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菜的菜

    類似這樣的問題我被問過很多次,尤其是身邊的親戚,逢年過節三大姑八大姨就喜歡問:菜菜(我的花名)你上大學學什麼?上大學能學到什麼?以後能找什麼工作?這種情況很是頭疼,如何應付,說深了她們無法理解,說少了她們又覺得花那麼多錢就只能學到這些有什麼用。(不是貶低而且因為我是鄉下,很多人沒讀過大學)接下來我就一些個人的經驗和見解,展開討論一下這個問題,總結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回答樓主。

    第一個:學會獨立,學會自我約束的能力

    進入大學是真正離開父母走向獨立的人生第一個階段,這也是我們完善我們性格的一個重要階段。因為在高中以前的階段,多數都是封閉式學習的狀態,是以老師為主導的一種學習模式,很多東西都是老師安排好。你該幾點起床,幾點學習,幾點下課,幾點睡覺,什麼時候運動,什麼時候寫作業,什麼時候休息等等這些生活習慣都是老師灌輸,學校安排的。不少學生進入大學後出現迷茫,像洩氣的氣球,覺得大學的生活沒有想象中美好,似乎在遊走中度過,無法適應獨立的生活。我也無法避免這種情況,大一大二的時候也是盲從和懶散,直到大三才開始感慨,開始約束自己。

    所以大學很重要的一個能力便是自制力和約束能力,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規劃自己的學習,規劃自己的人生,制定自己的計劃,這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是大學裡必須養成的素質,也會影響我們大學四年的生活,也是影響我們一生的能力,所以我認為這是大學生第一個必備的素質。

    第二個:學會做人做事,學會處理人際關係

    為什麼把這個放在第二位,這個能力非常重要,也是大學裡學習的很好的時機。在世界這個龐大的體系中,只要你出門,就必須面對人際交往。而且進入大學後面對的也是你人生中最牢固的友誼,因為你們擁有同樣的意向,經歷過最快樂最純潔最美好的時光,畢業後可能分散五湖四海,但是這友情也不會散。在學校裡培養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精神非常重要,這個人際不僅是處理好同學之間的交往、還有與老師、學長之間的溝通。而且與老師和學長的關係能給你帶來的幫助更多,因為和你的懂更多的接觸,你會發現自己的天空更廣闊。

    而且在大學提高這個能力對畢業後進入社會實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工作中更需要會做人做事。所以這是第二個很重要的能力,也是大學裡必須去培養提高的素質。

    第三個: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是第三個需要培養的素質,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問題,所以發現問題就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做一個善於解決問題的人。這個究深層就是一個系統的概念,萬物有因就有果,我們只有分析這個因,才有機會改變這個果。發現問題是一個觀察、蒐集、思考、歸納、總結的過程,讓思維像樹枝一樣伸展,像水一樣侵潤,滲透到問題的根處,才能抓住問題的本身。而分析問題是考驗一個人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考驗的是將這種思維擴散到行為當中的能力。這是一個漸進迴圈的過程,需要慢慢培養的一種能力。老師常說,一個不懂得問的人,絕不會是一個優秀的商業精英。在大學中,最重要的不是聽,而是問,只要多問多交談,向老師多問問題,多和比自己優秀的人交流,才能收穫更多。所以多問多思考這將是一個好的開始吧!

    第四個:多讀書、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素質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紮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可能讓你的路更順,可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紮實的專業知識意味著,你必須花更多的時間,閱讀大量的文獻。必須經歷過系統的知識教育,系統的教育可以幫助你學的更深刻。“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的培養和植樹造林有某種程度的共通性。土壤越肥沃,樹木才可能生長得越快越好,越能成材。教育也是一樣,基礎學的越紮實,人才培養的速度和質量才會越高,就越能成才。所以這也是大學必備的一個素質能力。

    祝大家學業有成!生活明媚Sunny!

    2019/09/13

    阿菜留名

  • 2 # 從22歲啟程

    大學生不同於中學生,也不同於研究生,相較於知識的細而精,大學知識更強調廣而雜。我們可以看到大學裡對學生的成績要求並不嚴格,因為大學並不是僅僅讓你掌握課內知識,而是給了你更多時間接受其他知識,博採眾長,也許是一個理論,也許是一個技術,也許是一種思想,總之決定你成就的,不僅僅在於你的課內,而更多在於你怎樣利用課外。這也是總有人說不上大學會後悔的原因,因為無論你成績是否優秀,你都要去感受這樣的一個氛圍,這會讓你蛻變,讓你在思維上接觸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畢業至30歲這幾年應該如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