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仙老策

    推薦校園文化是當今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物質文明水平的提高,教育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顯著,成為文化傳承與創造的基礎,可以說,教育傳播的是一定文化傳統的精髓。而校園文化是在學校物質環境和精神生活共同作用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比較穩定的連續的精神狀態和行為風格,以及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校園文化所包含的校園價值觀和校園精神,必然滲透到每個在校學生的思維方式中並影響其一生。可見,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的課題。下面,我來談談對校園文化建設幾點思考:

    一、綠化、美化、淨化校園。

    綠化美化淨化校園環境是良好的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一處理想的校園,不僅要求建築的佈局合理,各個部門排列有序,而且要求把植樹、栽花、種草的地方充分組織利用起來,按照校園的總體規劃,根據校園內地形、地貌進行巧妙的設計,建設成為綠樹成蔭,恬靜優雅的環境。像我們學校近年來在圖書室的牆上,走廊上,張帖了一些學生的優秀書畫作品以及名人名像……這無聲的一切,都在訴說著一個學校師生的審美能力,辦學水平;這無聲的一切,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影響著學生、陶冶著學生、吸引著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強調,要讓每一面牆壁說話。校園文化是校園歷史的一種精神產品,是一種隱性的,又十分富有吸引力的亞文化系統。小而言之它這是一種潛在的滲透在校園各個角落的一種內在精神力量,它無處不在,無處不含,是整個校園理性光芒的密密細雨,它會讓任何知識與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學校那種獨特情調和氛圍的薰陶。

    二、合理巧妙地佈置教室。

    教室是教師工作、學生深入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進行精心設計。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對教室內外環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他所領導的學校中,到處擺放著鮮花,對學生創造了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而我們學校也很注重教室的佈置,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各班在教室的四周掛都上了寫有名人名言的鏡框;舉辦了一些“青青樂園”、“展示臺”、“比一比”“學習園地”等牆報,裡面有本班學生的優秀作品;佈置了“雛鷹爭章”,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另外,為了營造一個濃厚的課外閱讀環境,增長學生的課外知識,我們的教室還佈置了一個“讀書角”,使學生在課餘時間能繼續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

    三、加強制度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加強制度文化建設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其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後用情境來內化。這學期,學校領導致力於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學校的規章制度體現了以下三個特點:“全”,規章制度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教育管理、教學管理、總務管理……“細”,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嚴”,紀律嚴明,賞罰分明。為了便於廣大師生了解和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學校將之裝訂成冊,人手一份,使大家明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違反了規定要受到什麼處罰,符合條件將得到什麼獎勵,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有利於營造一種公正、公平感,有利於形成正義向上的校風。

    四、發揮黑板報、校刊、學校網站的文化載體功能

    黑板報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外各個學校儘量挖掘創造美好的校園環境,將“一面不會說話的牆壁”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總目標追求。而校刊,在我們學校諸如《火炬報》收集著學生的一篇篇習作。一篇篇文章來自於一個個學生的心靈感悟,一張張校報的出版,凝聚了校園文化精髓,積聚了校園文化的底蘊。而學校網站上收集著老師們的一篇篇教學論文、反思,以及各類資訊,能促使教師之間互相交流、學習,實現資源共享,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五、重視堅持開展藝術節、體育節和讀書節等校園活動。

    節日期間,應組織相應的文化體育活動。如藝術節,試辦演講、書法、繪畫等作品展覽,舉行文藝匯演,像我們學校每年舉行的“六一”兒童節。體育節,舉辦田徑運動會和拔河、跳繩、籃球、乒乓球的比賽。還可以學校為單位,組織開展各種藝術活動,如:繪畫、書法、舞蹈、彈琴等等,讓具有藝術特長的同學選擇參加符合自己特點的藝術活動,讓學生在自己所愛的藝術活動中施展它的特長,發現和創新。

    我校曾開展過語文周和英語周活動。英語周活動舉行了學唱英語歌、英語猜謎、英語繞口令、用英語將故事等;語文周活動包括鋼筆字比賽、學生集體詩朗誦比賽、教師課文吟誦比賽……整個活動做到班班行動,人人參與。透過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培養了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學英語的興趣;同時也優化了語文學習環境,使學生們在實踐中體會“語文樂”、“語文趣”……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活動也凸現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增強了夥伴間的合作與團隊精神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體現了活動中鍛鍊人、活動中塑造人的活動目標。

    六、利用課堂教學,展示教師風采

    學校堅持倡導老師上課需做到“三個帶進”:把微笑帶進教室,把趣味帶進課堂,把愛心帶進課堂;強調教法中的“三個注重”: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注重發散性思維的訓練、注重知識的擴充套件延伸;教學過程體現“三個為主”:啟發式為主、討論式為主、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為主;教學的流程管理中,強調6個精心:精心備課、精心上課、精心設計練習、精心批改作業、精心輔導學困生、精心組織考試。

    同時,我校一直倡導教師禮貌用語,用“老師喜歡你、老師也有說話不對的地方、請你原諒、你真行”等關愛型、平等型、讚美型的語言。要求教師棄“你真笨、你真沒救”等辱罵性、打擊性、推卸性、怨恨性的忌語,這一活動的開展有利於師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和諧親密的友好合作關係,受到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七、注重“校園人際關係文化”建設

    學校的人際關係,包括學校領導之間的關係、學校領導與教職工之間的關係、教師之間的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係。良好的學校人際關係有助於廣大師生員工達到密切合作,更好地發揮整體效應;有助於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個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助於排除和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更好地完成學校的奮鬥目標和工作任務。因此,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像我們學校的師資隊伍向來團結,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和凝集力,全校師生擁有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這種凝聚力又大大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面開展。這是一代一代校園文化積澱的結果。這與校長們注意校園文化建設,注重弘揚歷久彌堅的優秀文化傳統,最後形成我校那種嚴謹、紮實、靈活、民主的校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八、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與大眾文化相接軌。

    大眾文化,也有人稱之為“通俗文化”,是現代社會特有的產物,正在成為一種無處不在的支配性影響力,它不僅改變著人們的意識,還影響著人們的主流生活。大眾文化作為一種特定的社會亞文化,對學校文化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在校園文化中滲透大眾文化,成為校園與社會之間聯絡的紐帶,顯得尤為重要。

  • 2 # 守雨於潤

    文化是什麼?這麼長時間誰能確定文化具體是什麼!我們來分撿文化的支線。 收藏的稱自己是一種文化,說相聲稱自己是一種文化,種田的稱自己是一種文化,讀書的稱自已是一種文化,寫小說的稱自己是一種文化,所有在中國不管做什麼好像都要與中國文化帶上關係。但真正的文化是什麼??它總要有一個總綱吧!它是什麼?只有瞭解總綱的才知道文化的根本。

  • 3 # 土家漢

    我們都從大學走過,正因為我們都經歷過、感受過,也才會有了我們現在對大學文化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大學不僅僅是學習科學的園地,同樣也是培育學生各種商的源地。大學應該豐富學生的生活,更應該弘揚愛國主義情操。使我們國家培養的大學生能為國家的發展閃光發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生英語四級的分數高低對就業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