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酒有故事的王同學

    大學裡談戀愛很容易。但相遇簡單,相守難。

    首先,大學時間是人青春正當時,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事物。沒有了高中時期的那種壓迫與緊張感。

    反而感覺自己一個人很孤獨和迷茫。我感覺大學時期的戀愛在一方面會減少這方面的孤獨和迷茫。

    一次朋友聚會、一次小小的擦肩而過、學生會中認識的各系的同學等等,這些都能讓我們在大學中找到合適的戀愛物件。

    大學時期的戀愛還是偏向於單純的、幼稚的。因為那個年紀的我們沒有房貸、車貸的壓力,父母健康尚在,學業上也沒有太多的作業和功課要完成。

    所以大學時期的戀愛是美好的,你可以完全放手去愛上一個人,可以不考慮後果,為這份愛傾盡所有。

    但隨著4年的大學時光接近尾聲,有百分之90的情侶也意味著要結束了。

    因為考慮到家庭的種種原因,他們不得不面對很多現實性的問題。比如女生一般畢業就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考公務員或在編教師,做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如果兩個人都是一個城市的還好,可以一起回來。

    如果不是一所城市的,男生一般則回在畢業後選擇大城市,當然也選擇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所以兩人擇業觀念以及家庭因素的影響也會使兩人越走越遠,造成感情破解。

    相遇榮譽相守難,愛情不是美好的風花雪月,而且現實的柴米油鹽。如果真愛那就要堅守初心,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

  • 2 # 小海入大江

    大學是很多人一生當中最自由的時光,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無拘無束。傳說大學有3 門必修課,一逃課,二掛科,三談戀愛。很多人掛在了談戀愛這門課上,直到上完大學也沒能修過。為什麼那麼多的大學生根本沒談過戀愛呢?大學資源多(異性多),大學時間多,大學跟異性接觸的機會也非常的多。講道理隨便都可以談上一兩次的戀愛吧。然而現實卻總是相反的,大學沒談過戀愛的人真的非常非常的多。

    第一,大學之前談戀愛一定會對學習造成影響。大學之前,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對學生的情感問題有著一定的關注,一方面家長和老師害怕孩子一旦談戀愛會影響成績,這在一場高考決定一生的情況下,實在是一個非常大的風險。所以,家長也好,老師也好,都千叮嚀萬囑咐的告誡學生不要談戀愛。當然,這是壞的一方面。但是現實中大多數情況都是如此。當然,好的影響也有,比如說網上報道的情侶學霸。

    但是,如果說兩個人因為愛情,一起努力,一起奮鬥,一起考上了重點的大學。成為你談戀愛的藉口和擋箭牌,那麼影響的結果肯定不是好的。媒體之所以報道情侶學霸,並不是贊同他們談戀愛的行為,而是對於他們在學業上努力奮鬥的肯定。但是,換做是你,你能保證和自己的物件一起做到努力學習,整天待在題庫中嗎?

    跟異性接觸的經驗少;大部分人在上大學之前,跟異性接觸的經驗很少。前十幾年大家一直在讀書中度過,心中的目標就是努力考上一個好的大學。父母親戚朋友會盡全力讓你專心讀書,其他的事你都不用去管。在情竇初開的初中時期,對異性產生微妙關係的時候,老師會阻止,父母會教導你大學之前不要談戀愛,談戀愛沒有什麼好的,還會影響你學習。現在就專心讀書,等到你考上大學,你愛談幾個就幾個。這樣導致很多人平常很少跟異性接觸過,甚至沒有跟異性聊天過,更不要說談戀愛。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上了大學以後。

    上了大學大家玩的天性都被充分的挖掘出來,只要沒課不是約朋友出去玩,就是在寢室玩遊戲或者忙於自己感興趣的事。跟異性接觸的機會大大的增大,甚至天天都可以跟異性接觸。但由於我們之前那一點點和異性接觸的經驗,跟異性聊天,聊著聊著到後面不是變成發表情包,就是不知道在繼續聊什麼,最後只能尷尬的結束這場對話。兩人之間要想發展成戀人的關係,最重要的就是交流,不管是第一次見面,第一次約會,第一次表白,都是要跟對方溝通交流。透過交流,行動,彼此間相互瞭解,才有可能檫出愛情的火花。當然你長的帥,你長的美貌天仙,你隨意,你開心就好。

    大學之前的戀愛關係更多的屬於青春期的荷爾蒙衝動。我們都經歷過青春期,都會對有好感的異性釋放出善意,這大概也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成長。時間是公平的,每個人經歷青春期的時候都會經歷著對異性著迷的心理變化,不管你是學霸還是學渣,荷爾蒙認準的只是你的性別。有人說,高三結束就分手,我們在高考前夕也經常看到空間裡的動態除了高考成功這些祝福,還有一些分手自嘲,其中高二的學生們更是看熱鬧的不嫌事兒多,內容多是:“祝學長學姐金榜題名,分手成功”。從現實客觀角度來講,每年高考結束情侶分手的案例和情況都特別多,原因或是因為兩人分歧、或是志願不同??就算不分手,成了異地戀,也很難有堅持的長久的。

    畢竟,高考一結束,身上的壓力一下子就沒有了,這種狀態下,大多數人就會重新回來審視自己的現狀,包括愛情。此時,青春期的荷爾蒙也許還在,但是對於高考結束的一個人來說,對於自己未來的規劃上,理性可能更加大於感性。那麼,荷爾蒙的作用還有沒用就不好說了。大學之前的戀愛,受限制太多。首先,在大學之前,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成功進入自己夢想中的大學,唯一的方法除了靠優秀的成績,幾乎沒有其他實現的辦法。所以,很多人不戀愛是因為十分清楚要想改變自己的現狀,實現自己的夢想,自己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

    其次,來自於家長、老師的壓力,以及他人的眼光。大多數情況下,只要你還沒有參加過高考,父母老師對你的期望都是你能夠金榜題名,考上重點大學。所以,一切可能葬送結果的事情,是不允許發生的。而對於其他人來說,你談戀愛很可能會受到很多人的關注,你的同學、朋友、家人、老師。最重要的一些人,就是你的家長,或許他們不會干預你的愛情,但是他們也會認為年紀尚小的你,不懂愛情,也沒有承擔愛情的能力和責任。有的時候,這對你來說,就是打擊。

    缺乏自信;大學裡很多人認為,只有長的漂亮的,長的帥的人才有資格去談戀愛。像我們這種普通人就沒有資格談戀愛。某大學一個六人間宿舍,住著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有 A 市的,有 B 市的,有 C 市的,有 D 市的。大家外貌又各自不同。A 市的那個長的最高長相比較清秀,大學裡談過兩次戀愛。B 市的那個天天打遊戲,每天最晚睡的是他,掛科最多的也是他,傳說中的死宅。但他打遊戲非常的厲害,透過遊戲找到了女朋友。大學寢室必有一個胖子論,這個寢室也是一樣,C 市的那個,非常的胖200多斤,個子在170左右,天天只懂窩在寢室,天天說以後回去相親找媳婦,大學期間一次戀愛也沒談過。D 市的長相普通,身高165到 170之間不是很高,真正的路人。一個談過戀愛,一個沒談過戀愛。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一個個體,有自己的長相,有自己擅長的地方。A 的那個,可能是靠著較好的自身條件談到戀愛。B 市的,可能是憑藉自己打遊戲的魅力,吸引到異性。那普普通通的 D 市,交過異性憑藉這是什麼?好像他什麼優勢都沒有,普普通通跟很多人一樣。但他憑藉這是自身的主動,以及自信心。

    長相普通的人,在跟異性接觸的過程中,會有種一直低於人的感覺,非常的不自信。異性一個問題,比如我們吃什麼,你會說隨便,我們看什麼,你說都可以,沒有一點自己的主見。歸根到底是對自己的不自信。怕自己說錯了或說了一個對方不喜歡的,原本就一個普通人,這下別人對自己的印象更加不好。大學裡有的是機會跟異性接觸,不要怕犯錯,對自己要有自信,在跟異性交往的過程中,要有一種老子就是吳彥祖,我就是劉亦菲的感覺。人人享有談戀愛的權利,放開自己,大膽的去追。最壞的結果就是失敗,但你還可以重頭再來。大學生戀愛的四大困難;《戀愛白皮書》顯示,91%的大學生戀愛受“四難”困擾,即“相遇難”、“脫單難”、“戀愛難”、“維持難”。無論是否開始戀愛,都會遇到不同的難題,一旦“走歪”,就有可能產生嚴重的後果。

    家人親戚的“逼迫”這主要是在已經工作的年輕人身上多有發生,也是年輕人最害怕的――過年回家被七大姑八大姨提問“有沒有女朋友”“什麼時候結婚”。這個問題的出現,最直接引發的現象就是“租個女友、男友回家過年”等,以趕鴨子上架的形式對待戀愛問題。

    錯誤的戀愛觀太可怕;正確的戀愛觀太重要’雖然大學生多已長大成人,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控制力,但在大學裡,因談戀愛而耽誤學業的並不少,而因追求不成功或被迫分手自暴自棄,甚至自殘、自殺,危害其他人的行為也時有發生,這些不理智的行為大都是由於形成了錯誤的戀愛觀。而進入社會,不正確的戀愛觀或戀愛方式給青年人帶來的不良影響也是真實存在。輕則租個女友或男友回家過年,重則出現嚴重的犯罪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炒股多年,你是怎麼開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