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在人間學會好好說話
-
2 # 永遠站在人民立場
我是輔導員。我定義我和學生的關係是亦師亦友亦同志,輕鬆坦蕩赤誠,盡心盡力做學生人生指路人,夢想擺渡人。
遇見對的輔導員,或許那個輔導員真的就是成就你這一生的貴人。
遇見對的學生,或許那個學生就是你這輩子最大的自豪!
-
3 # 師大草根
輔導員是大學學生管理工作的最基層工作者,全稱叫思想政治輔導員,負責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評優評獎、日常管理、心理健康以及第二課堂教育。應該說,輔導員是大學生進入大學後見到的第一個老師,也是大學畢業時見到的最後一個老師,按照中國高校的慣例,輔導員是與大學生接觸最多、最廣的人,我們常常有一句話,自從當了輔導員,就意味著要給幾百個孩子當爸當媽當哥當姐。
先說大學輔導員是否應該存在。
也許有人會說,大學輔導員是中國特色,其他國家都沒有。這個說法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的確在其他國家都沒有“輔導員”這個崗位,取而代之的則是各種職能部門,以美國高校為例,承擔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然,他們叫公民教育)的是專業課老師,承擔評優評獎的是專門的部門(美國獎學金往往由出資人成立機構評選),承擔日常管理的是學生管理者或者叫學生導師等等,承擔心理健康的是專門的心理健康中心,承擔第二課堂的則是各種興趣社團。應該說,從崗位設定的這個角度,至少在美國不存在輔導員的角色。說這個說法不對,是因為雖然各國高校可能不設輔導員崗位,但輔導員的工作卻有著形形色色的人來承擔,而並不是說其他國家在高等學校教育體系內不存在這方面的工作。
此外,輔導員崗位的設定與中國國情相適應,是中國高校在長期摸索的過程中探索出來的合理的工作方法。給大家講一個我工作中的故事,2004年,我剛剛擔任輔導員,學校心理普查反饋有一個學生屬於心理問題高危人群,於是我專門給她安排了三個性格開朗的學生做她的舍友,又安排了一個學生黨員專門負責照顧,還特批她進入學生會,並讓她做輔導員助理,到她大四畢業,她跟我說這四年很充實,增長了見識,鍛鍊了能力,還有一個一生的好朋友(那個學生黨員),她說在她剛入校的時候由於家庭變故,常常無心學習,失眠、焦慮(這已經是抑鬱症的前期表現了),但多虧了學生會的工作、同學的關懷和宿舍的和諧,讓她覺得又有了學習和生活的動力。我當時聽她這麼說,驚出一身冷汗,說實話,四年時間,我常常懷疑這個測試是不是錯了,這個時候我突然意識到,當初的決定很正確。
在中國,每一個孩子對於一個家庭而言都是核心焦點,對於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更是一個家庭的中心工作。因此中國的大學生雖然在身體上已經成年,但在心理上往往還不夠成熟,與西方國家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中國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包辦式的,這也就決定了大學生在離開家之後,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和成長,才能夠真正成為一個社會人。而陪伴學生成長的,就是輔導員。
再說說輔導員對於學生的影響。
學生輔導員這個工作是大學的最基層工作,這就意味著,他們要承擔很多除了學生管理以外的很多其他工作,而且各個高校對於輔導員要求日益嚴格,從學歷到政治面貌再到學緣學養,應該說,輔導員的選拔嚴格程度,遠高於其他部門。因為輔導員是接觸學生最廣泛的,他們要承擔起學校與學生溝通橋樑的角色,在學生眼裡,輔導員就代表了學校、學院,一個學生對於學校和學院是否認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輔導員對學生的態度。應該說,在大學裡,沒有那個基層工作者如輔導員般重要。有了輔導員,就能夠將學校各個職能部門解放出來,很多繁瑣的基層工作有了抓手;有了輔導員,學校學院一些高大上的政策和優惠才能夠真真正正的落實在學生頭上;有了輔導員,學生就有了傾訴的視窗。因此,輔導員就如同一支軍隊的主官,因為他們的存在,將會影響一個群體的風格。
因此,大學輔導員是中國高等教育充分借鑑國外經驗,腳踏中國大地而設定的崗位,也曾有高校試圖廢除輔導員制度,但最終都已失敗告終,其根本原因就是國情。
回覆列表
輔導員是大學裡一個重要的角色,對於初入大學的同學來講很有幫助意義,從生活,學習,職業發展都有幫助。輔導員的水平也決定了對學生的影響力,品德,能力和素養水平高的輔導員對學生的幫助和影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