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歡快河流F

    你是個愛探討奧秘的人,你一定是位心理知識淵博的人。

    絮我直言:

    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心理疾病的依據是,要看看這個人有沒有人際關係障礙,判斷有無人際關係障礙的依據是,要看這個人的認知模式是積極思維還是負面思維,積極思維模式的判斷依據是,要看這個人是開心的還是不開心的狀態。

    如果不開心,治療思路是,把思維模式,由負面轉向正面,達到突破困撓,人就正常了。突破是指,首先在困撓始發地事件上突破,其次是在繼發事件上突破。

    祝福你!

  • 2 # 銀姐2017

    貧困生寧願撿同學丟的食物吃也不申請貧窮生救助,這種行為不是心理疾病而是自卑心理。一旦申請貧困救助肯定讓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窮,而撿同學丟的食物吃他自認為是小範圍內的同學知道。

  • 3 # 心寬容納百川

    我覺得是有骨氣,他不想透過任何渠道幫助自己,這種人他只會幫助別人,不想任何人幫助自己,心靈是最乾淨的。當窮到撿同學丟掉東西來吃,也不想申請貧困救助,還不想讓任何人幫助他,可能想是暫時的。

    還有一個就是說,有些人窮到當乞丐也不需要人家幫助。好可憐哦人窮志不窮,有時候一塊錢難倒英雄。

    我個人不覺得他心理有什麼疾病,或者他也想申請貧困資助,因為住的地方又比較落後,沒有交通不方便跑那些資料也許不方便之類的。

    人窮真可怕在別人眼裡連尊嚴都丟了,如果說他心裡有病,還倒不如說那些人怎麼看待他。

    每個人的困境並不是外表所看到的一樣,希望大家能寬容的心態善良的目光對待每一個不幸的人群,別用鄙視的眼神去看待可憐之人很多成功人士是窮過來的,希望人間充滿愛希望窮人的透過不懈的努力贏得一生的勝利加油!

  • 4 # 六層江湖

    1國家政策提供助學貸款,這是政策提供的便利,沒有貴賤之分,只有合適不合適,

    2大學期間,黃金時間,要用來珍惜,好好學習專業課,有能力的也可以讀個雙學位,如果你足夠優秀的話,不要把這個時間用來做低效率低產出的事情上,將來學業有成,平臺高一些,回報會更好

    3端正自己的態度,人都有困苦艱難的時候,擺正心態,國家能幫你一把的時候不是刻意讓你去勤工儉學,是想讓你在黃金年華里多多汲取文化知識,提升能力,將來做個有用的人,不要辜負了這個政策,要把它用好用活用值。

    4撿東西吃,不衛生,國家,社會,家人,都需要一個健康的你,強壯有力的你來保護,所以要照顧好自己。

    5永遠記住,人格上我們都是平等的,不要太在乎那些根本不關心你的人的眼光,相信自己透過這個平臺提供的機會努力拼搏學業有成,將來一定會好起來的。

  • 5 # 十萬個漢字

    這個問題突然讓我想起以前學思想品德課,內容是說我們青少年要變成一個自尊、自立、自強的人。

    這位同學出身清貧,能考上大學,說明他做到了自強。而他寧願撿拾別人不要的東西也不申請補助正說明了他的自尊、自立。這裡自尊好理解,可能有人會說撿東西怎麼叫自立?因為自立的定義是:不依靠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換個說法,如果社會上有些貧困人士,不申請救助靠撿垃圾賣錢過日子,我們都會伸出大拇指,為他的自尊、自立表示敬佩;而這位同學也一樣的道理。而且獲得了大部分人尊重的人為什麼要自卑呢,不為自己喝彩嗎?

    說到這裡,我們思考一下,對有條件申請救助但沒申請救助的人,做為旁觀者,除了部分說他"傻"或"不知變通",大部分的我們會自動把好強、自尊的帽子結他。那想一下,對於接受了救助的人,我們就沒有多餘的品德的帽子給他了。

    而作為一個連基本的溫飽都成問題的人,他除了自然條件,僅有的財富也僅是自己品質裡的自尊了,也就成了他最在乎的。而自尊的品質也成就了他,讓他做到了自強、自立。

    還有一種可能,他保持著強大的清明,他怕接受救助後失去奮鬥的動力;或者他有偉大的目標,知道"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那這兩種人,我們不能把自卑的帽子給他,只能表達十二分的敬意。

    當然,對於一般人來說,在有條件接受救助的時候,坦然接受,然後努力奮鬥,提升自己,回報社會才是最好的選擇,但那又如何,我們為什麼要要求所有的人選最優答案呢?!

    當然,這種情況也可能是他的自尊有點過度,那就是自卑和不自信的體現,但只要他沒有因自卑而不努力,沒有因自卑而自閉或因為自卑而危害自己和周圍的人,那就構不成疾病,只能說是一個性格的弱點而己。

  • 6 # 任宏的短文分享

    感謝推薦。

    我覺得這個也談不上心理疾病這麼嚴重吧,只能說是認知問題。

    不願意申請補助說明他非常介意特困生這種身份,之前應該是受到過相關的刺激,或者是創傷,讓他感覺接受補貼是一種不太光彩的事情,不願意接受事實,不願意用積極的方法克服自卑感。

    只要慢慢地與他溝通,瞭解他的想法,再進行認知矯正,應該能夠幫助他正確看待這個事情,不再逃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哪些專業很難就業?大學哪些專業就業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