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imjongkok
-
2 # 心理宅浩大叔
人是不是能贏得別人的尊重,關鍵在自己
不管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性,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好……只要你做事有原則,堂堂正正,合情合理,不跟醜惡同流合汙……誰也不敢小看你……即便是小看你……只要你不當回事也就毫無意義了……
別人對你的態度,那是別人的事情,自己左右不了……能做的只能是自己能決定的……所以不要為這類事情煩心,花費精力……
-
3 # 寒石冷月
題主問:為何現在有些大學生在宿舍裡的舍友情變得很虛假?
細思量這種大學舍友情淡漠,還真存在,但不是絕對的虛假,而只是部分現象。為何會有這種現象呢?下面我分析一下。
第一,當代部分大學生家庭教育缺失,導致個人追求自我,缺乏集體生活的關愛之心。
正常人的社交關係中,如果長期共同學習、生活、食宿在一起,很容易建立起一種情感關係,如友情、親情、同學情等,這種情感關係會使人不至於陷入遠離家庭之後陷入孤獨。但是人的感情豐富與否,需要從小受家庭教育影響。就拿關愛他人來說吧,如果一個人從小在家裡過度被溺愛,就很容易過於自我,眼裡只有自我的人,情感就相對冷漠。同樣在大學宿舍裡,舍友情很淡,就充分暴露出一個青年人的自私。
第二,超現實主義的功利心,往往容易讓部分大學生不願意與舍友分享。
對部分特別自私自利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心裡會有一個小算盤,不就是大學幾年嘛,畢業後自奔東西,誰還認識誰啊?這其實就是超現實主義的功利心作祟,在他(她)看來,雖然共處一室,宿舍就是一個有交集的地方而已,用不著和別人去交心,更不用深處。結果就出現一種現象,不願意與人分享,感情是處出來的,分享是增進彼此情誼的最好方式,失去這個根本,最多就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
第三,表面一團和氣,內心卻處處提防,有時還會相互攀比,打哈哈湊趣,這就是虛偽。
現在的很多大學生,正好是獨生子女一代,很多人從小都是在溺愛中長大的。因為過於被寵愛,在社交關係中往往最缺乏的就是對他人的信任,上面我說過,不願意與人分享,但又常羨慕別人所擁有的物質與消費條件。這樣一來就極容易形成一種忌妒心,這可不是什麼好的品質,直白點說,這叫小人之心。雖然面上一團和氣,內心卻處處設防,很難在與舍友共處時付出真情實意,這不就是虛偽者的表現嗎?
第四,扭曲的三觀,讓舍友情很難以真誠相待,而這恰是社會風氣的微縮影表現。
不要說大學生宿舍裡的同學情或舍友摻雜虛偽成份,你去環顧周圍的成人關係世界裡,有多少不是如此?在一個單位裡,人與人的關係,常常是面和心不和。因此,在一個單位裡呆久了,很容易讓人感覺到孤獨和壓抑,就是因為同事關係缺乏信任與接納導致的。而大學生已經是成人,在大學宿舍裡別看空間不大,其實就是一個微縮小的社會。校園外的社會有什麼風氣,在大學生宿舍裡就會存在什麼樣的風氣。
結束語:我倒是希望不管是在大學宿舍裡,還是在單位裡,人和人之間應該坦誠相處。只要大家都相互尊重和信任,都願意把好的東西相互分享,相處久了大家會有一種親情感,而生活的快樂感,不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快樂感才會讓我們工作起來更踏實嗎?如果大學生們走出校園之前,就深刻地領悟到這些,將來你不管在什麼單位裡,保證你會非常有親和力,有好人緣,深受同事的尊重與喜愛。
-
4 # 吉祥同學學安全
因為現在生活條件變得好了,你們沒有什麼共同吃苦的事情做。只有每天對比這誰的手機好,誰的電腦好,誰吃的好,誰女朋友漂亮。你想想80年代的同學,大家吃都吃不抱,我有一口吃的大家一起分著吃,沒事一起去做兼職,這感情能比麼。
你在想想為啥當兵的感情深,因為他們當兵的時候天天在一起吃苦啊,只有同吃苦共患難感情才好啊
-
5 # 她的情感驛站
為什麼現在有些大學生宿舍情變得虛情假意了?
這個問題問得好。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如果深入一點就是家庭教育的問題。一個人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不是一天形成的。
而日積月累形成的結果。而往往如果我們想要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與人知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基本是不可能的。
現在社會的人功利心很重,大部分的小孩是獨生子女,而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這是學校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父母富有同情心,那麼小孩會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被影響。父母天天忙於算計,不付出只索取或者想方設法往自家槓東西回來,那麼小孩也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的一面。
因為他會覺得家裡就我一個小孩,我最大,想要什麼得什麼。所以很多普通人家的孩子被養成“假富二代”。
很典型的一個就是近年來開放二胎,很多小朋友因為家裡添加了弟弟妹妹鬧情緒,甚至以死相逼的例子不計其數。
孩子從小沒有被鍛鍊與人為善的能力,合作共贏能力,為他人著想的能力,共情力等。
這些只是在書裡學表面的詞彙意思,但是真正讓人去實踐是很難做到的,而踏入職場,往往最需要這樣的能力。所以會出現上述所提問題大學宿舍情就是虛假的問題。
一個有家教有素養的孩子背後,有一對知書達禮的父母。因為他們始終相信言傳大於身教。
-
6 # Davidyeah
我們宿舍一直aa
從入學到畢業到現在畢業十年
一兩個月還能聚一次
我覺得還不錯了
-
7 # 路麗俊llj
我不是在校大學生,我可以從我女兒和侄兒以及我自己的讀書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是90年代讀的大學,那時人們的思想比較封閉,不過,我覺得宿舍關係也不是特別的和氣一團,大家按時上、下課,認真作業,彼此還是可以的。我女兒在一個二本院校讀大學,住6個女兒,宿舍比較小,女孩的東東多,衛生一般,孩子相處也可以!沒有掏心掏肺的情意,淡淡的,互不干涉!我侄兒在一個普通一本院校讀書,侄兒是學霸型致力於讀研,寢室主要就是睡覺的地,室友基本少見,沒有大的交集,宿舍舉行活動也參加!也比較容洽了!男孩嗎不會斤斤計較。因為是大家庭肯定和在自己家不一樣,互相包容才是硬道理!
-
8 # 小白增肌
我做為一個跨越了大半個中國(從南到北,火車都得兩天)已讀大學三年的在校學生感覺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有幾分經驗。不過首先我並不是覺得虛情假意了,而只是比以前的朋友多了分客氣,相對來說沒那麼交心了,相然相互還是熟悉瞭解的。也有可能因為我本身就比較直接大大咧咧的,所以也適應的不錯。
一 地域跨度很大,生活圈子不同了
初到北方,全寢室就只有我一個南方人,多少還是有點小孤擔,不過倒沒多擔心。北方人的大方很容易就讓我融入進去。
不過因為南北跨度大,之前十來年所接觸的人和習慣,風俗多少都會有一定的影響。(我以前從小幼兒園到高中,離家都不過十來分鐘路程,結果一下子大學幹這麼老遠。)所以我們之間一些對相同事物的看法,愛情觀,價值觀等等,多少都有些不同和分歧,這一點多少都會拉大一點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吧。
二 生活習慣問題
如上所說,以我室友為例,比較自來熟,也大大咧咧,可能也是認為寢室為一家吧。相對沒那麼注意對方隱私或者是寢室誰有一個東西很快變成全寢共用這樣情況。比如說手紙,洗衣液,牙膏,洗面奶水乳等等。偶爾有個幾次應應急挺正常,但長此以往可能多少有點犯隔應吧。這樣類似的生活習慣比如在室內抽菸,不洗衣服,不洗腳,睡覺時間不一致等等,多少會使關係有一絲疏遠。不過這些大都也都是可以相互溝通解決的。
不過有一點值得講全寢室的錢無論放在哪都不會有人拿。
三 對未來規劃的差異
從隔壁寢室看出,有的人想考研,很自律,有的就想畢業工作,有的想混日子,那麼生活的軌跡必然不同,圈子不同,交流又少,關係怎麼會走得近呢。
隔壁寢室就是每天都安靜,相互不怎麼說話;我們寢就沒事兒就相互懟兩句,交流交流,哈哈哈。
四 家庭情況的差異
這一點對於我們寢室倒沒有,心態都挺正的。不過有的人可能會因為家庭情況的不同,從而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吧,比如相互不理解的消費觀念,衣食的不同,有的人甚至會有自卑的傾向等等。都是使寢室關係疏遠的原因。
回覆列表
實話實話,主要是人的問題。以我宿舍為例,有的人從來不買衛生紙,牙膏等用品,從來都是蹭你的;有的人總是讓你幫帶飯又從來不給錢;有的人從來不買零食一直蹭你的;有的人喜歡耍心眼。遇到這樣的人,你想不虛假都沒辦法,除非你真不挑。
我們宿舍平時還總一起吃飯,看起來和和美美,但是我作為被佔便宜的一方,起碼我心裡是不舒服。所以面上過得去就行,要是處的來一定是大家人都不錯,有一個人不行,都處不來,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