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饕餮視聽

    我上大學時候的宿舍是沒有空調的,這對於一個在常年氣溫30多攝氏度的廣西南寧上大學的學生來說是一件十分煎熬的事情。

    南寧的氣候特點。南寧市地處北迴歸線以南地區與南寧市差不多緯度的城市有廣州市、深圳市、東莞市。 南寧的氣候是常年高溫、潮溼,也就是說一年12個月裡面可能有將近11個月都是最高氣溫超過30攝氏度的,也只有那麼一個多月時間裡面最低氣溫是隻有個位數的;這樣的氣候特點讓我這樣一個北方人最開始感覺十分變態,但是時間長了以後反而會喜歡上這樣的氣候。記得我第1次去大學宿舍的時候,把自己的行李物品收拾妥當,在床沿上坐了一會兒,臉上的汗珠就滴滴嗒嗒的往下滴,這也讓我嚇了一大跳,這邊的天氣簡直太熱了。

    學校宿舍的構造。當時我們的宿舍條件還是很簡陋的,雖然是廣西最好的大學,但是我們的宿舍居然是住了8人間的上下鋪,這與我想象中的大學宿舍上床下桌配置差距還是挺大的。當時我們宿舍18個人的上下鋪,然後後面有一個陽臺,可以晾衣服、放雜物;宿舍前面靠門位置有一個洗手檯,還有兩個衛生間,裡面有噴頭;每個人有一大一小兩個櫃子,小櫃子可以放一些衣服,大櫃子可以放一些雜物;每個人還有一個很簡單的可以移動的小桌子、凳子。記得當時進入大學宿舍以後,全宿舍的人都覺得宿舍環境差;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也就慢慢的接受了這樣的現實。

    沖涼。廣西人特別是廣西南部地區的人對於沖涼是特別鍾愛的,平常時候他們可以一天衝三次、四次涼;他們早上起床以後立馬去衝個涼,然後才洗漱、吃早餐、上課;上完課以後他們回到宿舍以後做的第1件事情就是沖涼;中午吃完飯以後臨睡覺之前他們去衝個涼;有時候是中午午覺睡醒以後去衝個涼,然後才去教室裡面上課;有時候下午課上完以後回到宿舍先衝個涼;晚上睡覺之前衝個涼是必須的,因為如果不沖涼的話身上黏黏的很難睡得好……以上是我對廣西人沖涼頻率的一個詳細描述。讓我感覺比較好奇的是,當時我們宿舍的用水量是相當大的,因為大家沖涼是很費水的,而且大家洗衣服的時候也是嘩嘩的用水;即使是這樣浪費水,我們在上大學期間基本上沒有交過水費,可能真的是廣西的水資源比較豐富。記得在我剛進入大學宿舍的時候,對沖涼這一點了解的還不是很深刻,在我住進去第3天的時候有一個舍友終於忍不住讓我去沖涼,從那以後我才開始慢慢的學著跟他們一樣高頻率的沖涼了。他們所謂的沖涼主要是在噴頭下快快的沖洗一下,衝完以後身上快快的塗上沐浴露或者是香皂,然後再衝一下就OK了;這樣的沖涼模式和北方的去澡堂洗澡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風扇。當時我們大學宿舍裡面不僅沒有空調,而且沒有公共的風扇,這一點做的是很不人性化的。天氣這麼熱,宿舍裡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沒辦法我們只能去外面買了小風扇。感覺自從買了小風扇以後,這個小風扇基本上就沒有停過,平時在宿舍的時候,這個小風扇就是呼呼的吹著,甚至晚上睡覺的時候也是呼呼的吹著;我清晰的記得,冬天有點冷的時候,我是蓋著厚被子風扇還在外面吹著, 不吹風扇的話渾身不舒服,不蓋厚被子的話冷,蓋了厚被子的話又熱,那隻能蓋著被子吹著風扇了,就如同夏天的時候蓋著被子吹著空調一樣。後來可能是因為感覺那個風扇的風力越來越小了,所以後來我又去買了一個更好一點的風扇,這樣我就有了兩個風扇同時吹了。

    涼蓆。有一陣子我實在是覺得太熱了,所以去超市買了一個涼蓆。在我們進入大學的時候,本來是有給大家每個人發一個涼蓆的,但是這個涼鞋是草蓆,睡久了以後根本沒有降溫的效果。我買了一個比較好的涼蓆,但是睡著了的話還是感覺很熱。

    颱風。廣西南寧也是經常遭受颱風影響的,因為那個時候檢視天氣預報的話,颱風的線路很多都是從菲律賓過來到海南、廣東雷州半島,在穿過雷州半島的時候,拐到廣西沿著北海、欽州、防城港方向到越南、廣西崇左方向,這樣的話廣西南寧基本上處於颱風的勢力範圍內。不同的颱風感覺也是不一樣的,那些比較大的颱風可能會大雨傾盆,宿舍外面的棕櫚樹被吹的亂搖;而如果遇到小颱風的話,可能也就下一陣子雨,城市裡面的人根本意識不到這是颱風。可能是因為廣西南寧距離大海還有100多里的路程,所以這邊颱風的猛烈程度並不是特別的強。每當颱風天的時候會下雨、會颳風,氣溫會降到20多攝氏度,所以那個時候我在廣西南寧上大學的時候還是很喜歡颱風天的。

    “裸奔”。南寧的氣溫太熱了,所以那個時候每次上完課回到宿舍的時候就基本上脫得只剩一條內褲了。宿舍的其他舍友在宿舍的時候也基本上是脫的,只剩一條內褲,大家在宿舍的穿著是類似的,所以也不存在什麼尷尬不尷尬的,只要大家覺得涼快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了考大學而當美術生好嗎?但對於美術並不是特別感興趣(雖然有一點的興趣)且大學不打算學美術這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