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慮 焦慮是十分常見的現象,是一種類似擔憂的反應或是自尊心受到潛在威脅時產生擔憂的反應傾向,是個體主觀上預料將會有某種不良後果產生的不安感,是緊張、害怕、擔憂混合的情緒體驗。人們在面臨威脅或預料到某種不良後果時,都有可能產生這種體驗。
焦慮不僅存在於大多數人的生活中,而且也是其他心理障礙共有的因素,如抑鬱症與恐懼。焦慮是作為一種情緒感受,可以透過身體特徵體現出來,如肌肉緊張、出汗、嘴唇乾裂和眩暈等,焦慮也伴隨認知成分,透過由多種成分構成,主要是以為將來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由於焦慮與恐懼、擔心、驚慌等相關,也有人將擔心看作焦慮的認知成分。
焦慮是大學生常見的情緒狀態,當他們在學習、工作、生活各方面遭遇挫折或擔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來臨時,便會產生這種體驗。焦慮對大學生的影響是複雜的,既可以成為大學生成才的內驅力,起促進作用,也可以起阻礙作用。實驗證明,中等焦慮能使學生維持適度的緊張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促進學習。但過度焦慮則會對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如有的大學生在臨考前夜的失眠或考試時“怯場”,在競賽中不能發揮正常水平等,多是高度焦慮所致。被過高的焦慮困擾的大學生,常常會感到內心極度緊張不安,惶恐害怕、心神不定、思維混亂、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記憶力下降,同時還容易產生頭痛、失眠、食慾不振、胃腸不適等不良生理反應。焦慮的大學生在內心深處有一種無法解脫、不願正視的心理問題,焦慮只是矛盾、衝突的外顯,藉此作為防禦機制以避免那更深層次的困擾。
大學生常見的焦慮有自我形象焦慮、學習焦慮與情感焦慮。自我形象焦慮是擔心自己不夠漂亮、沒有吸引力,體貌過胖或矮小等,也有的因為粉刺、學生雀斑等影響自我形象而引起的焦慮;這類焦慮主要與自我認知有關,需要透過調整自我認知重新接納自我,建立新的自我形象;二是與學習有關的焦慮如學習焦慮、考試焦慮,在學生情緒反映中最為強烈,我們在大學生學習心理中專門談及考試焦慮,需要引起重視。情感焦慮多數由於戀愛受挫而引發的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不具備愛人與被愛的能力,因而過度擔心引起焦慮。
克服焦慮的方法主要有:首先了解大學生焦慮後面深層次的潛在衝突,在此基礎上給予支援性的專業心理輔導。
(二)抑鬱
抑鬱症狀不單指各種感覺,還指情緒、認知與行為特徵。抑鬱最明顯的症狀是壓抑的心情,表現為彷彿掉入了一個無底洞或黑洞之中,正被淹沒或窒息。其他感覺包括容易發火,感到憤怒或負罪感。抑鬱常常伴隨著焦慮,對所有活動失去信心趣,渴望一個人獨居。抑鬱也伴隨著個體思維方式的轉變,這些認知改變可以是一般性的,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或者很難做出決定。在思考中可能有更多的心境轉變,消極地看待世界、自我和未來。因此,抑鬱的人很難回憶起美好的記憶,不適當地責備自己,認為他人更消極地看待自己,對未來感到悲觀。與此同時,還伴隨身體症狀,如常常乏力,起床變得困難,更嚴重時睡眠方式都將改變,睡得太多或者早晨醒得太早,並且不能再次入睡。也可能出現飲食紊亂,吃得過多或過少,隨之而來的體重激增或劇減。抑鬱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低落、消沉的情緒體驗,它常常與苦悶、不滿、煩惱、困惑等情緒交織在一起。
一般來說,這種情緒多發生在性格內向,好孤僻、敏感多疑、依賴性強、不愛交際,生活遭遇挫折,長期努力得不到報償的大學生身上。那些不喜歡所學專業,或因人際關係處理不當、失戀等問題的大學生也會產生抑鬱情緒。
(三)憤怒
憤怒是由於客觀事物與人的主觀願望相違背,或因願望無法實現時,人們內心產生的一種激烈的情緒反應。心理學研究表明,當憤怒發生時,可能導致人體心跳加快、心律失常、高血壓等軀體性疾病,同時還會使人的自制力減弱甚至喪失,思維受阻、行為衝動,甚或幹出一些事後後悔不迭的蠢事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大學生常見的一種消極情緒,處於精力充沛、血氣方剛的青年時期的大學生,在情緒情感發展上往往容易產生好激動、易動怒的特點。如有的大學生因一句刺耳的話或一件不順心的小事而暴跳如雷;有的因人際協調受阻而怒不可遏、惡語傷人;有的因別人的觀點或意見與自己相左而惱羞成怒;有的因一時的成功、得意而忘乎所以;有的因暫時的挫折或失敗而悲觀失望,痛不欲生。如此種種遇事缺乏冷靜的分析與思考,圖一時之快,逞一時之勇的好激動、易動怒的不良情緒特點,在一些大學生身上時有體現。這種情緒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極其有害的,因而有人說:“憤怒是以愚蠢開始,以後悔結束”。
(四)嫉妒
嫉妒是指他人在某些方面勝過自己引起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緒體驗。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說“嫉妒是萬惡的根源,美德的蟊賊”。
嫉妒是自尊心的一種異常表現,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具體表現為當看到他人學識能力、品行榮譽甚至穿著打扮超過自己時內心產生的不平、痛苦、憤怒等感覺;當別人身陷不幸或處於困境時則幸災樂禍,甚至落井下石,在人後惡語中傷、誹謗。嫉妒是一種情緒障礙,它扭曲人的心靈,妨礙人與人之間正常真誠地交往。
嫉妒是由於別人勝過自己而引起牴觸的消極的情緒體驗。黑格爾曾說,嫉妒是“平庸的情調對於卓越才能的反感”。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國科學家培根說:“在人類的一切情慾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頑強、最持久了。”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強時,心裡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於是就產生一種包含著憎惡與羨慕、憤怒與怨恨、猜嫌與失望、屈辱與虛榮以及傷心與悲痛的複雜情感,這種情感就是嫉妒。嫉妒者不能容忍別人超過自己,害怕別人得到自己無法得到的名譽、地位等,在他看來,自己辦不到的事別人也不要辦成,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別人也不要得到。
嫉妒是人本質上的疵點,嫉妒心強的人容易得心身疾病。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中,產生壓抑感,容易引起憂愁、消沉、懷疑、痛苦、自卑等消極情緒,會嚴重損害身心健康。其次,嫉妒心強影響大學生自我發展。不良情緒會大大降低學習的效率。另外,嫉妒心強可能使我們結交不到知心朋友。嫉妒心強的人往往事事好勝,常想方設法阻止別人的發展,總想壓倒別人。這可能使同學們想躲開你,不願與你交往。從而給自己造成一個不良的人際關係氛圍,你會感到孤獨、寂寞。
嫉妒對人的心理健康不利。一是破壞人際關係的和諧。當一個人嫉妒另一個人的時候,就不會對那個人友善、熱情,兩個人的關係必然冷淡。嫉妒的物件越多,關係冷淡的物件越多,這就給人際交往帶來極大的妨害。甚者,還會破壞集體的團結和良好的心理氛圍。二是造成個人的內心痛苦。一個嫉妒心強的人,常常陷入苦惱之中不能自拔。時間長了會產生自卑,甚至可能採取不正當的手段去傷害別人,使自己陷入更惡劣的處境。法國文學家巴爾扎克曾經說過:“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為痛苦,因為別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將使他痛苦萬分。”
克服嫉妒首先要開闊視野,開闊心胸,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強中自有強中手”的客觀規律。真正做到豁達開朗並非易事,如果正處在憤怒、興奮或消極的情態下,能較平靜、客觀地面對現實,是能達到克服嫉妒的目標的。其次要學會轉移注意力,需要積極進取,使生活充實起來,以期取得成功,並不亞於競爭對手。培根說過:“每一個埋頭沉入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工夫去嫉妒別人的。”因此,積極參與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使大學生活真正充實起來,嫉妒的毒素就不會孳生、蔓延。為了緩解自己的失敗帶來的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可以找一些理由,使自己不再嫉妒別人。三是學習並欣賞別人的長處,化嫉妒為動力。一個人在嫉妒別人時,總是關注別人的優點,忽視自己的優點。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較多地產生於周圍熟悉的年齡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採取正確的比較方法,將人之長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長比人之短。有意識地想一想自己比對方強的地方,這樣就會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復到平衡的狀態。四是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提高自我意識水平,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嫉妒是一種突出自我的表現。在這種心理支配下,待人處事常常以我為中心,無論什麼事,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後果。若出現嫉妒苗頭時,即行自我約束,擺正自身位置,努力驅除嫉妒心,會感到“心底無私天地寬”。
一)焦慮 焦慮是十分常見的現象,是一種類似擔憂的反應或是自尊心受到潛在威脅時產生擔憂的反應傾向,是個體主觀上預料將會有某種不良後果產生的不安感,是緊張、害怕、擔憂混合的情緒體驗。人們在面臨威脅或預料到某種不良後果時,都有可能產生這種體驗。
焦慮不僅存在於大多數人的生活中,而且也是其他心理障礙共有的因素,如抑鬱症與恐懼。焦慮是作為一種情緒感受,可以透過身體特徵體現出來,如肌肉緊張、出汗、嘴唇乾裂和眩暈等,焦慮也伴隨認知成分,透過由多種成分構成,主要是以為將來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由於焦慮與恐懼、擔心、驚慌等相關,也有人將擔心看作焦慮的認知成分。
焦慮是大學生常見的情緒狀態,當他們在學習、工作、生活各方面遭遇挫折或擔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來臨時,便會產生這種體驗。焦慮對大學生的影響是複雜的,既可以成為大學生成才的內驅力,起促進作用,也可以起阻礙作用。實驗證明,中等焦慮能使學生維持適度的緊張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促進學習。但過度焦慮則會對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如有的大學生在臨考前夜的失眠或考試時“怯場”,在競賽中不能發揮正常水平等,多是高度焦慮所致。被過高的焦慮困擾的大學生,常常會感到內心極度緊張不安,惶恐害怕、心神不定、思維混亂、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記憶力下降,同時還容易產生頭痛、失眠、食慾不振、胃腸不適等不良生理反應。焦慮的大學生在內心深處有一種無法解脫、不願正視的心理問題,焦慮只是矛盾、衝突的外顯,藉此作為防禦機制以避免那更深層次的困擾。
大學生常見的焦慮有自我形象焦慮、學習焦慮與情感焦慮。自我形象焦慮是擔心自己不夠漂亮、沒有吸引力,體貌過胖或矮小等,也有的因為粉刺、學生雀斑等影響自我形象而引起的焦慮;這類焦慮主要與自我認知有關,需要透過調整自我認知重新接納自我,建立新的自我形象;二是與學習有關的焦慮如學習焦慮、考試焦慮,在學生情緒反映中最為強烈,我們在大學生學習心理中專門談及考試焦慮,需要引起重視。情感焦慮多數由於戀愛受挫而引發的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不具備愛人與被愛的能力,因而過度擔心引起焦慮。
克服焦慮的方法主要有:首先了解大學生焦慮後面深層次的潛在衝突,在此基礎上給予支援性的專業心理輔導。
(二)抑鬱
抑鬱症狀不單指各種感覺,還指情緒、認知與行為特徵。抑鬱最明顯的症狀是壓抑的心情,表現為彷彿掉入了一個無底洞或黑洞之中,正被淹沒或窒息。其他感覺包括容易發火,感到憤怒或負罪感。抑鬱常常伴隨著焦慮,對所有活動失去信心趣,渴望一個人獨居。抑鬱也伴隨著個體思維方式的轉變,這些認知改變可以是一般性的,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或者很難做出決定。在思考中可能有更多的心境轉變,消極地看待世界、自我和未來。因此,抑鬱的人很難回憶起美好的記憶,不適當地責備自己,認為他人更消極地看待自己,對未來感到悲觀。與此同時,還伴隨身體症狀,如常常乏力,起床變得困難,更嚴重時睡眠方式都將改變,睡得太多或者早晨醒得太早,並且不能再次入睡。也可能出現飲食紊亂,吃得過多或過少,隨之而來的體重激增或劇減。抑鬱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低落、消沉的情緒體驗,它常常與苦悶、不滿、煩惱、困惑等情緒交織在一起。
一般來說,這種情緒多發生在性格內向,好孤僻、敏感多疑、依賴性強、不愛交際,生活遭遇挫折,長期努力得不到報償的大學生身上。那些不喜歡所學專業,或因人際關係處理不當、失戀等問題的大學生也會產生抑鬱情緒。
(三)憤怒
憤怒是由於客觀事物與人的主觀願望相違背,或因願望無法實現時,人們內心產生的一種激烈的情緒反應。心理學研究表明,當憤怒發生時,可能導致人體心跳加快、心律失常、高血壓等軀體性疾病,同時還會使人的自制力減弱甚至喪失,思維受阻、行為衝動,甚或幹出一些事後後悔不迭的蠢事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大學生常見的一種消極情緒,處於精力充沛、血氣方剛的青年時期的大學生,在情緒情感發展上往往容易產生好激動、易動怒的特點。如有的大學生因一句刺耳的話或一件不順心的小事而暴跳如雷;有的因人際協調受阻而怒不可遏、惡語傷人;有的因別人的觀點或意見與自己相左而惱羞成怒;有的因一時的成功、得意而忘乎所以;有的因暫時的挫折或失敗而悲觀失望,痛不欲生。如此種種遇事缺乏冷靜的分析與思考,圖一時之快,逞一時之勇的好激動、易動怒的不良情緒特點,在一些大學生身上時有體現。這種情緒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極其有害的,因而有人說:“憤怒是以愚蠢開始,以後悔結束”。
(四)嫉妒
嫉妒是指他人在某些方面勝過自己引起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緒體驗。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說“嫉妒是萬惡的根源,美德的蟊賊”。
嫉妒是自尊心的一種異常表現,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具體表現為當看到他人學識能力、品行榮譽甚至穿著打扮超過自己時內心產生的不平、痛苦、憤怒等感覺;當別人身陷不幸或處於困境時則幸災樂禍,甚至落井下石,在人後惡語中傷、誹謗。嫉妒是一種情緒障礙,它扭曲人的心靈,妨礙人與人之間正常真誠地交往。
嫉妒是由於別人勝過自己而引起牴觸的消極的情緒體驗。黑格爾曾說,嫉妒是“平庸的情調對於卓越才能的反感”。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國科學家培根說:“在人類的一切情慾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頑強、最持久了。”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強時,心裡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於是就產生一種包含著憎惡與羨慕、憤怒與怨恨、猜嫌與失望、屈辱與虛榮以及傷心與悲痛的複雜情感,這種情感就是嫉妒。嫉妒者不能容忍別人超過自己,害怕別人得到自己無法得到的名譽、地位等,在他看來,自己辦不到的事別人也不要辦成,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別人也不要得到。
嫉妒是人本質上的疵點,嫉妒心強的人容易得心身疾病。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中,產生壓抑感,容易引起憂愁、消沉、懷疑、痛苦、自卑等消極情緒,會嚴重損害身心健康。其次,嫉妒心強影響大學生自我發展。不良情緒會大大降低學習的效率。另外,嫉妒心強可能使我們結交不到知心朋友。嫉妒心強的人往往事事好勝,常想方設法阻止別人的發展,總想壓倒別人。這可能使同學們想躲開你,不願與你交往。從而給自己造成一個不良的人際關係氛圍,你會感到孤獨、寂寞。
嫉妒對人的心理健康不利。一是破壞人際關係的和諧。當一個人嫉妒另一個人的時候,就不會對那個人友善、熱情,兩個人的關係必然冷淡。嫉妒的物件越多,關係冷淡的物件越多,這就給人際交往帶來極大的妨害。甚者,還會破壞集體的團結和良好的心理氛圍。二是造成個人的內心痛苦。一個嫉妒心強的人,常常陷入苦惱之中不能自拔。時間長了會產生自卑,甚至可能採取不正當的手段去傷害別人,使自己陷入更惡劣的處境。法國文學家巴爾扎克曾經說過:“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為痛苦,因為別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將使他痛苦萬分。”
克服嫉妒首先要開闊視野,開闊心胸,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強中自有強中手”的客觀規律。真正做到豁達開朗並非易事,如果正處在憤怒、興奮或消極的情態下,能較平靜、客觀地面對現實,是能達到克服嫉妒的目標的。其次要學會轉移注意力,需要積極進取,使生活充實起來,以期取得成功,並不亞於競爭對手。培根說過:“每一個埋頭沉入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工夫去嫉妒別人的。”因此,積極參與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使大學生活真正充實起來,嫉妒的毒素就不會孳生、蔓延。為了緩解自己的失敗帶來的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可以找一些理由,使自己不再嫉妒別人。三是學習並欣賞別人的長處,化嫉妒為動力。一個人在嫉妒別人時,總是關注別人的優點,忽視自己的優點。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較多地產生於周圍熟悉的年齡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採取正確的比較方法,將人之長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長比人之短。有意識地想一想自己比對方強的地方,這樣就會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復到平衡的狀態。四是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提高自我意識水平,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嫉妒是一種突出自我的表現。在這種心理支配下,待人處事常常以我為中心,無論什麼事,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後果。若出現嫉妒苗頭時,即行自我約束,擺正自身位置,努力驅除嫉妒心,會感到“心底無私天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