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職兵法

    所謂海歸求職難,只是沒以前那麼“吃香”而已。招聘單位趨於理智了。

    以前吃香,是因為粥少僧多。剛改革開放,社會經濟落後較多。留學生充分接觸發達國家市場,理念、知識領先較多。現在一是海歸多了,崗位就那麼點,競爭激烈了。二是現在國家經濟上去了,差距縮小了,高素質畢業生增多。三是單位招聘務實了。海歸回來一般薪資較高,公司地位也較高。其實一家單位只要有一兩個這樣的海歸即可,讓他們帶國內大學畢業的新人。新人除了見識少點,其它都不差,只要有經驗的人稍加培養,未必就比海歸差到哪裡。而且國內大學的新人工資低很多,價效比更高。四是國家形勢造成。中國本身就是14億人口大國,內需就夠吃的了。以前外貿是因為落後,現在經濟科技上來的,進口需求減少,出口需求又受到境外惡勢力抑制。外貿少了,海歸用武之地也就少了。

    但講真,真正有才能的海歸還是很急需的。國外大學畢業不要急著回國,有條件的先找國外大企業工作一段時間,有了一定經歷、經驗再回來會更受歡迎。一些人國外公司待得好還會被派回來主持中國甚至亞洲大區管理。但如果去國外只是鍍層金,我見過最離譜的日本回來日語都說不好,純粹浪費父母的錢去混日子。回來自然是找不到工作的。

  • 2 # 理性思維zh

    同樣的留學,歷史階段不同,結局天壤之別。

    遙想當年,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的留學生涯,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是留學的至高境界。

    改革開放初期的留學生,惜時如金,勤儉好學,不僅成材率特別高,而且,個個都是國家棟梁。

    那個年代,什麼都卻,最缺的就是人才,而且是掌握了外語和國家急需的各方面知識的人才。在大學生都被稱之為天之驕子的歲月中,留學生無疑就是人才中的大熊貓級別的稀有存在。

    當太多的有錢人的子女,透過直接砸錢而達到留學目的時,留學生的名聲也隨之漸漸歸於平庸。在這種情況下,海歸真正變成了海龜。

    如今,正值祖國發展最迅猛的歷史最佳時期。中國的崛起,地位的不斷提高,來中國留學的人多了起來,學習中文的外華人多了起來。相反,學習外語,掌握西方管理理論的重要程度也相應減弱了許多。從這個角度上看,留學生的社會地位無形中下降了許多。

    中國社會一貫都有著特別嚴重的從眾心理,因此,爭先恐後走出國門,透過洋文憑給自己臉上貼金,早已成為許多不差錢人群的首選。本來,物以稀為貴,遠遠超出了社會人才需求的留學生,不知不覺中成了白菜價,不再是社會上的寵兒,到了無人問津的尷尬地位,出國留學的投入產出嚴重不成比例。

    教育本不是萬能的,國外教育更是如此。在社會這所學校裡,處處皆學問,只要有心,完全沒有必要走留學這個獨木橋,成才之路,就在腳下。

  • 3 # 事事妥妥

    是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大環境造成的,目前沒有大專案,沒有創新產品,沒有新興產業,自然就無需新人加入,就業不暢,海歸也只好離去!

  • 4 # SHI—LAN

    改革開放四十餘年,海外留學已成常態,每年都有不少學子學成回國,因此,社會人才市場供求關係也發生很大變化。用人單位對所需的人員的標準有了更高要求,如專業對口、實際能力、工作態度、人際處理……等等方面,都有更細化的標準和考察(試用階段)選擇和決定。通俗點說,濫竽充數已不可能尤其一些績優高薪單位,取而代之的是比較嚴格的高性價比。這是市場經濟逐漸走向成熟發展的必然趨勢。大勢所趨,今後學子在出國海外求學前,就應認真分析考慮學成後的國情現實和市場發展方向,再作慎重選擇決定。只想拿(混)個文憑,自己很可能會進如誤區,貽誤發展得不嘗試損失難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考入好的211甚至985大學,需要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