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足常樂RONG
-
2 # 星辰志願陳老師
都非常適合女生學習,但這兩個專業分屬不同的學科類別,完全不相干。首先,重點看孩子的興趣在哪裡,想學哪個。其次,這所學校的優勢專業是哪個,因為即使是清華北大,也不是所有的專業在全國都是最好的,如果在第四次學科評估中一個是A-,另一個是B+,當然要選A-那個。選擇的前提是,孩子的成績不僅達到學校的提檔線,重要的是要達到專業分數線。
-
3 # 職業規劃黃老師
先對兩個專業情況進行一下分析:
臨床醫學8年制博士專業
要是你選擇了八年制,只要八年,你就可以在頭銜前加上閃閃發光的“MD、PhD”。這不但為你節省至少三年的光陰,而且讓你散發出一種“青年才俊”、“可造之材”之類的氣場,科室領導往往因此把你作為重點培養的物件,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
除此以外,八年制學生畢業之前就可以考取執業醫師資格,畢業一年以後即可聘任主治醫師,對於成績突出的,兩三年以後甚至可以升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是八年制的核心優勢。
光有年齡優勢還不夠滿意?不怕,咱還有資源優勢。八年製作為很多學校吸引優質生源的招牌專業,往往能享受到學校、附屬醫院的政策傾斜。
八年制學生能有更多對外交流、出國訪問的機會,能自由選擇導師,畢業生有獨立的留校、留院名額,以及獨立的納編通道。八年制學生三分之一的同學都留在了學校的附屬醫院,其中大部分都拿到了事業編制。
有光就有影,任何專業或者職業,都不可能只有光鮮的一面。從報考八年制的一刻開始,就註定了你與“風花雪月”從此無緣,相伴的只有“獨上西樓”。
別人唸書,你在唸書;別人畢業工作,你在唸書;別人晉升為公司的骨幹,你在唸書;別人結婚生孩子,你還在唸書。你會感覺自己的時間好像變得特別慢,被外面的世界越拋越遠。
最後還要提醒一句,八年制的連貫性既是優勢,也是束縛。跟本科-碩士-博士的傳統路徑相比,中間就沒有調整職業規劃、重新選擇的機會了,如果你半路發現自己不想從事醫學相關的行業,沉沒成本會比較大。
好了,好的壞的大概都擺在眼前,要怎麼決定就從心吧(不是慫……)!
金融學專業
學金融合理的做法:是本科讀數學、碩士讀統計、博士再學金融,有了強大的數學統計功底才能做好研究,因為如今的金融專業已經全面數學化了。
不過,首先要對這個專業感興趣,要遵循自身的興趣和特長,找好自己的定位;不要盲目跟風,蹭熱門填報。沒有興趣的話,學任何一門學科都是痛苦的。
高大上的金融專業畢業生畢業都幹嘛去了?大都是民工般的生活!
很多人一提到金融就聯想到鮮衣怒馬的華爾街,《華爾街之狼》這部電影的紙醉金迷也讓很多人羨慕不已,國內經濟學大咖比如郎鹹平等人也常常被人稱道。好像人只要幹了金融就會成為這個樣子,所以每年學習金融的學生很多,但是這些學生畢業就真的鮮衣怒馬了嗎?整理一些金融畢業方向和大家探討,和想象的天壤之別。
首先,銀行是大多數二本或者非主流一本畢業生的首選。銀行經過了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的高速發展,到現在有點強弩之末的意思了。但是大多數銀行工作依然是較為穩定的,在老百姓心中,銀行的高大上依然沒有變的淡薄,出入銀行的人談吐文雅,銀行的工作人員穿著得體,座駕也很大方,銀行員工乘騎幾十萬座駕也比較常見,所以給人們一種銀行依然收入很高的感覺。但是事實差的很遠,在現在經濟環境下,銀行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銀行招聘更願意招聘家境更優越的孩子進來,這些孩子家庭條件好,還沒出新手村父母就給他們買了高階裝備,其實並不是收入所得,所以產生這麼一種假象。而且銀行考核要求也越來越高了,一個月考核標準有幾十項,完成不了就扣錢,雖然不會被開除,但掙不到錢的感覺也很差勁。但不同銀行,不同崗位也是差得很大的,對於有一定實力的同學來講,銀行還是比較穩妥的選擇。
證券公司也是很多應屆畢業生選擇。一提到證券公司,很多人也和高大上聯絡了起來,00年伊始的時候,證券公司待遇的確好得嚇人,那個待遇絕不是銀行能比的了得了,當銀行員工在炫耀自己8000元年終獎的時候,證券公司員工早就拿著80000元年終獎出國過年了。但是,今時不同往日,證券公司最傳統業務經濟業務嚴重縮水。所謂經濟業務說白了就是開戶炒股,賺取佣金,但經歷2014年大牛市,股票佣金從大牛市前的千3降到了大牛市後的萬三,而且現在佣金還在縮水,許多證券公司營業部佣金甚至降到了萬2。而且這個市場競爭激烈,炒股的人幾乎都已經開過戶了,且近年來新股發行加快,越來越不適合散戶操作,許多散戶在考慮退坑。所以證券公司客戶經理離職嚴重,證券公司只能採取不斷招聘的方式補充人力以充實業績,而招聘上來的證券客戶經理也不是正式員工,多是三方派遣人員,沒有正式編制,應屆畢業生要十分注意。不過證券公司都在考慮轉型,經濟業務日薄西山,投行業務卻日出東方,而這些崗位一般都有編制,不過對於從業者資源要求極高,有資源的畢業生可以考慮。
保險公司,分內勤和外勤,內勤人員有底薪,一些國有保險公司也有編制,待遇也還行。但是外勤就不一樣了,許多人就說了,保險公司的外勤和證券公司、銀行的客戶經理不是一樣嗎,頂多不就像證券公司一樣沒有編制嘛,那你可錯了,保險公司簽署的不是勞動合同而是代理合同,換言之你只是代理他們家的產品,沒有社保,連報到證都不知道給你派遣到哪去,所以非常不建議應屆畢業生從事。當然國家這些年推保險比較多,保險公司一些核心崗位比較吃香,比如精算師,保險專業的畢業生如果能應聘上這樣的崗位待遇還是不錯的。
其他一些三方理財公司,比較雜亂,壓力也比較大,但是幹好了的確可以掙到錢,如果畢業生應聘上了這樣的公司還是先查查公司是否正規,自己崗位能否勝任才好。
所以金融行業並不好從事,許多幹金融的人其實也只是金融的邊緣人士,和真正的核心業務根本搭不上邊,這樣才應運而生了金融民工這個詞,瞭解個利率就去賣賣理財,根本沒專業度可言,沒有可能熬出頭。
金融行業真的那麼風光嗎?
1、對學校和學歷要求太高
絕大數看起來很風光的工作,比如投行、行研、信託、債券、基金、保險、資管、量化、同業、風控等等都需要很高的學歷和很好的學校,沒有211以上的研究生真的很難找到你所想要的金融工作。大部分人還是以櫃員、銷售等為主
2、對家庭、綜合能力甚至顏值要求高
相對來說,金融是對家庭(尤其是經濟條件)、學校、顏值、情商(尤其是溝通交流能力)要求比較高的專業。當然不絕對,但是這些因素能讓人擁有更輕鬆進入名校的機會,更多的社會資源以及更強的個人素質。
3、少部分人的財富
大家只看到了頂級公司和核心崗位的風光,比如投行、大券商,以及基金經理、部分量化交易人員,而忽視了絕大多數在這些高峰之下,無數山腰或者底層的金融民工,忙忙碌碌,辛苦養家。
4、靠天吃飯的風險
大家都還記得金融危機時期,金融行業的蕭條景象吧。但是也會記得牛市期間,券商在大行情下賺的盆滿缽滿。所以,金融很多時候,也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
總結:因為就讀人數過多,也同樣會導致就業困難,即便是985重點大學的也不如從前。
比如,從目前銀行招聘來講,不論是本科生還是碩士研究身,一律從櫃檯做起(華人民銀行、農業發展銀行或博士生除外)。
雖然是這樣,但是985重點大學金融學專業的本科畢業找份工作不是問題!
個人建議:如果打算本科畢業就業的話,選擇金融學專業;如果你愛醫學,我相信你會愛上八年制的。
回覆列表
看來考生的高考成績應該很好,因為985高校的金觸學和八年一貫制臨床醫學專業都是當下的招生熱門專業,招生收分都是學校裡最高的,兩個專業都很好,都值得優秀學子填報。但選擇專業,要考慮考生的性格、興趣愛好、年齡、性別、家庭經濟狀況及以後人生規劃等,所以根據自己具體的情況而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