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空偃
-
2 # 九角儀
只能說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學校的水平。學生實際上最後讀書的只是具體學科,所以自己所選的專業好不好才是關鍵。假如你學的學科很差,學校排名又能怎麼樣?
-
3 # Victor19901028
排行榜有參考價值但說不上絕對科學,都有各自的不足。其根本原因在於排名比較本身就是一個數學上並未解決的難題,只有相對合理性。
當前排行榜最大的問題還不是上述深層次問題(即量化排序的科學性),而是中外專業名稱差異導致的初級問題。也就是說國外專業名稱直接翻譯成中文,和大家理解的大陸同名稱專業不是一回事,這就必然產生誤導效應,需要請專業人士解讀。
-
4 # 塵歸塵路歸路
對於高校排名,我個人的意見看法是一定程度可能會高校的部分水平,但要是說透過一個普通的排名就能反映一個學校的完全的水平是不現實的。我個人對高校排名,一直的態度就是僅限於參考,太多的實際性意義並不大。
因為要知道一份好的排名需要考慮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比如說科研實力、師資力量、學科排名、生源質量、社會影響力、畢業生就業、科研成果等各方面的因素。所以說一份合理的排名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需要考慮的各方各面。
以下是關於校友會2018年,對大陸高校的排名情況,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對於高校排名,我的態度是僅限於參考瞭解。如果誰說拿高校排名作為高考志願的填報,那是不現實的。高校排名需要考慮各方各面,高考志願需要考慮分數、興趣愛好、個人意向,根本就不一樣。所以說高考志願填報肯定不能依據高校排名,但可以作為參考。
-
5 # universe68
首先,排名機構的存在說明了排名是被需要的,每種排名都有其自己的評價體系,所以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所以一種排名可能不會很好地反映高校綜合實力,如果將多個排名綜合起來,那肯定比一種排名要客觀全面。但是注意,差的學校肯定是不會被排到前面的,網上叫喚牢騷最多的,就是排名比較靠後的,這種反應也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活動。
-
6 # 志願填報的李老師
現有的排行機構都有各自的指標、各自的標準。很難做到具體統一化,這也是為什麼前幾天看到一個學校排名前十,今天是前五了。
-
7 # 三觀糾正器
目前,世界大學排名較具影響力的四大機構QS,U.S.News,THE,上海軟科均推出了相應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其排名體系均考慮了學科間差異性,在高等教育界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U.S.News學科排名指標體系
U.S.News學科排名採用10 項評價指標,側重於評價學校的學術水平及聲譽:全球學術聲譽、區域學術聲譽、論文總數、書刊總數、會議論文、標準化論文引用影響力、論文總被引數、高被引論文數量(前10%)、高被引論文(前10%)百分比、國際論文合作指數。
US News學科排名的22個學科領域來自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的分類標準,基於Web of Science(包括SCI和SSCI)所收錄的全球11000多種學術期刊,劃分為22個專業領域。US News學科排名考慮到各學科學術產出等差異性將22個學科分為藝術與人文、軟科學、硬科學三大類進行評價。
軟科學包括:計算機科學、經濟與商業、工程學、數學、社會科學與公共衛生。
硬科學包括:農業科學、生物學和生物化學、化學、臨床醫學、環境生態學、地球科學、免
疫學、材料科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神經系統科學與行為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物理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空間科學。
THE學科排名指標體系
THE指標體系自2011年基本保持穩定,包括5個一級指標及其下屬13個二級。
2016年之前,THE學科排名分6個領域進行;2016年THE學科排名將商業和經濟學、計算機科學兩個學科分別從社會科學、工程與技術學科領域劃分出來按照8個學科領域進行排名;2017年又將教育學、心理學、法律從社會科學領域劃分出來按照11個學科領域進行排名,且各學科的指標權重均有調整。
THE學科排名11個領域考慮了學科差異性,指標權重略有差異:藝術與人文,商業與經濟學,社會科學,教育學,法律偏重教學與科研,弱化論文指標;臨床、臨床前及保健,生命科學,物理科學,心理學四大學科論文被引指標占比最高,達35%;計算機科學,工程與技術相對增加了創新性產業收入的指標權重,增加至5%;商業與經濟學和法律的國際化指標權重高於其他學科,為9%。
“軟科”學科排名指標體系
“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的物件是於2011至2015年間在特定學科發表論文達到一定數量的大學。“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的文獻資料來自於InCites資料庫。其指標體系如下:
“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的學科領域有五個,自然科學與數學(簡稱理科)、工程/技術與計算機科學(簡稱工科)、生命科學與農學(簡稱生命)、臨床醫學與藥學(簡稱醫科)、社會科學(簡稱社科),五大學科領域排名的指標體系說明和權重見下表。
排名指標與權重,首先計算大學在每項指標上的得分,具體為大學在一項指標上的數值除以該項指標的最大值(開根號)再乘以該項指標的權重係數,不同學科的指標權重係數有所不同,見下表。然後將大學在各項指標上的得分進行累加得到該校總分。
QS學科排名指標體系
Quacquarelli Symonds為了更細緻的評估各學科的發展情況,自2011年開始在世界大學總排名之外推出了世界大學學科排名。QS學科排名是目前各學科排名中細分學科最詳細,涵蓋學科領域最廣的學科排名,其指標體系分四塊,各細分學科的指標權重各不相同。總體來說,QS學科排名指標包括學術聲譽、僱主評價、篇均被引、H指數四個指標,其中學術聲譽和僱主評價為主觀評價,篇均被引、H指數為客觀論文指標。
QS對於各項指標資料歸一化,採用Z值計算總分等系列處理後在各學科內部進行比較,排名得分位於前列的大學。
QS學科排名的涵蓋的學科數一直在增加,目前已經從2014年排名的30個學科增至2017年排名的46個學科。整體上,QS學科排名學科大類無變化,分為藝術與人文、工程與技術、生命科學和醫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5大學科門類。
下面表格剖析了各細分學科在四個指標的佔比權重:
藝術與人文:偏重聲譽調查,尤其是學科領域內的學術聲譽;2017年該領域內10個細分學科,僅學術聲譽佔比就約為75%;藝術與設計、表演藝術學術聲譽佔比最高,達90%,英語語言文學、語言學學術聲譽佔比達80%。篇均被引及H指數指標對其影響較小。
工程與技術:工程領域指標較穩定,聲譽內調查佔比在70%,其中僱主聲譽佔比有所提高;篇均被引、H指數分別為15%。其中2017年新增學科礦業工程學術聲譽佔比在50%,僱主聲譽佔比在20%,其餘學科學術聲譽、僱主聲譽佔比各位40%、30%。
生命科學和醫學:此領域相對前兩個學科領域,篇均被引和H指數佔比提高了,9個細分學科在兩項指標上合計佔比平均值在50%左右;學術聲譽重於僱主聲譽調查,學術聲譽在30-50%之間,僱主聲譽僅心理學僱主聲譽佔比20%,其餘學科為10%。
自然科學:與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有相似性,但其學術聲譽佔比最高,除地理學佔比60%外,其餘6個細分學科學術聲譽佔比在40%;篇均被引和H指數佔比較高,合計約佔40%左右;僱主聲譽佔比較低。
社會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藝術類相似,其學術聲譽佔比大大高於其他三項指標權重,而對於其中某些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僱主聲譽佔比也就高,如會計與金融、工商管理、法學、政治與國際研究的僱主聲譽佔比為30%,對於其中不適應文獻評價的酒店與休閒管理、公共管理與行政其H指數佔比為0%。
四大學科排名與一流學科數量比較
附表分析了內地高校在2017年的各大學科排名中的表現,並且與一流學科數進行對比。
1、由於THE學科排名按照大領域進行排名,未設定細分學科排名,對比性不強。
2、四大學科排名中有3個屬於歐美學科體系分類,僅“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適用中大陸地高校的學科體系,但是也不全面。
3、對於入選的國家一流學科,一流學科更多考慮了學科的全面性,涵蓋了較多藝術、體育、中醫藥類學科,並且入選高校也有地域特點考慮,如新疆大學、雲南大學入選了B類高校,但其學科排名在國際上表現一般。
4、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入選國家一流學科數上佔據絕對優勢,但對於上海交大、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其在各大學科排名中表現也相對不錯,但入選一流學科數量遠低於前兩所高校。
5、國際學科排名對於評價內地高校上體現了較強的城市特色,地處京津冀、長三角、珠江三角區域的高校有很大的優勢,尤其在QS學科排名中,高校的地域優勢更利於其學科排名。如四川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在QS中的表現不如其他學科排名具有較大的優勢,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在QS中表現不錯。
備註:由於部分國際學科排名中未區分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在計算學科數均寫了相同數字。
-
8 # 象牙塔裡講故事
首先想一個問題:不管怎樣排名,會影響清華北大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嗎?甚至前面十所,二十所高校,會因為某個排名而影響他們本來的地位麼?這個恐怕很難。
對於高校排名,我比較贊同的一句話:一所大學的聲望是影響排名的重要因素,而聲望往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非常穩定的。對高校來說,國內外的聲望自然形成已久,一家機構的排名並不代表著什麼,他本身也就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很難影響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目前國際上比較認可的排名主要是泰晤士世界大學排行榜,QS世界大學排行榜,USNEWS排行榜和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至於其他排行榜,比如大陸的武書連,校友會等排行榜等認可度相對較低。
之所以相對認可,主要是四大榜所採取的排名方式有一定的依據,以軟科為例,主要參考科研成果,教育質量,教師質量,師均表現等四項指標,在此基礎上再細分,各佔不同比重,其他三個排行榜跟他類似,只是參考標準和比重各不相同,資料來源採用國際可比的客觀指標和第三方資料,比如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獲獎校友,教師數,在國際核心期刊發文數,高被引數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客觀反應高校的綜合實力和科研水平。
但是不管是各種排名,均為民間或者商業機構釋出的,教育等相關部門並沒有參與,相關資料只是依靠第三方資料統計,有很大的侷限性,權威性也受到質疑,並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應高校的水平。而且各種排名都是一年一排,變化波動往往較大,並不適合用來作為高校地位的參考。某些排名甚至帶有一定的商業行為,這也是高校排名飽受詬病的地方。
綜上,個人認為,四大國際排行榜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高校在短期內的綜合實力變化;但其侷限性也較明顯,由於統計資料並不全面等原因,並不能完全反應高校綜合水平,以及相對穩定的聲望和地位,作為參考也用,過於迷信就沒必要了。
-
9 # 饕餮視聽
往往那些高校的排名情況能夠反映這所高校的綜合實力,但是想透過這所高校的綜合排名去看清楚這所高校的真實水平的話,就並不現實。所以我們對那些高校排名應該抱著僅限於參考的態度。
一、影響高校排名的因素.
一份高校綜合排名需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比如說科研實力、師資力量、學科排名、生源質量、社會影響力、畢業生就業、科研成果等因素,如果想排好這樣的排名的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考慮到各種各樣的因素。
二、綜合性高校與專業性高校.
全國的那些高校主要分為綜合性高校與專業性高校,那些綜合性高校,因為辦學規模比較大,往往這些高校在大學排名的時候比較佔便宜,而那些專業性的高校則比較吃虧;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的綜合性的大學希望合併醫科大學、農業大學了,他們希望透過這類的專業性大學來提升他們的學科門類,從而進一步提升學校的綜合排名。
三、報考.
高考的學生透過高校的綜合排名來填報志願的做法是很不科學的。參加高考的學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分數、興趣愛好、個人意向以及大學的綜合排名,而綜合排名僅僅是一個參考而已。某些專業性大學在全國的綜合排名可能並不是特別的拔尖,但是在其所處的領域內的全國排名是處於全國頂尖水平的,這樣的高校就很值得去填報。
-
10 # 渠丘文客
感謝你的提問。
下面是我對你這個問題的回答。
1.大學排名相對是科學的,但它也僅僅是一個參考
不管是大學排名,還是專業排名,都是相對比較科學的。因為好多排名是專門的學術機構組織的,也有一些是國家權威機構認可的。所以,透過他們公佈的這些資訊,再加之各院校官網上公開的資訊,應該能夠大體瞭解其辦學實力。
2.對於考生來說,網上資訊可能就是最重要的瞭解渠道
每年高考結束後,為了正確填報志願,考生及家長肯定要了解相關院校的辦學情況。但對他們來講,畢竟瞭解的渠道太少,所以透過上網查詢這些排名可能就是最重要的途徑了。查詢時,一定要注意查一下相關院校的官網,這樣掌握的資訊才會更準確。
3.多找一些權威機構公佈資訊,這樣更有參考價值
權威機構或是國家正式的部門公佈的資訊會比較準確,所以,考生在查詢時,一定要看一看公佈這些資料的部門,對於一些個人或不規範單位公佈的資訊最好不要輕信。畢竟填報志願是個大事,如果一旦瞭解有偏差而導致失誤,有可能會貽誤孩子一生。
當然,在瞭解過程中,諮詢老師、相關的主管部門或是直接電話聯絡相關院校的招生辦也是很必要的。
回覆列表
無論什麼排名都是人為的,那肯定就有片面的因素。先不論製作排名的人有沒有私心,就算沒有,那也受作者本身認知的影響,不能完全客觀。
當然,反過來說,排名也不是完全不對,它還是從某一些方面說明了大學的優劣,特別是排名都列舉了很多資料,這些還是很客觀的。
就像西方人有個對歷史貢獻最大人物的排名,耶穌一直排第一,但對我們華人來說,天主教這些東西基本沒什麼貢獻。
從西方很多資料來看,清華北大確實有一些差距,比如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基礎科學理論的貢獻等等,但是我們要考慮當時的國情。剛建國的時候,一窮二白,國傢什麼人才都缺的厲害,識字的都不多,那些清華北大學子畢業自然是奔赴生產第一線支援國家建設了,哪有功夫搞科研。但是,在我看來,他們對我們國家的貢獻絕對不亞於諾貝爾獎。
當然,現在不同了,國家已經崛起,資金充足,各方面人才也比以前多多了,最缺的反而是頂尖的了,這點是迫切需要加強的。
總之排名可以參考,但不能盲目相信,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去分析。我們要做的就是從排名中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好的繼續發揚,不好的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