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膽小臭憨憨

    大學生回家就應該讓他們體驗下生活的艱辛與不容易,下地幹下農活,一些家務事要體驗一番,要讓他明白生活不易這些道理,好對自己未來有個規劃,當一個人有目標 有理想之後,那他就不會再感覺迷茫 無助了,會努力的去學習,充實自己。

  • 2 # 南極北極13

    大學生曾幾何時被人們尊稱為“天之驕子”,曾一度成為家庭的榮耀,特別是農村家庭的自豪。從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國家知識和文化的高度,也是社會最年輕最活躍,最有朝氣,最有探索和上進的一群人。隨著大學生越來越多,往日的光環似乎已經慢慢的消失了。隨之而來的是對大學生出現了一些不正面的看法和異議。人們覺得現在的大學生的通病是,比享樂、比安逸、怕吃苦,特別是缺乏勞動鍛鍊,缺乏社會實踐知識,無擔當,無大志等等一些負面的看法。 這個社會應該賦予大學生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呢?對大學生又有什麼期待呢?大學生應該如何擔當起這個社會應有的責任暱?這些問題也應該是人們思考的問題。 難道大學生就只是玩玩遊戲,看看手機這樣簡單嗎?難道就只是想移民國外去過一種所謂的“天堂”的生活嗎?當然大學生中也不乏一些為國家,為民族的奉獻者。當代大學生是不是早已忘記和丟失了一種東西呢?是一種什麼東西呢?是不是缺乏“五四”那種豪情壯志呢?革命時期的那種衝鋒陷陣,流血犧牲呢?解放後一段時期那種熱愛國家、熱愛集體的慷慨無私呢?更缺乏一種熱愛工農的情感呢? “我從哪裡來?誰還記得我的昨天?我要往哪去?誰能知曉我的明天?不記得昨天,不曉得明天,今天的定義又在哪裡?”(金一南語) 大學生過年在家做些什麼來充實自己呢?回答的內容很多(包括精神,物質等方面的)我只能從一個側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今天的大學生出生和成長都處在一個物質豐富的年代,就是農村出身的大學生也是處在一個吃不愁、穿不愁的溫飽環境。沒有受過父輩的苦,沒有經歷過去的難。大都是在父母嬌生慣養中長大的。 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社會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一個大學生從小學到大學期間與社會接觸非常有限,使得他們在溝通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存在較為明顯的不足。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根本沒有接觸社會的機會,再加上社會也沒有向大學生提供到社會中鍛鍊的機會,甚至有些大學生連料理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難,有的連洗衣、疊被、做飯等簡單的工作都做不來。有的已經到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程度。具體莊稼是怎樣長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更是一竅不通。可以這樣說今天的大學生的社會知識、生活知識、勞動知識太少了。這怎麼不讓人對當今的大學生提出一些異議呢? 春節放假就是一次接觸社會,參加實踐工農,體察民情的一次最好機會,雖然時間短,只要你用心的去體驗,就會獲得很多益處。 1、多幫父母做一些家務活。如除塵、辦年貨、貼春聯、掛紅燈等,做這些一方面能增加自己過年的樂趣,另一方面也有益於自己的身心健康。 2.走親訪友。親戚本家朋友是自己一生最貼近的社會關係。透過溝通交流不但增加了彼此的感情,也能從側面吸收一些社會知識,瞭解一些人情世故。有些大學生,從讀書到參加工作,很少和親戚走動,甚至連親戚長輩的名字也叫不上來。大爺叫成了叔叔,有的連親戚和自家是什麼關係都搞不清楚。 3.做一些專題調查,有條件的大學生,也能從自己的專業和從事的工作作為研究方向,寫出調查報告。 4.有創作和攝影能力的大學生,家鄉鉅變,山河秀麗,鄉土人情,還是一次難得的素材積累,靈感發揮。寫出一些好詩和拍下幾處好景。 5.瞭解一些鄉情民俗、人文地理、社會發展等問題增加自己的社會和生活知識。6.要積極踴躍的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在春節期間有許多組織的社會活動,如體育比賽,歌舞表演等,自己不但要參與,有條件的話還要當老師。如教教鄉親們跳舞啊,唱歌啊,給鄉親們寫春聯啊等。這不但能體現自己的價值也能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總而言之,要多接觸社會,多和人交流,多學一點勞動知識,不要把自己關在家裡隔離社會,以玩手機為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準男生坐電梯!”北師大女大學生給出這樣的建議,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