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方基金
-
2 # 是小湘哇
富爸爸窮爸爸完結
我可以解答我之前的疑問了
“不要為錢工作,而要讓錢為自己工作”是什麼意思?
這裡的第一個錢是指支出,第二個錢是指資產。
想要賺錢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做自己的財務報表,看清自己的現金流。
現金流就是資金的流向。
而這個財務報表可以分為收入與支出(即利潤表)和資產和負債(即資產負債表)
當自己工作賺得了的錢便是收入,而大部分人的收入都用來買衣服等等支出上。這就是第一條現金流:收入流向支出。
富人會買資產,如股票房子等等會產生收益的資產。這時,第二條現金流是:資產流向收入。
大多數人,賺了更多的錢會買更多的東西,當消費不起時就有了負債,如房貸,車貸,信用卡欠款,這時,第三條現金流就是:負債流向支出。
看懂了現金流,我們要想成為有錢人,就得多買資產,減少負債,學會增加流入到收入的現金流,減少流入支出的現金流。
那為什麼不要為錢(支出)而工作呢?
舉個例子,某某年輕人想要更多的東西—找一份工作增加收入—有了更多的錢—買衣服,買車,甚至買房子,為此負上了債—為了還債和支出—發瘋似的工作—以保住擁有的貴重物品—於是陷入死迴圈—為錢工作。
讓錢為自己工作是什麼呢?
同樣,某某年輕人將賺得的錢用來儲存,買股票,基金或者房子(非負債購買),他用從資產中所獲得的收入用於支出,這樣即使是失去工作,他流入收入的現金流也不會斷,這就是錢為我工作。
-
3 # 白沙六
這本書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部理財啟蒙書。記得十幾年前剛工作,一個月工資只有680元。經常沒錢,很羨慕那些高收入的人,卻又不想轉行。想掙錢,卻又不得其門而入,迷茫了好久。
富爸爸這書其實讀大學時就聽說了,只是當時覺得俗,看不上,所以也沒有看。直到工作了幾年,真正遇到財務問題了,才帶著問題去看,說真的,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這書的內容很簡單,就是比較有錢人和窮人的思維差別在哪,順便教一教簡單的財務報表。都是很基礎的東西,也正因為基礎,後來我又看了不少理財的書,卻再也沒有看到有超越它的作品了。
這書講了很簡單的一個原理,就是要想財務自由,必須建構自己的被動收入體系,只要被動收入大於工作收入就算達到目的了。
當然,作者建議最好找個人生導師,這樣可以少走不少彎路。可惜,我身邊沒有這樣的人。我不得不自己摸索前進,所以走的不容易。看了這書十一年了,我還在尋求財務自由的路上。但這書對我的指導效果是巨大的,至今我還是很感謝清崎先生的。
記得08年中期,結合自己的性格考慮,我決定炒股,那時我一個月工資收入是1000元,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十年後資金達到一百萬,也就是說,我要從零開始,還要在扣除了生活費後用不多的零錢去投資,說實話,這也是一個挺好玩挺刺激的目標。到了17年我準備結婚時,個人資金已經達到80多萬了,那時我的工資近4000元。也就是說,如果不考慮其他原因,我已經達到了當年的預定目標。當然,只能說是如果,因為結婚,不得不在牛市初期賣掉股票買房,辦酒等等,花掉了50多萬,只能用剩下的20多萬從頭開始。
現在有了孩子,生活負擔重了很多,每個月都是負支出,工資完全不夠用,但很奇怪,我反而可以用證券方面的知識來掙錢,彌補家用,這兩年雖然資金沒有太大增長,生活上卻也沒有太大壓力。我想,這正是由於懂得了理財的緣故吧。
最後說幾句,這書好不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必強求,這也是講緣分的。這裡我只是分享自己的經歷,或許對你有些幫助。
-
4 # 常嘯塵老師
我覺得這本書不錯,一定要讀。《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講的是一種觀念,之所以火是因為人都有叛逆心理,他提出的觀念和我們的傳統思想是完全相悖的。傳統思想讓我們好好學習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錢等等,而書中告訴我們富人不為金錢而工作,要學會讓錢為你工作不是為了錢而工作等等。這本書火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書中一直提倡買房,而書是2000年引進中國,當時趕上了房子產的黃金十年,所以有一些人看了書後買房賺了不少錢,導致這本書越穿越神。而實際上他只是一種思想上的引導,而且這種引導是一把雙刃劍,書中告訴我們為了財富自由要去做投資,要敢於使用槓桿去投資,我認為對於有投資能力的人可以這麼去做,這樣做可以讓他們的財富增值;但是對於沒有投資能力的人而言,我認為是個大坑,因為越是負債投資負債越大,惡性迴圈下去可就麻煩大了。這本書也害了不少年輕人,好高騖遠,不好好做原始積累,幻想著一步登天。各位要明白書傳遞的是一種思想,運用一定要結合我們的國情,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作者寫書的目的是為了賺錢獲取被動收入,書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要背書誤導!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5 # 無往不樂
對金錢的觀念和理財意識一般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如何討論金錢,使用金錢的態度和思維,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財商。學校課程關於錢的部分,一般是會計學、經濟學等,研究物件多為政府機構或者企業組織,鮮有課程教我們個人如何提高財商,如何成為富人。成為有錢人這麼“庸俗而功利心太重”的觀念從根源上就成為了開課的障礙。
當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缺失對財商的重視時,
對於普通人來說,自我意識覺醒,
自我驅動去學習理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有很多人一開始直接投資,
而不是先投資於學習如何投資的知識,
其實更好的方式是像射擊一樣,
“學習——射擊——瞄準——射中”;
先學習,再投資,在投資中學習調整,最後達成投資目標。
價效比最高的學理財方式莫過於讀書,《富爸爸窮爸爸》,1999年4月在美國出版,至今都是最暢銷的通俗理財讀物,發行到了上百個國家和地區。
作者作為全球著名投資教育家羅伯特·清崎,以親身經歷的財富故事,展示了“窮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錢觀和財富觀: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並提出切實有效的投資策略和理財方法,指導人們創造和守住財富,最終走上財務自由之路
-
6 # 舊詩與新愁
首先,書對人的價值主要取決於人,太在意書的價值只是說明你對這本書有所懷疑罷了。
真實世界是富人精通金錢遊戲的規則,他們僱傭專業人士去獲取財富,而大多數專業人士常常被禁錮在專業上,並不富有。
作者很有意思的把中產階級和窮人歸為一類,理由是他們一生都奮鬥在恐懼和慾望的陷阱。
如果你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和意願去擺脫這種人生,就可以看一下這本重新整理你思維的書。
富爸爸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花錢?
把每一塊錢看做一個能為你賺錢的員工,把錢投入資產項,他們就能24小時為你工作。
這樣當你再花錢時,就會仔細考慮了。
這個包包很好看,但是真的要解僱這麼多員工去交換嗎?包包又不會賺錢。
這臺車開起來一定又爽又有面子,但是我真的要損失掉這麼多為我賺錢的員工嗎?車子不僅不會賺錢,還會把錢以油費保險養護等形式從我的口袋取走。
這並不是說我們要嚴苛的對待自己,拒絕物質消費。而是通過這種思維方式去適當的控制消費慾望,建立讓錢為我所用的意識。當你的員工開始源源不斷的為你賺錢之後,你就可以愉快的消費或者再投資了。舉個例子,如果你剛畢業時月薪5000元能存1000元,那你月薪漲到20000元時還是隻能存1000元的話,這種消費觀會讓你的財務狀況陷入尷尬的境地,雖然賺的多了卻留不下錢,無法把握未來的投資機會。
富爸爸告我們應該如何賺錢?
賺錢就是尋找機會,尋找能帶來現金流的資產項。那我們需要做什麼?
1.從資訊中挖掘賺錢機會,購買資產。世界變化太快,遊戲規則也在變,要不斷更新大腦。
“富人買入資產,窮人只有支出,中產階級購買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2.以能賺到錢為目的學習各種實用的知識,包括會計、投資、市場、法律、廣告、銷售、溝通技巧、公眾關係和商業體系等。過分執著於自己的專業只能做打工者,要以老闆的心態去學習各種與賺錢直接相關的知識。
3.沒有什麼賺錢方式是不冒險的,機會只對精通遊戲規則的人友善。你可以抱怨風險,拒絕嘗試。也可以通過分析和嘗試增加經驗,管理風險,做成熟的投資者。
4.不要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職業上,不要耗費一生為別人工作。你可以暫時為了生活安穩而工作,但一定要分出精力去研究如何賺錢如何打造自己的資產。
-
7 # 慎獨後半生
《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以作者親身經歷的財富故事,展示了“窮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錢觀與財富觀: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並提出切實有效的投資策略和理財方法,指導人們創造增值財富,最終實現財務自由。
對任何有興趣提高財商和改善財務狀況人好,《窮爸爸富爸爸》都是一本很好的教育資料。
重點啟示:
a.顛覆傳統理財觀念,揭示成為富人的祕密
b.推翻“高薪能致富”的財富法則
c.父母不能依靠現有的教育提高孩子的財商
d.倡導以穩定的“現金流”保障你的生活
e.教你真正分清資產與負債從容面對個人財務
f.告訴所有人如何才能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
g.鼓勵我們克服醜陋的習性,養成積極的心態
-
8 # 野蠻生長的劉大寶
我個人讀了3遍,有用,是初級的理財觀的形成,有助於孩子知道什麼是價值的流通,什麼是錢財的積累,會給我家寶寶看,必看的一本書。
-
9 # 江洋文玩天天盤
根據二八定律,世界上80%以上的財富掌握在不到20%的人手裡。窮病患病率在世界範圍內相當高。看完《富爸爸窮爸爸》之後,我認為自己的窮病是可以治、必須治、馬上得治的。
-
10 # 渴望自由的守財奴
這是我的理財啟蒙書,也是我現在逢人必推的一本書。
讓我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一種自由叫財務自由,因此有了人生目標;讓我知道資產負債的概念;讓我知道風險和收益的關係。完全顛覆了以前的一些想法。看完以後反觀身邊的人,確實,中中國人的財商還是普遍偏低的。
回覆列表
《富爸爸窮爸爸》書裡作者羅伯特回憶起自己的兩個爸爸,一個是親生爸爸,擁有博士頭銜,工作勤懇努力,一個是好朋友的爸爸,高中都沒念過。
兩人各自在事業上都很成功,有著豐厚的收入,但因為對於“財富”的不同理解,擁有截然不同的物質收穫:一個終其一生為負債奔波,另一個則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為子女留下了龐大的商業王國。
我們通過兩個爸爸說的話,來感受一下他們觀念上的差異。
一個爸爸說:“貪財乃萬惡之源”,而另一個爸爸則會說:“貧窮是萬惡之本”;
一個爸爸禁止在吃飯時談論錢和生意,另一個則提倡鼓勵;
一個爸爸說“我可付不起”,而另一個禁止孩子說這樣的話,他堅持說:“我怎樣才能付得起”;
一個爸爸說“努力學習吧,才能去好公司工作”,而另一個則說:“努力學習吧,那樣你就能發現一個好公司然後收購它。”
一個爸爸說:“當涉及錢的時候,要小心別冒險。”另一個則說:“要學會管理風險。”
從他們的話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一個爸爸對金錢很保守,和不少中國家長一樣,覺得不該和孩子談錢,甚至受“無商不奸”“為富不仁”等傳統觀念影響,潛意識裡覺得錢不是好東西,這也造成了很多人缺乏對金錢的正確認知,一生為錢所困。另一個爸爸則鼓勵談錢、積極思考怎麼掙錢。
兩位爸爸的言行正對應著書中第一章節的名稱“窮人和中產階級為錢而工作,富人讓錢為他工作。”該書一共有九個章節分別是為什麼要教授財務知識、關注自己的事業、稅收的歷史和公司的力量、富人的投資等等。在每一節中富爸爸都用淺顯易懂的故事教授作者如何讓錢給自己打工。
書籍感悟南南大學時讀這本書就覺得耳目一新,顛覆了平時接受的儲蓄存錢等金錢觀念,本次薦書重新翻閱了一下,仍然覺得富爸爸的一些觀念很有道理,這裡分享三個感悟。
第一,你必須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並且購買資產。
富爸爸說,富人獲得資產,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獲得負債,只不過他們以為那些負債就是資產。那麼資產和負債分別是什麼呢?簡單來說,資產是能把錢放進我口袋裡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我口袋取走的東西。
文中還給出了窮人、中產階段和富人的資產負債情況,感興趣的南粉可以檢視文字版對比一下。
第二,人們有時太努力工作,卻忘記停下來思考。
很多時候我們是因為恐懼心理而工作,恐懼被解僱,付不起房貸車貸、養不起孩子等等,沒錢的恐懼促使他們努力工作。可在獲得報酬後,消費社會的慾望,又讓他們想擁有所有好東西。於是就形成了“起床、上班、付賬、再上班、再付賬”的循壞模式。
富爸爸稱之為“老鼠賽跑”,日復一日,雖然努力辛苦,卻從沒有思考如何改變現狀,思考合理控制自己恐懼和慾望,讓錢為自己工作。
第三,不僅是金錢觀念,本文還傳達了很多生活道理。
比如富爸爸說為了尋求保障,很多人為了錢而工作,然後把怒氣發洩在老闆身上。正好9歲在打工的作者也有同樣的怒氣。對此富爸爸說:“如果你認為是我的問題,你就會想改變我;如果你認為問題在你那,你就會改變自己,大多數人認為世界上除了自己外,其他人都應該改變。但其實改變自己比改變他人更容易。”
以上就是一些觀念和感悟分享。“財商”一詞近幾年很火,錢來了又會去,但如果瞭解錢是怎麼運動的就獲得駕馭它的力量。
但很可惜學校並沒有開設財商教育的課程,很多孩子對金錢的認識不是來自學校,而是來自家庭,從父母那瞭解到錢是怎麼回事的。所以不妨抽空和孩子一起讀讀這本書提升一下吧。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