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咪媽咪媽
-
2 # 鐵血哨位
大學和高中哪個印象最深刻?
當然是高中!
因為人的意思都是喜歡保留最美好最艱苦的回憶,以便不斷自我反省自我進化。高中需要的是自己全力以赴,相反大學裡只要你完成相應的學分和及格線就萬事大吉了!
所以一般人回憶上學時候的美好生活基本上都是高中,因為那時艱苦而又快樂。高中的學生生活是離開那片淨土之後就不再會有!
高中:
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開始奮讀,開始一天的學習。中午沒有午休,晚自習到九點。這麼緊張的學習狀態,只有高中才有!
大學,很鬆懈的環境,很舒服很滋潤,沒事上上課,談戀愛,參加集體活動等!
你想學什麼就什麼,拿著家長的錢過著最後舒服的日子。
在大學裡沒有什麼作為即使以後回憶起來也會一筆而過,恰恰高中奮鬥史才是自己的驕傲,努力的驕傲!
-
3 # 五號新青年
因人而異,對於我來說,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首先,高中對於我來說,很懵懂無知,學習上都是以課本考試知識為主,對外界其他無關考試的知識,都視為“邪物”,可謂“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對於記憶,也是死記硬背,用“四大法寶”,聽、說、讀、寫,很難自己去融會貫通的將知識建立一條脈絡。
上大學後,也算是到了大城市,見識了世面,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並不是無道理的,思想上開闊許多,大學上課的模式跟高中也不同,老師只是引導一下,丟擲個引子,剩下的自己實踐、總結、反思,別看這簡單六個字,確是很重要,也就這六個字,人與人之間,就能拉開很大差距;對於記憶,會根據自己需要的知識線,去搜集整理資料,圖文結合,加上自己動手,可以說在實踐中就記住了,然後總結、反思去鞏固這些知識。
-
4 # 唐工舫
覺得高中的是基礎是公式,大學的是擴充套件是運用;高中的弄懂原理為了基本的基礎,大學的原理帶為什麼能不能不怎麼怎麼?把研究性的帶進去更傾向實用。不管高中還是大學,記憶的方法都是靠掌握知識點的來路(原理)和去路(實際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學好並記憶住而成為自己的東西。特別是大學的東西,如果每一個知識點都自己寫一篇關於這個知識點的論文,那就掌握的比較牢靠和也比較容易得到範圍上的擴充套件。。。
-
5 # 一半而一半
大學學習的知識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以致用。但是學習大學的知識是完成高中學業的基礎上。
記憶內容不同,大學專業性較強,另外,高中很多的記憶是對自己及同伴徹夜奮戰的時光,大學記憶更偏向於玩樂時光;記憶時間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時間會越來越短。
-
6 # 山藥蛋影片
可能我們早已習慣了現在的學習狀態,輕鬆自由……或許我們也會偶爾想起高中時期緊張的學習氛圍,想起那時的我們。
那時的我們啊,每天就是固定的行程。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偶爾課堂上的一句玩笑或調侃,便是我們枯燥生活的唯一調劑。還記得,高一的時候,我們依舊保持著以前的孩子氣。上課總喜歡偷偷地聊上那麼幾句,或者是捉弄一下旁邊的小夥伴,時不時地看看窗外是不是飛過了幾隻小鳥,也會偶爾一個人發發呆……但不久,我們便不得不相信,我們確實是大人了,需要考慮的更多了。我們的老師也常常灌輸給我們一種不好好學習就沒有出路的思想。是啊,以後我們就不能再任性了吧!
高二的我們,比高一少了那麼點稚氣。我們都開始有了模糊的規劃,結合自身想著以後上什麼樣的大學,而不是像以前一樣,任誰問都是回答以後要上清華北大。課堂上,更多的人都在聽課思考。課下,更多的人學會了自習。我們都希望好好把握住高考這個機會,成功地走出所在的小村落或是小城鎮。這一年,被老師們稱為最重要的這一年,我們學習得不亦樂乎。
高三,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面對即將到來的分叉口,我們還是有些擔憂和迷茫。我們拼了命地學習,但成績好像就沒怎麼變過。沒錯,在這個被老師稱之為幾乎定型的時期,好像怎麼努力都是白費。但是,總有些人一直不放棄,即使分數沒什麼變化,他們依舊繼續著。高考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那些高三一直堅持下去的人,基本上都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學校。
後來,我們大一了。課程比高中少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就多了。學習上不再那麼緊張了,生活也豐富多彩起來了。我們努力地平衡著學習與娛樂,但卻總是在宿舍的溫床裡失去自我。然後,悔悟著,妄圖改變卻拖著。就這樣,持續著……直到大二,我們才真正徹底醒悟。我們開始自覺地學習了,為了那個曾想象了無數次的未來。
不管是高中還是大學,我們的學習記憶都是珍貴無比的。以後再也不會有這樣的記憶了,但學習卻沒有盡頭,值得我們終生追求。
-
7 # 沉默中帶著傲嬌
我覺得大學的記憶和中學時候讀書的記憶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大家都知道,中學時候大多數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去強加背誦一些知識,比較固化,即使你不願意也得為了考試能有一個好成績而且強行記憶一些知識,老師們則也會為了提高學校升學率,對我們加強監督,久而久之我們也就有了一個慣性思維,會去背誦課本知識,只要是考試可能考到的任何知識。
到了大學,學習壓力遠遠小於中學,大學的我們不需要為了應付考試而特地去強加記憶某些知識,可能除了有部分同學平時沒怎麼聽課,期末後兩週臨時抱佛腳的強加背誦,但即使這樣我們的記憶強度也不會太大,因為大家都知道,大學你只要不掛科,就可以順利拿到畢業證書,除非是我們自己想更進一步,拿著也就說不上是別人強加給我們的了,而是我們自願去記憶的。
大學雖然學習壓力不大,但是我們也知道,出了大學,我們就要步入社會,以後的一切都是靠我們自己,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我們自己擁有一些優勢去和別人競爭,而這些優勢就是我們大學期間能夠真正培養起來的。而如何去培養這些優勢主要還是看我們自己,主要是我們感興趣的,想做的,都可以去深入瞭解學習。而學習這些我們想做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所要記憶的一些東西跟我們在中學裡要記憶的那些課本知識是不一樣的。
一般人上了大學,不出兩年,中學的知識基本會忘光,我們再也想不起數理化裡的各種公式,這些曾經是我們隨手拈來的知識,到了現在我們即使強行回憶也不一定能回憶起其中的百分十。而如果在大學裡我們所記憶的知識,即使你畢業幾年甚至更久,你也不會忘,因為大學所記憶的一定是我主動想去記住的,是我們感興趣的知識,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或者家長的壓力而去強行記憶的。
大學裡有各種可能,能讓你接觸到各色各樣的事物,你所要記憶的遠比中學課本上的知識要來的多,但是你能記下的東西一定會比中學時候所記憶的課本知識要來的根深蒂固,有的可能是你會一輩子都記得的。
這就是大學和中學的記憶的一些不同,記憶不是靠死記硬背,而是要靈活變通,然而現在我們大多數的中學生靠的的只是死記硬背,一旦兩天沒複習,基本忘了百分八十,但是如果我們是自己能夠理解了的,並知道其中原理的,那麼這些知識就會深入紮根在我們腦海裡,成為永久的記憶,這也是我們現在大學裡所要學的,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而不是製造學習機器的地方。
回覆列表
其實高中和大學時候的記憶沒什麼不同,我自己覺得只是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很多,而且開始不知不覺就開始建立起自己的思維方式,試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了快速記筆記等等。
比如,考試前的複習,是依據自己平日的學習筆記結合課本里的內容來完成,是主動的去理解學習的過程。
另外,死記硬背的東西可以自己編個順口溜,像人體解剖,愣記是不可能記憶長久的,考完即刻就會忘了!
學習用代號記筆記,提高記憶同時可以省時間,把形象記憶和書寫記憶結合起來,提高記憶效果。
重要的一點就是聽課時的效果高於高中時候,基本都可以理解記住,課後思考回顧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