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3月23日,大陸第一所華僑學府暨南學堂開學,設有圖書室。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暨南大學的歷史第一次凍結,圖書資料也就地封存。
1916年教育部批准恢復暨南學堂,學校更名為國立暨南學校。
1918年10月6日,圖書館行開幕式,計有圖書一千二百是三冊。(出自:暨南學校一年間大事記,中國與南洋,1919,(5) )
1926年5月,時任校長姜琦召集校務會議,決定以募捐的形式,為學校建立一座新的圖書館。圖書館由現代主義建築設計師範文照工程師設計,同年12月正式開工。
1927年秋,洪年圖書館落成。從1927年至上海淪陷前夕,是暨南大學的全盛時期,也是歷史上圖書館的全盛時期。
1932年初,“凇滬之戰”爆發,洪年圖書館在大難之中逃過一劫。
1937年4月,在時任圖書館館長鄭振鐸的領導下,《國立暨南大學圖書館館報》創刊。7月,“七七事變”爆發,洪年圖書館在炮火中化為廢墟。
1942年,暨南大學遷往福建建陽,圖書館也在此地重新成立。
1946年抗戰勝利後,暨南大學遷回上海。同年春,圖書館開始收回寄存上海各處的圖書,並透過各種渠道補充大量書刊,館藏規模逐步擴大。
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之後因華僑學生銳減,中央決定停辦暨南大學。圖書館14餘萬冊的藏書調撥到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
1958年,暨南大學在廣州重建。同年4月,暨大圖書館籌備小組成立。中山大學圖書館副館長黃潤科為組長。
當時的圖書館館址在蘇州苑。7月27日,籌備組由中山大學搬到暨南大學。暨南大學圖書館正式組建。
1963年,在校務委員會之下,正式成立了圖書委員會。圖書館由學校一名副校長分管。
1965年,圖書館獨立成立了黨支部,陳江文任首任支部書記。
1966年,文革期間,圖書館工作陷入癱瘓。1970年,暨南大學撤消,圖書館圖書隨各系歸併中山大學、廣東師範學院(現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化工學院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1978年,暨南大學復辦。文革前被調整到廣東化工學院,原暨南大學圖書館人開始了圖書館的搬遷工作。新學年開學時,圖書館正式向全校師生開放。
1982年,學校成立了第一屆“圖書情報委員會”。圖書館由一名副校長分管,實行館長負責制。
1984年10月5日,暨南大學圖書館落成,館址在校園的中軸線上,總面積13000平方米。
1991年,圖書館開通計算機流通管理系統,是廣東省高校中較早嘗試自動化管理的單位之一。
1995年,圖書館成立華僑華人文獻資訊中心。同年底,引進深圳圖書館的ILAS計算機整合管理系統。
1996年3月,圖書館以WINDOWS NT為網路作業系統的光碟網路檢索系統開通執行,面向校內讀者24小時免費提供光碟網路檢索服務,30座電子閱覽室建成並投入使用。同時,圖書館對包括儲存本書庫在內的主要閱覽室實行全面開架服務,這在當時的廣州地區高校中尚屬先行。
1998年5月,學校批准圖書館成立“文獻檢索與利用教研室”,全校理工醫類專業已將文檢課列為必修課。
1999年,圖書館與電教中心聯合拍攝了“新生利用圖書館”電視錄影片完成,使新生利用圖書館的宣傳更加多樣化、形象化。9月,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社中心網站在我館建立《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網路映象站。我館是廣東地區唯一的中國期刊網開放映象站點。
2000年,圖書館為校園寬頻網所有的家庭使用者及宿舍開通了館藏電子文獻資源的全天24小時利用服務。同時,率先實行了保潔及書刊裝訂外包。
2001年以來,先後與國家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廈門大學圖書館、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等10多家文獻服務機構簽訂了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協議。
2002年,圖書館網站獲得學校子網站評比一等獎,並於2005年10月正式啟用以讀者為中心的新型資源入口網站。11月,圖書館率先試行“大流通”管理模式,讀者可以帶書包自由進出流通書庫。
2003年9月,實現校園一卡通系統在圖書館的應用。同年,開始每年一次的圖書館宣傳月活動。
2004年,圖書館率先在全省高校圖書館中引入VPN(虛擬專用網)技術,凡獲VPN授權的校外讀者可以和校園網內讀者一樣使用本館電子資源。
2005年,自行開發“勤工助學學生管理系統”,對勤工助學學生實行科學管理。
2006年,引進美國INNOVATIVE公司的“新世紀圖書館整合管理系統”,標誌著數字圖書館建設再上新臺階。
2007年9月,圖書館新館落成並投入使用,總面積38180平方米。同時,再次延長服務時間,每週開放91小時。
以上資料出自暨南大學圖書館本館歷史資料
1906-1949年:
1907年3月23日,大陸第一所華僑學府暨南學堂開學,設有圖書室。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暨南大學的歷史第一次凍結,圖書資料也就地封存。
1916年教育部批准恢復暨南學堂,學校更名為國立暨南學校。
1918年10月6日,圖書館行開幕式,計有圖書一千二百是三冊。(出自:暨南學校一年間大事記,中國與南洋,1919,(5) )
1926年5月,時任校長姜琦召集校務會議,決定以募捐的形式,為學校建立一座新的圖書館。圖書館由現代主義建築設計師範文照工程師設計,同年12月正式開工。
1927年秋,洪年圖書館落成。從1927年至上海淪陷前夕,是暨南大學的全盛時期,也是歷史上圖書館的全盛時期。
1932年初,“凇滬之戰”爆發,洪年圖書館在大難之中逃過一劫。
1937年4月,在時任圖書館館長鄭振鐸的領導下,《國立暨南大學圖書館館報》創刊。7月,“七七事變”爆發,洪年圖書館在炮火中化為廢墟。
1942年,暨南大學遷往福建建陽,圖書館也在此地重新成立。
1946年抗戰勝利後,暨南大學遷回上海。同年春,圖書館開始收回寄存上海各處的圖書,並透過各種渠道補充大量書刊,館藏規模逐步擴大。
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之後因華僑學生銳減,中央決定停辦暨南大學。圖書館14餘萬冊的藏書調撥到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
1958年-1970年:
1958年,暨南大學在廣州重建。同年4月,暨大圖書館籌備小組成立。中山大學圖書館副館長黃潤科為組長。
當時的圖書館館址在蘇州苑。7月27日,籌備組由中山大學搬到暨南大學。暨南大學圖書館正式組建。
1963年,在校務委員會之下,正式成立了圖書委員會。圖書館由學校一名副校長分管。
1965年,圖書館獨立成立了黨支部,陳江文任首任支部書記。
1966年,文革期間,圖書館工作陷入癱瘓。1970年,暨南大學撤消,圖書館圖書隨各系歸併中山大學、廣東師範學院(現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化工學院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1978年-1990年:
1978年,暨南大學復辦。文革前被調整到廣東化工學院,原暨南大學圖書館人開始了圖書館的搬遷工作。新學年開學時,圖書館正式向全校師生開放。
1982年,學校成立了第一屆“圖書情報委員會”。圖書館由一名副校長分管,實行館長負責制。
1984年10月5日,暨南大學圖書館落成,館址在校園的中軸線上,總面積13000平方米。
1991年-2000年:
1991年,圖書館開通計算機流通管理系統,是廣東省高校中較早嘗試自動化管理的單位之一。
1995年,圖書館成立華僑華人文獻資訊中心。同年底,引進深圳圖書館的ILAS計算機整合管理系統。
1996年3月,圖書館以WINDOWS NT為網路作業系統的光碟網路檢索系統開通執行,面向校內讀者24小時免費提供光碟網路檢索服務,30座電子閱覽室建成並投入使用。同時,圖書館對包括儲存本書庫在內的主要閱覽室實行全面開架服務,這在當時的廣州地區高校中尚屬先行。
1998年5月,學校批准圖書館成立“文獻檢索與利用教研室”,全校理工醫類專業已將文檢課列為必修課。
1999年,圖書館與電教中心聯合拍攝了“新生利用圖書館”電視錄影片完成,使新生利用圖書館的宣傳更加多樣化、形象化。9月,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社中心網站在我館建立《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網路映象站。我館是廣東地區唯一的中國期刊網開放映象站點。
2000年,圖書館為校園寬頻網所有的家庭使用者及宿舍開通了館藏電子文獻資源的全天24小時利用服務。同時,率先實行了保潔及書刊裝訂外包。
2001年-2007年:
2001年以來,先後與國家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廈門大學圖書館、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等10多家文獻服務機構簽訂了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協議。
2002年,圖書館網站獲得學校子網站評比一等獎,並於2005年10月正式啟用以讀者為中心的新型資源入口網站。11月,圖書館率先試行“大流通”管理模式,讀者可以帶書包自由進出流通書庫。
2003年9月,實現校園一卡通系統在圖書館的應用。同年,開始每年一次的圖書館宣傳月活動。
2004年,圖書館率先在全省高校圖書館中引入VPN(虛擬專用網)技術,凡獲VPN授權的校外讀者可以和校園網內讀者一樣使用本館電子資源。
2005年,自行開發“勤工助學學生管理系統”,對勤工助學學生實行科學管理。
2006年,引進美國INNOVATIVE公司的“新世紀圖書館整合管理系統”,標誌著數字圖書館建設再上新臺階。
2007年9月,圖書館新館落成並投入使用,總面積38180平方米。同時,再次延長服務時間,每週開放91小時。
以上資料出自暨南大學圖書館本館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