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侯明哲數字商業

    《大學畢業了三部曲之一》---堅持擇業VS趕快就業?

    品牌內容官 2016-12-09 11:45

    時光如梭,轉眼間大學畢業馬上十四年了,想當初也是個應屆大學生,從迷茫彷徨到追逐自己的夢想!現在也經常面試大學生,每次面試都有很多話想跟他們講!

    曾經何時,中國的大學教育的普及,讓大學生如潮水般的湧向市場,一畢業就失業,成為各界政府煩惱,成為社會問題,有的人準備考研或公務員國考拖延就業,有的人響應政府號召,大學生創業後一步登天成為老闆,快速成為學生中的偶像!沉重的就業壓力使得大學四年制變成了三年制,最後一年主要是找工作或在工作!

    莘莘學子不應悔恨過去的不努力,其實大學畢業,人生才剛剛開始!社會大學遠比普通高校這個大學殘酷得多,但正確對待,收穫同樣巨大,像比爾蓋茨、邁克爾·戴爾大學早早輟學,踏入社會大學,快速成長併成功!

    有的人畢業了,隨便找個工作落個踏實,昏昏沉沉的過了十幾年了,到最後反而被裁員失業了!有的人是苦苦尋找理想的職位,但其實連他自己都搞不懂要什麼,就是自作清高!

    筆者在西安大學畢業後,就直接到寧波找工作,五年後又到杭州發展至今,在多個跨國公司就職擔任高管,雖學了計算機和市場營銷兩個專業,但我還是喜歡營銷管理方向,堅持十幾年,經驗告訴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人生定位,根據興趣規劃職場定位,做好選擇,在這個基礎上再儘快就業,大不了工資方面捨棄些!

    1、興趣為先:興趣是最大的動力,並從工作中得到快樂,自己的興趣要根據社會發展和城市優勢結合起來!比如你喜歡漫畫,動漫行業也大有可為,就應該來漫畫發達的區域工作比如杭州,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要怕競爭!怕競爭最後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

    2、公司要大:比如在動漫領域找明星公司或成長潛力股,想盡辦法入職,為什麼說盡量選擇大公司?要確立學習第一賺錢第二的理念,大公司管理正規,並且人才素質高,既能快速學習大公司制度、價值觀,也能擁有一批非常優質的人脈,從他們身上會學得更多!

    不要嫌大公司工資低,大公司每天的簡歷可以收一籮筐,能進去是你的運氣!哪怕幾個月不發工資也值得!筆者最幸運的是畢業當初加入海爾,對後來的人生職業發展奠定很好基礎!在大公司積累一年比在小公司三年都要多,除非你跟的領導人是來自大公司歷練很多年的!

    3、跟對領導:選對領導比選對公司更重要!為什麼排第三位,因為大多數人是進了公司才認識領導的!把你的領導當成老師和恩人,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勤奮工作!

    4、主動攬活:在公司工作,不要有強烈的分工概念,公司安排幹什麼就幹什麼,頻繁的職位更換也沒什麼,不要推活要攬活,公司調整分工自然有公司的道理,每個人考慮問題角度不同,作為剛入職的,執行是關鍵,因為還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不要考慮公司的戰略,多考慮執行的方法,在執行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看法和解決方案,把問題看成機遇,才能磨練自己!公司是修煉場和試驗場,等自己創業了,每個想法實施萬一失敗,都是要自己掏腰包的!

    馬雲也說過:“加入公司不滿三年的人,誰跟我談戰略,我把誰開除出去!”因為那是股東層面考慮的,所多關注自己的問題,才能成長!工作的本質是為自己工作,就跟在學校學習一個道理,是為自己,不是為公司,把自己的人生經營好,用好每一秒的時間!

    5、有增值的跳槽:這裡說的增值是價值,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價值決定價格,所以薪水不用太多關心,那是老闆考慮的!另外不要過多關心跳槽的次數,雖然不贊成過於頻繁的跳槽,尤其是工作經驗積累的前幾年,但我更反對沒有意義的跳槽,更重要關心自己的人生定位和方向,價值是否螺旋上升的過程!

    比如筆者一直堅持營銷管理方向,從業務員做到職業經理人做到創業,從線下做到線上,從渠道銷售、品牌策劃到網路營銷,但很少研究財務、金融或其他專業方向,誘惑再大也不去,因為和職業定位衝突!跳槽主要考慮所在行業是否有優勢、公司前景、團隊及職位能否發揮自己所長,能力能否再提升!最後才是錢的問題!

    6、不要穩定要折騰:年輕是資本,年輕不折騰還等什麼時候,不要一開始就躺在安樂窩裡,李開復曾經講過:“年輕人不要從事穩定的工作,否則你會完蛋!”為了夢想而折騰,人一輩子為夢想而折騰是幸福的!不要被國家或岳父要求的穩定的工作理念牽制,也不要因為你同學比你多了千百塊而嫉妒!堅持自己的夢想!

    7、不斷學習:一定要堅持職場實踐+理論學習,理論的學習方向和職場密切相關,我見過很多人乾的事營銷,卻整天學其他的,這種現象千萬不要持續很長時間,否則人生會分裂,學了一定要用,確切說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學,我一般遇到職場困難,趕快惡補,然後馬上解決問題!這樣知識才是活的,否則和學校學習一樣的,自己的興趣和專業人格的分裂再現!

    8、儘量不幹重複性工作:未來是人工智慧的社會,人算不如天算,要順勢而為,alphago打敗李世石是轟動性的事件,以後這樣的事情會隨處可見,比如司機、前臺、家庭護理、工廠工人等等,凡是簡單重複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5G、人工智慧、物聯網、VR等等下個風口,做有創意性的人!

    最後要說的是,千萬不要為了錢打工,最起碼不要當成唯一因素和第一因素考慮,僅僅為了錢,會變成錢的奴隸,最後會沒有錢!跟經營企業的一樣,賺錢不是經營企業的目的,經營企業的目的是創造客戶,這是管理大師德魯克的至理名言!就好比結婚的目的不是生孩子一樣的道理,兩人結婚僅僅為了生孩子,其幸福感可想而知!生孩子僅僅是結果,不是目的!但我們太多太多的人,把結果當目的,沒有職場的邏輯,沒有人生定位,有時候工作了十幾年還竟然失業了,仔細分析下,原因大多就在這裡,所以建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是至關重要的!

    三部曲之二三關注【品牌內容官】

  • 2 # 書說新語

    從題主的問題來看,我認為你存在三個問題:

    1.畢業接近於失業。

    如今,每年畢業生六七百萬,面對如此宏大的求職人數和有限的工作崗位來說,用人單位必定是挑選最優秀和最適合自己企業的人,而對於求職者來說,總認為對不起自己的學歷,想找一份好的工作,選擇是相互的,工作也是互相匹配的過程,因而這二者之間存在很大的脫節。但可以說每年大部分的學生還是找到了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也很大一部分在於自身,畢業並不等於失業,畢業後你是有權力去選擇的,但一定要夠資格去選擇,否則只能被選擇。

    2.把求學當作一種手段

    任何時候,總有人說,讀書無用,大學畢業沒有不讀大學的人工資高,這些言論就是一派胡言,絲毫沒有經過大腦思考。讀書求學本身的目的在於培養自己做人,培養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豈能拿工資高低來比較和衡量,受教育跟找工作並沒有必然的聯絡,工作只是你為了生活的一種手段而已!

    3.教育的意義在於育人

    梁啟超說,我們來學校的目的在於學做人,因而,教育的目的在於育人。那麼,育什麼樣的人?難道是育社會工作需要的人嗎?那麼大學和培養技能的學校如專科有什麼區別!而大學在於求學問,明真理,培養一個如孔子所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不惑,不憂,不懼之人。四年,將自己培養成一個有獨立思考獨立之精神的人,有屬於自己的智慧。四年之後,失業也就無從談起,因為,不管做什麼,你都能夠做好。

  • 3 # 玉皇大帝1951

    畢業就失業的話題己經談了好多年了,但失業者並不多,我拿自己的兒女大學畢業後的就業談一下吧,我只讀了三年小學,對什麼中學大學完全不懂,我四女兒高中畢業上大專是完全沒有問題,但別人都說讀本科好,剛好華中科大有個朋友的表哥在那個學校任教,我就糊里糊塗把女兒送進華中科大,讀了四年才發現叫什麼成年自考,學的電子商務,找工作到處碰壁,幹了幾份工資低又累的工作,第二年開始同男朋友開始自己創業,雖說也不是太順,但比打工拿工資更自由。02年畢業至今三口之家幹著自己喜歡乾的事,生活過得很好,我六女兒07年在淮安工學院二本畢業,在杭州找個工作試用期月工資1300還要租房住。三個月後加到兩千,08年加到兩千六。幹了一年,認為坐在辦公室閒得無聊,每天對著電腦重複著那點現事沒有樂趣。09年春節後去上班不久給我打電話說跳糟了,做銷售,有房住水電通訊交通費都報銷,試用期月工資1300,一個女孩子坐辦室兩千六跳到做銷售一千三,我實在想不通又不便說,心想隨他吧,日子自己過。過了十個月打電話告訴我:爸我升職了,月基本工資四千八,下個月調去上海。10年在上海工資加提成加獎金年收入20萬,7年再沒跳過糟。談點題外的。我七女兒小學畢業迷戀上網,家裡好說歹說就是不讀了,他說坐進教室就頭痛,只好家裡買臺電腦讓他玩,別出門混壞了,15歲就打工到網咖做收銀,11年20歲碰到一個在讀大二學生週末去上網,也是緣份吧,經過一段時間好上了,男孩帶他上門見父母,男家父母及親友都不同意,文化差逆太大,男孩又是獨生子,家裡情況也不錯,男友13年大學本科畢業獨自出外打工,15年就想獨自單幹,老闆留著給他加工資送兩成股份,年底上我家提出要與我女兒結婚,也當時也不同意,一是覺得文化差逆太大,二是男方家庭不祝福的婚姻以後日子不好過。男孩回家拖著父母上門提親,我還是提了彩禮的事:,(前面五個女兒結婚都沒收彩禮)看男方的態度有什麼反映。男孩一口答應不用父母操心,不動用家裡一分錢,他會承擔。今年正月來拜年帶了六萬現金的彩禮。今年春節兩人一起去開創了自己的事業,說了些題外話,大家也聽煩了吧?就是說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是自己定位不正,怪不了社會,如果畢業任何工作經歷都沒有,就想找個體面,輕鬆,高薪的工作崗位確實不容易,就業也好,創業也罷從基層做起,有文化有知識上升空間一定比別人快。別眼高手低認為讀了書就應該有個好工作安排你。家長也別怕孩子吃了苦,沒有理想的工作就在家可以啃老,應該鼓勵年輕人去努力工作。那個父母年輕時沒吃過苦受過累呢?

  • 4 # 開車小能手

    其實我覺得現在這種情況真心不多。其實你可以去看看,很多的大企業,好企業都在招人,真的是個人能力的問題。我在大四就已經簽署了一家國企。畢業後順理成章的就去了,我覺得並沒有多費勁。而更多人在沒有能力的情況下,卻還要拿著大學生的架子,嫌這個工作累,嫌那個工資低,什麼也不肯幹,自然畢業等於失業。大學教育的意義,樓主你去你的小學同學群看看,再去大學同學群看看就知道意義在哪了。

  • 5 # 姜塵默

    畢業就失業,只是個別的並不是所有的,如果大學都這樣,畢業就失業,那還有誰去讀大學呢!但我們必須面對的是清華北大就業率和薪資率,就是高一些!而三本院校也有一些學生也能拿到八九千的工資!所以說這個社會還是靠能力吃飯的一個社會!

    再說大學也不是全能的,你自己不去努力找工作工作,怎麼可能到你面前你自己不努力,讓自己有一技之長或者有能力,怎麼又可能找到工作的!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是最幸運的,也是我們的最不幸。

  • 6 # 罌粟姐姐

    1、

    這學期在一所剛剛專升本的院校兼職代課,看著這些95後的學生們,我這個85後本科和碩士均畢業於211院校的老師內心被深深刺痛了。

    我的課程是一門大三的專業實踐課,需要相對紮實的理論功底。

    可是凡是講到相對專業的術語及概念時,同學們一臉茫然的表情告訴我,他們不知道我在講什麼。

    於是,我佈置了一次作業,讓他們分小組,挑選一部分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內容,自己製作專業課的課程課件,然後下節課上自己講,內容不管多少,一定要講透。

    他們很乖,都做了作業;他們真的很乖,把書上的漢字和公式完整地照搬過來,然後照著課件一字不漏的講給我和其他同學們聽。

    很遺憾,當我隨便問一句話的真實含義或者讓解讀一個公式的時候,他們就全體沉默。

    我再問:你們不是學過了嗎?

    他們一致回答:我們老師就是這樣講的。或者我們老師這個地方也沒有講那麼清楚。

    有個同學非常有心,找了一篇專業論文來做進一步的補充,她很聰明,說:這是我找的案例,大家感興趣的話,我回頭可以發給大家看看。

    我讓她把論文的核心內容給大家介紹一下,她的手來回滾動滑鼠,不停地翻頁,然後很不好意思地告訴我:老師,我不懂,也不知道怎麼講。

    還有一個同學,直接說:老師,我把統計學老師的課件回頭發給你,你看看就明白。

    我問了一句:親愛的,那你看明白了嗎?

    同學就不再說話了,整個教室鴉雀無聲。

    2、

    第一節課上課留下的作業,沒有一個人做,大家都說忘記了,我強調了一次,所有的作業必須做。

    第二節課上課留下的作業,有部分人做,然後我又強調了一次,所有的作業必須做。

    到第三節課大家才都開始重視作業,但是是用心做的還是敷衍了事的一目瞭然。

    比如,做圖有同學用手畫,找資料資料,有人直接從網上copy一篇文章原封不動的交給我。

    更有甚者,直接從網上下載一篇PPT發給我,當我問他PPT的主要內容時,回覆:還沒有來得及看。

    在第七節課的時候,我讓大家回想一下前六節課都講了什麼內容,竟然有很多同學都不知道。

    我跟其他老師交流時,有的老師竟然說:因為你的課程講的好,學生們已經很積極了。

    好吧,這就是我可愛的認真的同學們。

    的確,從第一節課到目前的第十節課,我明顯感覺到他們的變化,他們求知若渴的眼神告訴我,他們真很想學習。

    我講一些辦公軟體的使用,他們說:老師,你講得真好,我們之前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什麼都沒教。

    我講專業的技術軟體,他們說:老師,聽了你的課才知道之前的基礎沒學好,也才知道原來之前的課程竟然有這麼大的能量。

    我還解讀一些與他們專業相關的時事新聞,他們說:老師,你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我們不知道專業還可以這樣理解,還有這麼多講究。

    是啊,我發現了,不是他們不愛學,不是他們不願意學,是他們不知道怎麼學、學什麼、為什麼學。

    3、

    我們常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可是現在的大學,領進門,領進的是學校的大門,而不是知識的大門。

    很多大學老師都忙著發論文、忙著評職稱,忙著美名其曰的科研,而忽視了最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對學生的引導和教育。

    可能有人會說,大學階段,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最需要的自我引導和教育,而不是別人的指點和評價。

    但是,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在大學之前,所有的學生都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裡,為了中考、為了高考,不停地學習,除了學習還是學習。

    當一下子走進了非常開放的大學,一下子難以適應,思維和行為上如果轉變不好就容易走上極端。

    例如揮霍了大學四年,像男生容易玩四年的遊戲,女生容易看四年的電影。

    開始肆無忌憚地放開自己,透支情感和金錢,且部分二本、三本及大專類院本身的學習氛圍不濃厚,攀比風盛行。

    再加上,相對於985、211院校,部分二本、三本及大專類院校在教育資源、就業資源等方面差距本來就很大。

    一個不怎麼好的學校,一個不喜歡的專業,一群事不關己的老師,一些貌合神離的同學,轉專業門檻高得離譜,想自主學習的動力和方向都被抹殺了。

    就這樣讀了四年大學,連最基本的專業課講的啥都不懂,怎麼能有核心競爭力?怎麼能夠實現專業與職位的匹配?

    連職場必備技能都不會,演講能力溝通能力都缺乏,怎麼能夠畢業拿相對較高的薪水呢?怎麼能夠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呢?

    而這些,都是很多大學老師不會講的,甚至說都不會說,因為他們也不知道。

    試問:這樣的學校培養出來的這樣的學生,怎能不就業就失業呢?

    4、

    現在高校老師動不動就是博士,聽著好牛逼,好高大上,可是對於學生而言,博士有用嗎?

    顯而易見,如果技術類的,學歷越高,對學生的幫助可能越大,因為這還要看老師的水平與心情。

    但是對於商科的學生來說,高學歷的老師,不僅是對找工作沒用,對人生規劃、思維養成同樣沒用。

    一個根本就沒有企業管理經驗的人,給你講企業管理。

    一個根本就沒有任何營銷策劃經驗的人,給你講營銷策劃。

    一個根本就沒有做過營銷甚至都沒有賣過東西的人,給你講市場營銷。

    一個根本沒有經歷過找工作激烈廝殺的人,給你講就業。

    一個根本自己就從來沒有規劃過自己的人,給你講人生規劃。

    等等,這些,在我們的大學中,真是太常見、太普遍,甚至大家都習以為常了。

    老師講的,也許是為了今後讀研讀博打基礎,但是如果沒有案例支撐、沒有實踐經驗,即使把斯蒂芬.P.羅賓斯的《管理學》、菲利普·科特勒的《營銷管理》以及彼得杜魯克的所有書籍背的滾瓜爛熟,學生們也不會感興趣,也只會應付考試,然後找工作依舊苦逼,畢竟每年700萬畢業生不都是奔著讀研讀博去的。

    而在這方面,部分985、211的商科專業,顯然已經走在了前列,案例教學、企業考察、校企合作等等。

    但是那些還在想著怎麼專升本,本升重點的大學,卻依舊只看重博士頭銜。

    授課風格就是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別說正在青春好動期的學生聽不下去,我這個已經工作了若干年的職場人也聽不下去。

    現在的90後00後與我們之前的80後還不同。

    記得當初我們上學的時候,不管好壞不管有沒有用,先學著,說不定以後哪一天能夠用上。

    現在的大學生們目的性更強,學習之前一定要知道為什麼學,學了有什麼用,學了沒用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學呢?

    還不如多睡一會兒覺,多看個電影,學霸們就自己學開了,沒人管老師講的是什麼。

    5、

    中國的大學教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擴招成就了很多人,也摧毀了人們心中的“大學”。

    每年畢業季,折斷了多少畢業生騰飛的翅膀。

    而這些問題的核心,就在我們的大學老師。

    而大學老師與市場脫節的問題,就在我們整個的教育制度。

    這讓我想起了,很早之前,有這麼一位無名望、無著作、無學位的“三無”人員,被直接聘為清華大學教授。

    他就是精通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種語言,能讀懂14種文字的陳寅恪。

    學生贊她是“口碑教授”,課堂堂堂爆滿,有人驅車數百公里只為聽她一節課。

    河南大學高規格特聘她為副教授,繼續為本科生授課。

    學校的這一做法本意上是為了表明只要重視本科教學的——哪怕不出書、不發表論文、只要上課上得好的老師,學校照樣會為其晉升職稱。

    只可惜這名上課上得很好的教師,直到退休之後才得到學校“高規格”聘任,這種“圓滿結局”更折射現實的很多無奈:有多少教師能熬到退休呢?

    是啊,有多少老師可以認認真真地教學,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呢?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期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人生的分水嶺,我們的三觀也在這個小世界裡得到重塑或者修正。

    而好的老師,好的教學,在這個時候至關重要。

    6、

    既然師傅不領我們進門,我們就只能修行在個人。

    不管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希望我們大學生都能夠保持著一顆積極向上的進取心。

    多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

    多走路,多旅遊,多出去看看,認識不同的人,經歷不同的事情,見識不一樣的風景,你會發現世界原來還可以如此精彩。

    多與優秀的人相交,愛一個值得愛的人,交幾個心心相映的朋友,參加幾次社會活動,參加幾次比賽,全心全意地投入某一件事情,讓以後的你能夠對現在的你說:付出過,就不留遺憾。

    最難得的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不攀比,不張揚,不自以為是,好好學習,學習技能,學習知識,形成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還要有一個好的身體。

    最後,希望每一個20歲的你們,到了30歲、40歲、50歲,或者年齡更大的時候,回首往昔,都很驕傲地說:我曾有一個完美的20歲。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才能夠說: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經歷/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 7 # 英文主播皮卡丘

    網友一:

    大學是一個人的學厲,學習的歷程,人人都是大學生,整個國民文化程度得到提高,國民素質得到提升。大學生畢業走社會,意味著大學階段學歷的結束。不存在失業,因他(她)還沒參加工作。大學畢業生有的選擇繼續深造,考研,讀碩士,博士,有的選擇去職場打拼。大學生就業大多選擇人才市場去應聘,不願去勞動力市場招工。過去在大學生少的情況下,是這樣,而如今普遍都是大學生,人才市場吸收不了那麼多人,人才市場會提高用人學識程度,向碩士,博士方向發展。大學生現在還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不願去勞動力市場找工作,那“失業”是可能的,新的一代,不能和父輩相比,父輩幾百幾千人中一個大學生,新的一代剛好相反,站在你傍邊的“同齡人”基夲是大學生。不是學校多了,而是全民文化素質提高了,思想還停留在父輩那個時代。社會在進步,人的思想也要進步。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是相對而言的。

    網友二:

    大學擴招對中國而言意義重大,一全面提升國民文化素質,以便適應中國的創新形國家對人才的需求,高階製造業對人的需求減少,對高學歷需求加大,二最重要的上大學推遲了社會就業壓力,而高學費增加企業和-國家的收入,擴招大學生沒有技術和管理部門要,可以自己去創業(是國家鼓力的)也可以幹一些低階的工作,因為你得吃飯,不幹吃不上。所以畢業不等於失業,因為上大學不等於就業了,這不是三十年前了,所以根本就沒有過也不等於失去了。上大學是自願的沒人逼你去,所以也不存在有沒有上大學的必要這個話題,沒一個人去,擴招的大學也就失業了,這叫市場經濟,不是計劃經濟了,計劃就是有人管,市場就是市場說了算,說白了就叫沒人管了。

    網友三:

    還是八九十年代的人才培養模式好,有大學丶大專、中專、中技、中師,人才有層次感,發揮了各類人的優勢,也較好解決了就業。後來大學大搞擴招,不僅加劇了中小學應試教育、課業負擔,更使大學變成產業,追求經濟效益,師資不足,管理不嚴,質量不高,畢業生數量越來越多,文憑越來越高,整體素質越來越低,大學生已走出象牙塔,走向勞動力市場。而一些中專、中師或勉強高職或被無情淘汰。這樣大量的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不能適應社會多層次需求,變為畢業即失業。

    網友四:

    大學畢業等於失業,這個定論部分屬實。也可能是我思想守舊,我認為,大學畢業應該安排就業,就像安排轉業復員軍人一樣。過去大學生稱之為天之驕子,一個村子出個大學生,全村羨慕。現在你上個大學,畢業失業,反被沒上大學的人恥笑。這可能是這麼多年,大學市場化,降低門檻,擴招引起的後果。過去說,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我們把上學比作登山奪寶,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步步努力擎登,上了上學到頂了,卻發現目標是空的,根本沒有寶可拿,怎不讓人沮喪失望?學生畢業後國家因材分配,發揮為國效力,謀生髮展的初心,這才是好的政策。

    網友五:

    其實回顧自己所讀的專業和畢業之後所從事的工作,其實很多人並不以大學裡讀何種專業就等於終其一生於斯。大學的意義在於個人素質的塑造與人格的養成,雖然在當下這個如此現實的社會里,相信這一點的人或許已經相當稀罕了。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高至善。大學畢業後,或許這個社會未必能立即向畢業生提供一份立竿見影地改變現狀的職業,不過,大學階段所以養成的東西終歸有用,請堅信這一點,雖然它不就“立即“地將一疊現鈔顯擺於你的眼前。坦然地面對社會的競爭,是需要一定的底氣與信念支撐。所謂力量,一定來源於知識、來自於頭腦、來源於自己的行動和勇氣。

    大學,確實是給了你一堆理論,而且還可能是一堆看上去似乎無用的東西,它沒有或者很難令爾“立即“發達,不過,請勿鄙視理論基礎的重要。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基本上可算是盲目的實踐。時間越往後,終將證明你努力向學的價值。稍安勿躁,風物長宜放眼量。往後的路還長,仍須終生學習,而大學,教會了一個人如何地自學自主、如何去獨立思考。相信知識的力量,別理會那些知識無用論,那是別人的見解,但重要的不是別人的見解,而是自己的判斷。

    如果沒有後臺、沒有背景、既非富二亦非官二,那麼你,由小漸進,一步一腳印地向前打拼,這個天空,還不至於塌下來。

    網友六:

    現在的青少年真辛苦,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能考上大學,能出人頭地,於是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十多年含辛如苦地學習,幸好遇上大學擴招,才圓了大學夢。

    大學是上了,但畢業就面臨著失業,使很多的大學畢業生很迷盲,人生又一次出現了大的抉澤。事到如今,這個問題只有正確的去理解。大學夲應是精英教育,可是自已雖然一般也有機會上了一回大學,這總還算幸運吧!至於工作,各盡所能吧!人總要生存的,按照自已的實際情況,找一份適合自已的工作,或者是回鄉創業,慢慢的發展,也許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 8 # 獨尾草

    大學本身的意義就不是為了找工作。那種上了大學就有高工作的思維,是80年代大學生國家管分配的時代留下的”後遺症“。當大學錄取率達到74.3%的時候,畢業即是失業就不足為奇了。

    大學的意義在於:可以給你一個自由的時間去好好思考。到底是跟大多數人一樣,虛度?還是找到自己的目標去奮鬥?

    畢業就失業的現象是兩方面造成的:第一,畢業生人數眾多,沒有一技之長是無法在社會上一下找到好工作的。第二,學校教育相對理論性強,和社會實踐的結合不夠緊密,導致學生的獨立解決工作的綜合能力比較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一名高中生目前高二,學校人際不好,沒有朋友,學習成績一般,是否可以放棄人際關係潛心學習,大學再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