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啊呸的小蝴蝶

    因為學校管控外來人員進出的問題,導致校園成為了美團、餓了嗎等成型平臺的真空地帶,對於大學生創業來說,是一塊很好的試驗田。但真想把這個做起來,還是得在高等教育發達的城市才有可能有一線生機。就我所知道的,北京其實已經有很多類似的學生創業專案,有些甚至已經做到走出本校,開拓其他學校的地步了。這類平臺主打的思路主要是“最後1公里”,也就是依託前面所述的學校為保證校園安全,嚴格把控學校門口以及宿舍門口進出的天然優勢,解決了如今很多學生因各種“繁忙的事項”而不能“親自出手”的問題,直白點,就是解決了“懶”——這一痛點。

    好了,上面大概說說所瞭解到的情況,下面正式來回答關於能力的問題。作為平臺來說,至少涉及兩方的引入(除平臺自身外)——商家端和客戶端,對於外賣來說,要更多出一方——配送外賣的學生,後面簡稱為騎手。對於需求的發起方,即需要服務的學生群體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平臺可選的外賣品種,額外增加的服務費用以及方便快速的接收外賣;對於需求的解決方,即提供外賣的商家群體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平臺是否能提供更多的訂單,提升他們的銷量和毛利。再加上騎手的費用問題,這裡面的架構搭建,非常考驗一個人的運營能力哦~

    作為平臺的提供者,你至少需要以下幾個能力:

    1.可以獲得學校一定的政策扶持。畢竟是在學校內部進行的商業活動,需要得到學校相關部門的支援,否則,很容易受到很多掣肘。在這一方面,可以打騎手招收這一張牌。對於學校來說,為貧困大學生提供多一條勤工儉學的方式,再加上學生自主創業這麼一個金光閃閃的說辭,基本上很容易獲得學校的支援,具體操作,還得看實際情況;

    2.對商戶端入駐的合理策略。前期,對於商戶的挖掘,可能會集中在本校片區內,一般優先以校園內部的商戶為主。這時平臺小,使用者少,對商戶的銷量提升有限,需要一定的補貼手段(如果談判技巧高超,或是本身有一定的資源的,另說),以及“畫餅”能力,中後期,對於商戶的挖掘策略主要有兩點:一是透過可觀的使用者數吸引更多的商戶入駐。二是著眼於商品資源的整合,比如說北京很多大學都集中在學院路,可以透過開發一些商戶,針對多個學校學生的情況。

    3.對客戶端持續引入的能力。商戶端和客戶端是平臺的兩極,兩方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如果沒有品種多樣的商戶入駐,自然不會在吸引新使用者的同時,留存老使用者,反過來,如果沒有持續的使用者流入,以及促成交易,對於商戶來說,這個平臺也就沒有吸引力了。前面說了商戶端策略,這裡說說客戶端引入策略。在前期,商戶不多的時候,要想做到冷啟動,口碑和服務至關重要(不是說後面階段不重要,只是現階段可能只能從這裡能做到脫穎而出了)。方便快速的接收外賣,以及在發生退款糾紛時,及時快速的處理等等,都是能獲取到印象分的地方。

    4.對於騎手隊伍的管控能力。騎手是連線商戶和客戶的一方,他們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雙方對於平臺的感官,可以說對於平臺持續運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騎手的服務態度,提供服務的方式方法,都需要創業團隊去不斷打磨。就我所知道的,有很多飯菜從商戶運送到客戶手中,是否還是“原本模樣”,都是一個問題,這樣的服務,怎能讓客戶滿意?

    還有很多細節的能力要求,在這不再一一列舉了,上述幾個,是我認為必須具備的幾個能力,如果沒有,建議還是不要浪費團隊時間了。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時多站在各方的角度思考,可以幫助你快速定位到對方的痛點和想要得到的服務,另外,多去觀察觀察,校外各方外賣服務發展的趨勢,比較比較它們的異同,對你的創業大計也是很有意義的哦~

  • 2 # 嘻嘻嘻嘻嘻嘻呀喲

    校園外賣創業我倒是有一個方案,如果課程少可以在學校透過快跑者組建一個配送團隊,然後接單送外賣啊,對大學生來說,下課吃飯是最重要的,可是都不想去食堂或者店裡排隊等待,外賣不能送進學校,這時候有一支學校的配送團隊是挺好的。

  • 3 # 行動師姐沐吃吃

    對於這一個問題的話,我以我的親身經歷來分享一下,目前我是一名在校大三學生,從大一到大三我一直都有做複製性比較強收益比較好的一些創業。1.抗壓能力,創業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在創業的過程中,不會因為你是一個學生就給你比社會人士更加優待。所以在創業前一定先調整自己抗壓能力。2.工作協調能力。在創業過程中免不了會磨磨擦擦,這個時候就要看個人協調能力了。如果協調的好的話,可能會觸發新的想法,讓這個專案更進一步。如果協調的不好就可能這個專案到此就結束了。3.資源整合能力,現在創業靠資源。資源整合利用的好的話,很利於創業專案拿到一個好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中北大學儀器專業錄取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