廣,視覺輸入更豐富,可能有助於孩子智力的發育,先不說這只是主觀的推測,目前的研究也顯示,跳過爬行期孩子,並不比經歷爬行期的孩子走得更早。所以認為跳過爬行的孩子更聰明的說法,同樣是沒有證據的主觀臆斷。
所以爬,或者不爬,目前並沒有什麼證據表明孩子有什麼優勢或者劣勢,所以只要孩子身體沒有什麼異常情況,四肢活動正常,其它運動發育正常,我們能做的就是順其自然,不需要為那些沒有依據的說法擔心焦慮了。
-
6 # 青姐育兒
爬行重不重要,我有發言權,因為我和我妹妹都是沒有爬就會走的寶寶。我覺的沒有經過爬就走,會影響一個人的肢體協調能力和平衡感。我打羽毛球這類比較小的球會比較吃力,接不住球。別的就沒發現有什麼影響了。
你覺的不會爬的寶寶表現的更好是哪些方面呢?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都不一樣,你覺的別的孩子表現的好,可能是你孩子在這些方面讓你不滿意,可是你孩子也會有比別的孩子優秀的地方。
只要孩子正常發育,會不會爬其實也沒有那麼的重要。爬行又不影響智商。
-
7 # 如雨如斯
你這個就有點片面了,孩子學習好不好是靠努力和天賦的,和爬行有啥關係?你側重面就錯了好嗎?
先爬行的孩子不是說聰明不聰明,而是以後學走路平衡感會比較好,運動方面,不容易摔跤,當然長大了大家都不會摔跤,一個年齡段一個特點總結,人類史的發生就是爬 坐 走的過程,俗話也常說,不會走你還想跑,自己先搞明白問題的關鍵再總結孩子的方方面面吧。
-
8 # 愛家人愛生活愛世界
孩子什麼階段幹什麼事,順其自然去發展,應該來說是比較好的。
除非某些能力明顯滯後於同齡人,否則都不應拔苗助長。
優秀與否,不是一時三刻一兩項指標可以說準的。
得有耐心,沉得住氣陪孩子一起成長,相信科學,相信自己的孩子。
-
9 # 哥哥弟弟愛運動
首先您說的更好是指哪個方面?這是主要問題。爬行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也是必要過程,爬行是鍛鍊孩子的四肢協調能力。這在以後的日常運動,或者專業運動中體現會非常明顯。我就是從事兒童體能訓練的,一些從小抱大,很少爬行的孩子的協調能力非常差。有的小朋友6,7歲不會雙腳跳躍,做運動或者練習舞蹈都看著很笨重。
-
10 # 任小慧兒
爬行屬於小兒運動功能發育階段之一,對小兒的生長髮育非常有益。
小兒7-8個月時已能用手支撐胸腹,使上身離開床年或者桌面,有時能在原地轉動身體;8-9個月時可用上肢向前爬;12個月左右爬時手膝並用的;18個月時可爬上臺階。
爬可以鍛鍊小兒軀幹以及四肢的肌肉,並促進其身體協調性的發展;在爬的過程中所接受的刺激可促進其感知覺的發展,使思維、語言及想象力得到相信的提高;爬為嬰兒提供了主動探索和嘗試獨立的機會,可積累其生活經驗。
爬行和寶寶的智力是沒有直接關係的,不爬行的孩子,只是在3歲以後,感覺統合差一些而已。儘管如此,爬行對孩子來說還是很重要,嬰兒的大動作發育順序是:抬頭——翻身——匍匐爬行——站立——走——跳。一般爬行發生在寶寶9~10個月左右。
我家妹妹是在8個月左右,開始嘗試爬行的。剛開始只是在原地打圈,慢慢的才往前爬一些。爬行這個動作,是一個整體邏輯思維建構過程,也是嬰兒作為個體,主動完成的第一個完整大動作。
第一,爬行有助於協調能力的發展
爬行的時候,需要在身體以及腳部協調配合下,再加上視覺、知覺的協作,才能完成整個爬行過程。能鍛鍊到寶寶協調能力的發展,還可以刺激到內耳、前庭系統,有助於維持平衡感,也有助於左右腦的均衡發展。
爬行能促進本體覺的發展,過程中還能加強大腦中各個神經元的連線,有助於增強寶寶學習語言的能力。
第三,促進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發展
爬行需要用到身體上不同的肌肉群,不僅可以鍛鍊到軀幹和四肢肌肉,還能促進身體協調性的發展。
爬行時需要抬高並左右轉動頭部,有助於鍛鍊頸部肌肉,而手腕和胳膊的力量支撐在整個上半身,也是可以鍛鍊到這些部位的力量。對寶寶以後用筆塗鴉、用勺子吃飯,都有好處。
第四,促進認知能力發展
寶寶爬行的過程中,也是探索和獨立嘗試的過程。他在接觸周圍的環境、事物以及人的過程中,能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激發他不同層次的思考,累積豐富的生活經驗。
爬行過程中,軀體的活動量大,能消耗一大部分的熱量,減少嬰兒皮下脂肪的積聚。而在爬行的過程中,能鍛鍊到全身的肌肉,促進韌帶的靈活和骨骼生長,能有效防止嬰兒肥胖的發生。我家倆孩子都不怎麼胖,跟他們喜歡爬,有很大關係。
如何引導寶寶爬行?一般8個月最有的孩子,就有爬行的慾望了,但個體發育不同,時間上可能有早晚,家長不必太著急。前期可以引導孩子鍛鍊抬頭和翻身,為爬行做準備。
我家妹妹對紅色的球比較感興趣,她剛開始爬,我就把紅色的卡片或球類,放在離她不遠的地方,吸引她去抓,拿到手她很有成就感,笑嘻嘻的看著我。好像在說:“你看,我拿到了!”
1、注意安全問題,把尖銳的傢俱安上保護套或防護條;
2、電源插座套上安全套,或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
3、剛學會爬行的孩子,儘量不脫離家長的視線;
4、收拾好家裡的衛生,避免寶寶怕行的時候,抓到東西往嘴巴里送;
5、不用太軟的墊子或在床上爬行,寶寶很難前行。
妹妹開始有爬行的慾望了,我和先生兩個人,趴在地上,各自在家裡爬了一圈,從嬰兒的視角觀察環境,並排除了家裡的安全隱患。
總之,爬行對寶寶非常重要。不爬行直接走,雖然不會對智力造成影響,但卻失去了鍛鍊感統的黃金機會。對寶Bora說,每個過程都要經歷,跳過去並不一定是好事情,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