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其然耶

    美國著名的私立研究性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麻省理工”(MIT),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創立於1861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麻省理工學院藉由美國國防科技研究需要而迅速崛起。在二戰和冷戰期間,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對計算機、雷達以及慣性導航系統等科技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麻省理工學院素以頂尖的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而著名,擁有麻省理工人工智慧實驗室(MIT CSAIL)、林肯實驗室(MIT Lincoln Lab)和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該校位列2016-17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工程學世界第一、計算機科學第二,2018-19年US News全美研究生院排名工程學第一、計算機科學第一,與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稱為工程科技界的學術領袖。截止至2019年3月,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友、教職工及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93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六)、8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八)以及26點陣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二)2018-19年度,麻省理工學院位列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一 、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二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世界第四、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四。2018年6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公佈世界大學聲譽排名,麻省理工學院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哈佛大學。主要獎項 93位諾貝爾獎,8位菲爾茲獎,26點陣圖靈獎 5位普利策獎得主; 2枚奧運金牌,共4枚獎牌

    校訓 Mind and Hand(既學會動腦,又學會動手)

    主要院系 工程學院,建築和城市規劃學院,斯隆商學院,理學院,等等

  • 2 # 天下事一句話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麻省理工”(MIT),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創立於1861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麻省理工學院藉由美國國防科技研究需要而迅速崛起。在二戰和冷戰期間,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對計算機、雷達以及慣性導航系統等科技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歷史沿革

      早期發展

      據立思辰留學介紹,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是美國一所綜合性私立大學,位於馬薩諸塞州劍橋市(劍橋市屬於波士頓都市區,波士頓都市區屬於大波士頓地區),校園面積166英畝,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將其與波士頓的後灣區(Back Bay)隔開。

      在名稱方面,麻省理工學院正確的翻譯名稱應為“馬薩諸塞理工學院”,因麻省理工學院的譯名起自清朝時期,後人沿用至今。在北美洲,Institute是指理工、工學、科技、技術或專科性的高等院校。

      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中文名稱依其學校之院系學術規模和綜合實力應該被譯為“馬薩諸塞理工大學”,但人們早已習慣以麻省理工(學院)稱之。值得注意的是,有人會把麻省理工學院混為麻省大學。事實上,這是兩所完全不同的大學。麻省大學即馬薩諸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簡稱UMass),是馬薩諸塞州的一所大型多校區公立大學。

      就在有關草議獲批兩天後,美國內戰的第1場戰役就展開了。為時數年的戰爭使學校的教研工作延誤。1865年,麻省理工正式在位於波士頓的校園內開班。這所新院校的使命符合《土地撥贈法案》的要求,故獲贈地作進一步發展。1866年,由土地銷售帶來的利益使學校得以在後灣區發展。

      “波士頓理工”為麻省理工學院的非正式別稱。大學採用歐洲理工大學的模式辦學,早期比較重視實驗教學。雖一直受到財政問題困擾,但在弗朗西·斯亞瑪撒·沃克的帶領下,學校還是在19世紀最後的20年裡不斷成長,繼而開辦電子、化學、海洋及潔淨工程學,並興建了新的教學大樓,亦吸納了更多學生。

      大學課程漸趨職業導向,教學內容少了一些理論科學。可是,這所年輕的學府仍面臨財政危機,並受到管理層的關注。在這“波士頓理工”的歲月裡,學校的前教職員、時任哈佛大學校長的查爾斯·艾略特曾六度建議將麻省理工併入當時哈佛學院的勞倫斯科學院。

      位於狹窄的後灣區的麻省理工學院無法負擔進一步的校園擴充套件費用,而學生的人數卻不斷上升,使之日趨擁擠。學校急需基金或捐款以維持正常運作。最終,校方在師生、校友的強烈反對下接受了與哈佛合併的邀請,惟1917年馬薩諸塞州最高法院以反大學壟斷的理由禁止了此舉,結束了這場“合併風波”。

      1916年,麻省理工學院遷移至查爾斯河劍橋市的岸邊,臨近哈佛大學,沿岸伸延逾1英里(1.6千米),此為填海土地。這充滿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新理工”校園,由建築師威廉·W·博斯沃思設計,受惠於一位匿名“好心人”的捐助,這位先生自1912年起便一直向校方提供資金。1920年1月,這位“好心人”的身份曝光——是來自紐約州羅切斯特市的工業家喬治·伊士曼。他發明了新的電影製作及編輯方法,併成立了伊士曼柯達公司。1912至1920年期間,伊士曼向麻省理工學院提供了兩千萬美金(現值兩億三千多萬)的現鈔及柯達的股票。

      2018年10月,麻省理工學院將啟用十億美元建設新的人工智慧學院——麻省理工施瓦茨曼計算機學院,致力於將人工智慧技術用於該校的所有研究領域。新學院將於2019年9月開學,教學地點被設在了一棟計劃於2022年開放的新大樓內。麻省理工施瓦茨曼計算機學院是一個大學範圍的實體,將與麻省理工學院現有的五所學院合作,創辦25個“橋樑”學院作為2所大學的關鍵連線點。現階段預計麻省理工學院的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EECS),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資料、系統與社會研究所(IDSS)以及the MIT Quest for Intelligence將全部成為該大學的一部分,其他單位也可能加入該大學。EECS(特別是該部門的電氣工程部分)會繼續與現在的工程學院建立牢固的關係。將迅速建立一系列教師委員會,以確定EECS,工程學院和新計算機大學之間的關係以及未來學位課程的範圍。

      未來發展

      在對未來社會、科學和大學自身研究的基礎上,MIT制定了未來的發展戰略:

      1、吸引最優秀的學生和教師,給他們提供有刺激性的和有效的生活與學習環境。

      2、致力於研究基礎科學,但應在把研究、學習和行動整合成一體的新模式中處於領先地位。

      3、致力於學術、探究和批判精神,並擅長把工業、政府和學術界聯合起來,共同探索、解決世介面臨的主要問題。

      4、繼續保證藝術、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強大計劃。

      5、致力於擴大技術上和管理上的能力,但要考慮到道德和倫理問題。

      6、把服務於國家作為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原則,但要認識到這需要全球性的參與、合作與競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體育選網球有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