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剎燃燈小佛
-
2 # 水處理博士生日常分享
首先需要說明下,發表七十多篇文章是什麼分佈的,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掛名比較多,一種是通訊或者第一作者文章。
第一,如果是掛名文章比較多,不能說明老師學術能力強,但是關係處理上肯定比較好,或者臥有一定的權利,強權之下,不得不掛。整體說來要麼參與工作較多,關係處理恰當,被人掛名或者是領導人物,下面的老師拉關係掛名的。
第二,如果是第一作者或者是通訊的身份發表七十多篇文章,這位老師絕對是學術有一定的造詣。以該老師是博士學歷來講,博士畢業就是30歲,相當於工作後每年10篇文章,數量確實多。在這種情況下,也需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低質量文章,那就是屬於灌水,科研界都不提倡,但是有很多老師迫於科研壓力哥生活壓力,以數量為主,但是也算是有實力的老師,畢竟灌水一年十篇也是相當不容易。假設是高質量文章,毫無疑問,該老師是學術上的大牛人物,一年產量10篇高水平文章,至少也是學術上的新星。
假設報考導師,僅從學術層面考慮,建議選擇第二種導師,不論是灌水還是高水平期刊,都值得報考。
-
3 # 手機使用者5746928904
如果是自己執筆的,70多篇,那已經很多。如果是掛名的,就呵呵了!學術水平不在於文章數目多少,關鍵是質量,哪怕一片牛的都可以
-
4 # Vision故事
首先看什麼學科,如果生物化學材料學科,只算一般;然後看什麼層次,如果都是一區或top或esi高倍引,那無論什麼學科都優秀了;第三看是否大團隊長江傑青,掛名通訊或團隊掛名衝更大帽子的情況下,一兩百篇也不奇怪!
-
5 # 劉鋒網際網路進化論
關鍵是他的創新是什麼,與發表多少篇SCI論文沒有關係。
-
6 # 本尊福氣
得看這四十多歲老師做了多長時間科研吧?你快四十人考上博士,四十歲才進入高校開展自己科研,能有多少時間發這麼多論文?
-
7 # 喝奶茶不長胖
你好,高校青年教師前來答題。
作為四十歲的老師,能夠發表這樣數量的文章,確實有一定功力。那麼,如何透過文章評價一個人的科研能力呢?
第一,文章數量。毋庸置疑,數量多比數量少好。文章數量成規模,思想才能成體系。文章數量是一個評價前提。
第二,文章質量。這裡就涉及到影響因子等因素。文章的影響因子越高,證明質量越高。還有文章的引用數量。引用數量越高,證明文章越有影響力。
第三,文章的思想發展路徑。看一個人的科研成果,可以看出他觀點的變化、個人的成長。數量和質量是表象,思想發展路徑是根源。
單獨看數量,完全沒有問題;如果影響因子還高,作者思想發展路徑科學,簡直完美。當然,這是理想情況。剩下的可以結合上面的回答要點,逐條具體分析。
以上是我的一點經驗,希望幫助到你。
-
8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5
不多。
我一年發30多篇。
現在不是看數量的時候,還要看文章質量。
-
9 # f0007
四川電子科技大學有個教授,一年20篇還基本都是一區,材料方向的!數量是一部分,最重要的是IF,或esi引用,一篇snc,就能申請長江青年學者了!
-
10 # 陳訓龍博士
不能以文章數量來算吧,應該看論文的質量。
回覆列表
如果都是重要期刊並都有重要貢獻絕對算多,如果就是掛名就沒什麼可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