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鐸越文化
-
2 # 莫非是老師
大學計劃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做:
學業的提升和學業以外的綜合能力提升。
為什麼我會這麼分呢?因為大學生活真的太豐富了,豐富到你會覺得學習專業都不是最重要的!這沒什麼不對的,畢竟能力才是關鍵。
第一,學業的提升也就是專業的提升。首先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整個課程體系,都會涉及到哪些內容,研究的方向是什麼。畢業適合在什麼行業從事什麼工作……可能看了也是一頭霧水,但有了一個大致框架,可以判斷你是否熱愛它。如果你覺得它很神秘,想探個究竟,那麼你就沉下心來去琢磨它,研究它。這個過程是很孤獨的,探求的路也許只有你一人。
當然,你想在專業的提升,光靠自己是萬萬不能的,你需要找學校的專業老師給你指導,交流,對專業的提升是很快的。勝利屬於持之以恆的人,專業技術的突破也往往屬於沉迷思考探究的人。
第二,學業以外的綜合能力提升指除了學專業以外的學習實踐。大學提供的平臺很多,什麼學生會,社團,各種賽事……之所以說大學是濃縮的小社會,是因為畢業後,你在社會上要經歷的事,其實大學裡已經經歷過了。只是我們現在的大學多一點純粹而已。參加或組織活動,結交朋友,與老師同學打交道都是你要學的。組織能力是具有領導潛質的必要項,與人融洽的交流是最最最基本的,所有的事情,總有一種溝通方式可以解決。綜合能力並非某一方面,需要多實踐多積累。
-
3 # _Ohaha
首先,我認為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分析。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個問題是關於大學計劃是什麼,我覺得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來認識大學的意義,從而想清楚自身的意義是什麼。大學,對每個人的意義可能不太一樣。我的大學計劃是這樣的:
第一,發現自己獨特的優勢,找到自己適合的領域。大學所選的專業不一定就是自己所喜歡的,所擅長的。而且將來也不一定要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當然,自己十分熱愛所學專業的同學除外。但是,仍要學好自己在大學的專業,說不定將來會有用的到的時候,這個誰也說不準 。大學應該全面發展,所以在大學期間,一定要多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學科,可以去別的專業蹭課,也可以在課餘時間自學,方式很多,這個就看自己了。這個就是我對上大學的目的是什麼的理解。
第二,制定大學期間的計劃。比如,有的同學一進校園,就想著要拿獎學金,要保研;有的同學想考很多技能證書;有的同學想考研;有的同學想創業;也有的同學只想安逸的上完四年大學,找個好工作等等,這都是目標,不論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而我可能就是想要考研的那一種,因為如果大學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是很滿意的,考研是改變這種情況的唯一辦法。所以我在大一的時候就有了這個想法。但是,自己深知跨專業考研的難度。所以我目前還是先盡力把所學專業學好,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只有保持自己頭腦的清晰,將來才不會不知所措。大學每個人的家庭狀況,性格特徵,理想目標不一樣,所以,一定要有一個適合自己的明確的目標。這樣,才會有動力。
第三,腳踏實地,踏實最重要。大學期間,有很多同學都渾渾噩噩,在宿舍睡覺,追劇,打遊戲,點外賣。因此,一定要逃出寢室,逃出空乏的思維,在學習上採取主動態度。我只希望自己大學四年學會獨立思考,既不在宿舍墮落,也不功利地,帶有目的地進入學生會,更不刻意地去結交人脈。只要有幾個真誠的朋友,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偶爾出去小聚。並且時刻保持自律,以學習為主,可以在空餘時間兼職,但這個一定不是為了賺錢,而是鍛鍊,獲取一些經驗。
最後,一定要明確,大學的主要目標還是學習。不要在將來留有遺憾。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會使我們終身受益。
-
4 # 野路子中醫愛好者
上大學為了什麼?你想好了嗎?精確的計劃,不知道要精確到什麼程度!在大學期間你可以做好哪些事情?我給你羅列一下,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選擇!
1. 大學期間,學好本專業是首要的。怎樣才算是學好了本專業?年年拿獎學金算嗎?不算,這不是我衡量學好本專業的標準。假如參加工作以後,幹本專業的工作,遇到你同學做不了的工作,你能做好嗎?能給他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也行!能做好,說明你專業知識學的不錯了!
2. 大學期間,現在時代,可以解決單身問題。
3. 一般大學圖書館都有很多藏書,你準備看哪方面的書?口才?營銷?中醫學?心理學?識人術?
4. 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5. 你覺得參加大學生社團有用你就參加,個人覺得沒啥用。
6. 可以考慮是否考研,有些專業是適合考研的,並不是所有專業!
回覆列表
1.認識你自己
這句話短短五個字,可有誰能闡述得清這個終極命題?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你清楚嗎?在做職業規劃和大學四年規劃前,你得找出你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你得透過無數的學習與活動,不斷挖掘你的內在潛能。根據你的性格,找出適合你做的你能做的你喜歡做的。
我認為第一步就是個漫長的自我探索的過程,18年了,我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2.做事先做好一個”人”最初接觸到這句話是在聽許嵩的一首歌裡所提及的“先做人後做事,這道理你們真的不懂嗎”,做人?我天天都在做人吶。真不明白這什麼意思。生而為人,就要懂得一個人需要具備什麼品質。
有專家提出:恐懼,虛榮心和無法堅持是大學生最有可能無法剷除的三座大山。這是和自己抗戰的過程,因為恐懼,你畏首畏尾,你看到大家都化著美美的妝,你覺得自己不夠漂亮肯定過不了學生會面試,你不敢去嘗試各種社團活動學校活動。因為虛榮心,你可能把生活費撒在買遊戲裝備買效能更好的手機買化妝品買衣服,你可能誇下海口請客,你可能對成績比你好比你優秀的人冷言冷語。因為無法堅持,減肥失敗了,六級沒過。
那麼,多對自己說:you can do it!會怎樣呢?上進但不處處比較,會怎樣呢?保持學習的慾望和衝勁,一次只幹好一件事,會怎樣呢?
答案是隻有你自己去實踐。
學姐還說,與他人交,最基本的,儘量不打擾別人,學會獨立,將心比心,低調謙虛,積極聆聽。
很簡單的幾句話,真正實踐起來……
3.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能力知乎上有人將以下能力羅列,不分先後,因為都很重要:自我生存能力,自我生活能力,交流表達能力,自學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快速尋找有用資訊的能力,堅持長期深度思考、閱讀和寫作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表現的能力,審美能力,公共演講的能力。
我認為第一個就特別重要,遇到緊急事件,會不會動用所學的知識來保護自己,這是個問題。
4.明確目標早早就對自己的人生有個清晰地規劃的人,我覺得這種人是大佬。最苦惱的事情不是做不好,而是不知道該做什麼好。因而,我有無數個迷茫的時期,像劉同說的:誰的青春不迷茫。
學姐說,大學和高中初中不一樣,講究高效,說白了,不管在哪個學習的階段,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高效。而高效的前提是你得有個非常明確的目標。
像前邊說的,雷軍專攻商業,林清玄專攻文學,許嵩專攻音樂。沒有目標,哪來高效可談。
那麼我呢?什麼職業生涯目標呢?我到底適合什麼能幹什麼喜歡什麼?是學術型,在大陸還是國外,考研或保研,本專業或跨專業?還是職業型,外企國企或公務員事業單位,本專業或跨專業?
不好意思,這些問題,此時的我,無解。
外部:1.閱讀,寫作,音樂我始終認為,唯文字和音樂不可辜負。俗話說:書籍是獲取知識最便捷的途徑。高爾基也有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麼,要看什麼書?
學姐建議,既要看你喜歡的型別比如說言情小說也要看你不喜歡的比如說科技文,既要看和你專業有直接關係的也要看多多少少為學這個專業打下基礎的或者是完全沒有關係的,簡言之,看喜歡和不喜歡的,看與專業有關的和無關的,一個字:雜。
我的政治老師說:別人沒法兒搶走的東西就是你腦袋裡的知識,而知識從書籍中來。我始終相信著,不單單是看,更要寫,像小學老師逼著寫讀後感一樣寫出所感所悟。而學姐補充說,寫出來還不行,最重要的是公開和交流,你才會有所昇華。
還有就是音樂,在這個世界,樂音是人類的創舉。不論是純音樂還是演奏型,不論是名族還是搖滾,不論是歌頌親情還是愛情,不論是職業歌手還是網路歌手,大千世界,體悟萬千,這種種音樂,安安靜靜地聽時,會得到片刻的寧靜,親自去翻唱演奏時,會,特別爽。
圖片發自簡書App2.參加各種活動在學生會招新前,特意查了查要不要參加學生會,有何利弊。無意中發現這麼一句話:沒有參加不參加,有學習力的有能力的人不管在什麼環境下,都能學到東西,而那些學習力弱的沒什麼能力的就算四年都在學專業課也不會好到哪去。
優秀的人在哪都能學到東西。大學四年,有許許多多的活動可以參加,像班幹競選,學生會,社團活動,校園運動會,歌唱比賽,旅遊,讀書交流會,徵文比賽,兼職,實習等,還有體育鍛煉,自我如何探索,能力從何而來,優秀品質如何培養,就從這些活動鍛鍊而來。
學姐補充,當然,不排除那些不參加任何活動的學霸型人才,天天泡圖書館照樣能創業找著自己的職業目標。
圖片發自簡書App3.充分利用身邊的所有資源資源?一開始,我覺得懸,沒啥知識沒啥家世背景的我,哪來什麼資源?
錯了,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資源”,有“活”的,你的家人同學舍友筆友網友老師,由不期而遇的陌生人轉正的朋友,都是你的資源。與他們接觸,多多少少都能學到東西,就看你能不能察覺到你在學習了。
但,問題是,說得簡單,做得難。
4.制定計劃,嚴格執行俗話說,先甜後苦,苦盡甘來。當心中的火苗燃起,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要幹些什麼的時候,就差計劃和執行了。
聽完的學長學姐的經驗之談,看了知乎,困惑漸漸地解開了一些。
而現在,作為一個小白的我,還停步在最初的那個問題:
Who am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