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無速
-
2 # 南方霹靂島
大學期間應該和別人競爭。
整個世界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這個社會就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沒有競爭就沒有成績,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大學更是要和別人競爭。剛進入大學的那一刻開始,你就要有競爭的意識。有競爭的意識,就是要規劃好自己在大學的這幾年時間裡,如何學習才能取得異的成績,如何參加一些個人愛好的社團活動,如何才能進入班幹、團幹、學生會幹部的圈子。你別小看大學裡的學生幹部,競爭起來是好激烈的哦!在大學當學生幹部是有很多潛在的作用,這個作用可不小。比如,在公務員招聘的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選調生的條件中,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1.中共黨員(含中共預備黨員);
2.共青團員,擔任過學生幹部(在院系以上團組織、學生會、研究生會或班委會中任職,且連續任職時間滿1學年)或獲得院系級以上“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畢業生”等榮譽,或者獲得過校級以上獎學金。
看看以上這些條件,如果你在大學不競爭的話,這些條件你會輕而易舉的具備嗎?那是不可能的。
大學期間,如果沒有競爭意識,就容易陷入懶惰、墮落的境地。那些整天沉溺於網路遊戲、那些整天沉溺於花天酒地、那些整天想辦法撩美女帥哥(當然合適也可以撩,但也不能過分哦,過分到撩不得了就自殺的地步,那可要不得哦!)的同學就是缺少競爭的意識,只滿足期考60分就萬歲(也許還沒得60分呢,補考、重修幾次了才得呢)、只滿足於於現狀的人,註定會落後!具有競爭意識的同學,他們就會在學好本專業知識的同時,默默的參加各種技能證書考試。比如,教師資格證、計算機等級證、英語等級證(今年的國考,蠻多的職位都要求英語四級以上證書,不信你們可以檢視!);具有競爭意識的同學,他們就會利用別人玩樂、談情說愛的時間默默的泡圖書館準備考研。在大學,具有競爭意識和行動是多好。祝你們前程輝煌! -
3 # 求知聯盟
雖然個人認為大學確實不應該每天基本上除了吃飯和睡覺的時間基本上都在圖書館或者教室卷績點,應該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不管是搞搞科研競賽,還是參加文娛體育活動,或者培養一些個人的小愛好,與其他同學結伴出去旅遊,這都是很好的。
但是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大學逐步高中化。
雖然大家不在大學混日子,開始認認真真讀大學了,無疑是一件好事。但是感覺現在有點矯枉過正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學校也開始嘗試多元化的價值觀。比如清華今年的特等獎獎學金評選,就有點再各個領域都篩選一些代表的同學出來,而不要過分卷某一方向。
但是,我覺得,本質上,還是資源太稀缺,社會上大學生太多,能真正發揮大學生價值的崗位太少。面試造火箭,工作擰螺絲的現象層出不窮。
所以大多數同學,不得不加入到卷的大軍,而且是線性卷的大軍。
按照現在的線性卷的思維:
好的綜合評測=好的本科經歷=保研機會或者考研複試優勢=研究生/博士學歷=更多工作機會+更高收入待遇=買得起工作地的房子=………
因為資源的稀缺性,並且評價標準的單一性,非常容易出現一步錯,步步錯的現象。
由於很多機會都存在年齡上的限制,基本上你沒有太多重新來的機會,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
一些比較“懂事”的學生,在入學的時候可能就一眼摸清楚了,大學想評價標準很簡單,卷綜測就行了。學長學姐卷綜測,獲獎學金,有參加科研競賽的機會,有保研機會等等。大一新生就這樣跟著前輩們的道路,走下去了。
大多數同學,可能會存在大一大二抗拒和卷王“同流合汙”,到了高年級的時候,自己由於也需要做出選擇,不得不在卷和躺平兩條道路站隊。並且所謂的躺平,是不可能真的躺平,只能更加內心煎熬。
這樣越來越卷迴圈,我估計要等到中國成功產業升級之後,才會有所好轉。
回覆列表
我的觀點是應該。
首先,現在的社會,是不斷地發展中的,到處都在大力提倡“終身學習”。終身學習就意味著終生都有競爭,那麼,這種競爭不只發生在職場中,自然也發生在大學期間。
大學實際就是職場的前期,不論你想去做校園幹部還是廣播站的主播,還是其它不同於學生的位置,都是需要競爭的,不競爭怎麼能讓人知道你、瞭解你和突出你呢?
當然,如果你是個與世無爭,只想安心在象牙塔裡做學問的學生,你仍然會面對競爭:考試就是競爭啊。
還有,最美好的青春裡也要收穫愛情啊,但哪個美麗的女孩不需要競爭就能獲得呢?
再次,即使你不想競爭,但你的實力使你成為別人競爭路上的物件。就好像武俠小說裡說的那樣:你不想和別人比試,但架不住別人來找你比試啊,只有打敗了你,才可能在高手榜裡再前進一名啊。
最後,大學裡沒有競爭的地方,有嗎?也許有,但讓你遇見,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