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闕小卒

    現在大學生值錢嗎?

    現在在學生是按照各種階層,各種行業來判定它是否存在價值。

    有的人的價值很高,有的人的價值很低,這是這個社會必然的現象。

    有人感覺現在的大學生不值錢,大學生到底能值多少錢呢?

    有的大學生一畢業就能夠找到月入上萬的工作,而且絕大多數都是什麼博士生,研究生以上的人。

    而一般的普通大學畢業生,能夠找個月薪幾千塊錢的工作,已經很不錯了。

    而一般的大專畢業的大學生,基本上就只能去找自己相關專業的工作,要麼只能去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要麼就只能打工。價值也就一個月2000-3000塊。

    很多家人培養大學生是為了考公務員,因為他們知道吃國家飯是一個穩定的工作,而且有五險一金,至少以後的生活就不用擔心。每年的福利也很不錯。它的價值就在於為人民服務。至於多少錢這個看他的具體價值所在。

    所有的大學生不能一概而論,但是所有的大學生都必須按照規定的社會現狀來進行分配。

    因為不可能所有的大學生,都價值幾十萬幾百萬的。

    哪怕你有那個能力,但是你沒有那個機遇,沒有那個機會,沒有那個人脈也無法體現你的價值所在。

    有的老闆會認為大學生又怎麼樣,大學生還不是給我這個高中畢業的人打工。

    有的老闆會認為,大學生的價值就是在於無限的壓榨他的潛在價值。這是覺大多數剛畢業大學生,必然會遭受的待遇。希望用一份工作的錢,僱傭一個能夠做多項工作的大學生。也就是說,像剛畢業的大學生,一個人當幾個人用。

    所以在不同人的眼中,大學生的價值也是不同的。

  • 2 # 題來了

    最近,一項上萬人參與的調查顯示,34%的人後悔讀大學,51%的人認為,在大學裡沒學到有用的東西。而感嘆學無所用的不僅僅是專科、本科生,甚至不乏碩士、博士。

    大學生為什麼不能在學校學到有用的東西?學生們四年的時間不讀書又幹什麼去了?有人總結現代大學生的在校狀況是:30%的時間和精力用來應付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堆無用的課程,30%功夫用在學英文、考級,剩下40%大部分用來談戀愛、社交、享受風花雪月,還忙不過來。青春虛擲,一無所成。四年大學,缺少了堅實的求知過程,留下的只有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

    在對大學持否定態度的人看來,現在的大學更象“圍城”,沒去過的以為裡面多姿多彩充滿誘惑,呆在裡面的人卻索然無味如同嚼蠟。進去時滿懷期望,出來時什麼也沒得到。也有人認為:大學是不是“白讀”,學校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個人主觀的努力卻能起到關鍵作用。同樣的土地,同樣播下龍種,有人收穫了跳蚤,有人卻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意義。

    應該承認,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人才和庸才都是經過同一條路走出來的。是上大學還是被大學上,並非單一某種因素可以決定。然而,對於大學教育表現出的越來越多的悖論和困境,不能不引起公眾的重視。

    大學價值被完全否定的主要依據在於,它對學生畢業後的人生毫無幫助。傳統認為,大學應該教給學生安身立命的本事,讓他們有個好前途。如果不能帶來可見的好處,大學教育就沒有價值。這種觀念是從上世紀“精英教育”一路延續下來,它對教育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工具理性的階段,可以說非常片面。可惜的是,華人大多持這樣的態度,對大學價值的評價標準更側重功用,簡單而實際。但現代教育理論卻認為,在一個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社會,大學教育理應有著更豐富的人文內涵,並不以知識傳遞和技能訓練為主要目的。

    人們不禁會追問,即使對大學教育的理解各有不同,即使學校理念不能對每個學生髮生影響,但學生在大學中學到什麼還是由學校決定的,為什麼什麼都沒學到仍然可以畢業呢?

    這一點可以對照美國大學的情況。有人說,美國大學和中國大學都是不成功的教育,因為中國大學的就業率低,美國大學的畢業率低,如此,等等。這是事實。在美國想讀大學是很容易的,基本上只要高中能畢業就不成問題。可是仍然有很多美華人認為,大學並不是非讀不可。由於美國大學的門檻低,也沒人把讀大學看得很了不起,中途輟學的現象 很普遍。據統計,大學新生頭一年申請輟學的比率達20%。除了輟學,延遲畢業的更多,四年學制讀五六年的大有人在。所以近三十來美國大學的畢業率很少高過八成,21世紀更達六成左右的新低,將近一半學生畢不了業。畢不了業怎麼辦?一直讀下去。理論上,美國大學是可以讀一輩子的,總歸要各科合格拿夠學分為止,否則就拿不到學位。不知道美國學生會不會認為大學白讀了?

    簡單地說,學生在學校能學到什麼,怎樣把好最後的質量關,讓什麼樣的產品流出社會,體現出大學對社會承擔的責任。美國大學的原則是“寬進嚴出”,他們的高等教育門檻低、姿態低,畢業考核卻很嚴格,要拿學位非得拿出成績不可。而中國的大學生們為了進大學都曾經吃盡苦頭,好不容易才能脫穎而出,高考被喻為“最殘酷的戰場”;一旦考上之後則萬事大吉,不思進取,反正畢業考試容易過,論文抄襲剽竊也沒人理會,這就是“嚴進寬出”。事實證明,實行“寬進嚴出”還是“嚴進寬出”,結果大不一樣。

    不同的水土帶來不同的生態,不同的生態造就不同的出品。可以說,國內大學的弊病是整體性的。二三線大學問題突出,還可以說是受資源限制,頂級大學情況也差不多。以國內最好清華、北大為例,這兩所學校的學生毫無疑問學習能力是最強的,畢業之後表現的平均水準也相當優秀,偶爾出個豬肉佬也是有水平的豬肉佬。但即使讀過最好的大學,結果又是怎樣呢?少數留在國內,多數選擇了出國留學,在國外“回爐”。據統計,清華北大最好專業的畢業生有七成都選擇了出國,沒有出去的也只是因為條件不允許。

    我們相信,絕大多數的中國大學並不缺少改變的意願,只是能力有限,心有餘而力不足。原因在於現行的大學管理體制。大學並不是完整意義的“獨立法人”。無論辦學還是管理,無論是教學內容,專業設定還是教師素質,都必須服從國家行政部門的統一意志。學校不能自己決定,也就不需要承擔責任和風險,是對行政部門負責而不是對公眾負責。官辦大學、官管大學的模式,直接造成了大學與社會脫節,與教育精神脫節。

    近年來,對中國大學的整體墮落,公眾有目共睹並不斷髮出質疑,但往往得不到回答。也許往後很多年,我們仍然不得不面對這些令人心痛的現實,看著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在大學中浪費青春、喪失活力。大學教育沒能給他們帶來可見的未來,也不能支撐起他們對未來的信念,不是“白讀”又是什麼呢?哪裡可以找回大學失去的價值?進一步思考下去,就不能不回到核心的理念問題上來,選擇工具理性還是價值理性,培養建設者還是培養公民,恐怕都是中國大學未來無法迴避的關口和瓶頸,只有突破才能生長。億萬公眾期待大學教育的理念轉換和價值迴歸,也許就在這一輪又一輪的拷問和反思中悄然接近。

  • 3 # 路上言語

    產生這種感覺主要是因為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越來越多的人憑藉著靈敏的頭腦和迎來好的風口等方面,又或者是隨隨便便的一份工作的收入都能輕易秒殺大部分大學生的工資吧,還有隨著高校的擴招,每年的畢業季都有很多的大學畢業生畢業,所以就給了大眾一種感覺覺得現在大學生不值錢了,讀完大學出來已經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了。

    而大學生值不值錢要看很多層面的。雖然,相比於以前,大學生確實越來越多了,也沒有以前我們父母年代的那種稀缺性了,但是如果只根據大學生剛剛畢業出來的那幾年的工資來判斷大學生是否值錢的話,恐怕對大學生來說還是有點冤的。除了工資收入,還要看他的工作崗位,未來的發展等等。

    另外,人生是屬於一場長跑,要判斷他人過得好還是不好,關鍵還是要看他這長長的一生。生命那麼長,一時的失意,某段時間的失敗和低落的情緒,也有偶爾的意氣風發,不到最後,誰都不知道誰能笑到最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些大學生會覺得自己看會比老師講學習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