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教育法

    吳謝宇弒母案我分析,有如下原因:(1)他家祖上遺傳有問題,家中多人有精神病史;(2)母親在教育吳謝宇中,雖然成功,但漫長的歲月裡,吳謝宇也會在潛意識中存留很多對媽媽的不滿。所以,教育的成功不能單單看成績,內心世界的化育是非常重要的工程,顯然,吳母其教育是有問題的。加之吳母性格也有某些缺陷;(3)高智商的孩子,一定讓他們內心得到化育,否則,他們危害社會的智慧多多,而且,欺騙性非常大,這是我們教育高智商孩子平時要注意的,也就是加強德育教育,改變孩子內心世界;(4)最後一點,雖然吳謝宇是北大的學生,是超級學霸,因此而全面否定我們的教育是不對的。因為,人類的基因的改變是我們民族永遠的課題,也就是提高民族素質。我們要對青少年進行信仰教育,也是就是改變孩子內心的教育,加強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弘揚,所以,我認為黨中央的許多提法都是非常正確的,只是我們覺得遠,實際,很近。復興中華文化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

  • 2 # 未O之i

    愛的方式 ≠ 愛

    一個人的成長,其本質上是逐步社會化的過程。性格養成以及社會各種現象,都是逐漸形成的。所謂有果有因,因果相續。所以,對於惡行要防微杜漸,等到出現重大事端,就悔之晚矣。

    不由想起《易經》坤卦的啟示。

    《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堅冰至。”用今天的話說,意思是,積累善行的人家,必定會有多餘的吉慶留給後代;積累惡行的人家,必定會有多餘的災禍留給後代。像臣子殺害國君,兒子殺害父親這種大罪,其原因不是一天之內突然發生的,而是長期逐漸累積形成的,只是由於沒有及早辨明罷了。《易經》說:“腳下踏著霜,堅冰將會到來。”

    此處的善惡是相對泛指的概念,並非今人以現代漢語理解的道德意義上的好人壞人好事壞事。天下沒有不疼愛子女的父母,愛當然是善。但愛與愛的方式卻是兩回事,愛是情感,是內在的因,而愛的方式是行為,是外在的果。內在的情感只能透過外在的行為被感知。善因不必然導致善果。具體到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行為,即家長愛的方式,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則是善,不利於孩子發展的則是惡。

    更嚴重的問題是,兒童對於愛的感知是行為的,感性的,甚至完全是機巧利益的。隨著經驗的逐漸豐富,青少年對於愛有了更深的理解,但依然無法完全理性。當然,現實情況是,即使我們成年了,又怎樣了呢?!

    事實上,當父母出於對子女的愛而行管理教育時,孩子們感受到的大多數情況都並非“善”行。除非在極特殊情況下,如危險來臨之際所彰顯的無私無畏,年幼子女才有可能直接感受為父母之愛。網路上邊哭喊邊練琴邊嚎啕邊作業的影片比比皆是。令人莞爾忍俊不禁之餘,我們大都沒有意識到,其實中間都隱藏了不小的成長危機。如果兒童成長過程中長期感受到的是有“惡母”相伴,就會留下“仇母”情節。即使長大了,儘管意識中理解了當年父母的良苦用心,但其潛意識中的心結依然會以隱蔽的方式繼續泛化,一旦條件具足,這顆種子便有可能在其它方面以我們無法意料的方式釋放出來……

    因此,家庭教育要務必留意“趨勢”與“方向”,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畢竟,原生家庭不論是窮還是富,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依然是來自父母性格、情緒、價值觀、思維和行為模式等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這種影響也正醞釀在孩子的未來之中,暗潮洶湧。

    不過,另一方面,我們中間又有幾個家長對於孩子的愛是真正理性的呢?!有幾個家長不是基於對自己的貪愛,進而外化為溺愛孩子,卻渾然不覺的呢?!我們都清楚,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如意處十之八九。不順的時候需就要有較強的心理承受力,或忍耐,或化解,以度過危機。古話說“易子而教”。可實際情況是,今天的學校,今天的老師,還有幾個敢於拿起戒尺行使懲戒權的?!原因一目瞭然,我們都心照不宣,無需贅言。可長此以往,缺失了挫折教育的孩子們,哪裡還會有一點點承受能力?!

    競爭激烈的世界當然需要我們在關鍵時候逼孩子一把,關鍵時候守住底線,不妥協!但同時也絕不可因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而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就能夠理解家長的用心,進而更應該所謂“感恩父母”。注意,這徹頭徹尾地完全是兩碼事!正如小孩子只能感受到良藥之苦,卻無法真正理解良藥之良。畢竟,理解絕不是想當然的一廂情願,而需要雙方擁有相同或類似的背景和體驗。

    管教孩子要儘量做到嚴而不厲!嚴,是標準,規則。厲,是指情緒,態度。傷害孩子的,往往不是標準和規則,而是我們的情緒和態度。

    舉個數年前的例項。

    一對在美定居多年的年輕夫婦首次攜子回國。第一天晚上,四歲的女兒興奮不已,到了慣常就寢時間,依然不睡。於是,爸爸哄著孩子上樓,安頓好後又回到樓下,繼續跟爺爺奶奶家人聊天。結果,孩子睡不著,自行下了樓,爸爸媽媽勸不回。於是,爸爸不顧孩子哭鬧和家人勸阻,抱起孩子哄著上了樓,態度莊重平和,跟孩子反覆強調的是,到了時間就該遵守。安頓好後,爸爸又下樓,過了不一會兒,孩子再次下了樓,於是又哄著抱上樓。如此四輪,孩子才終於不再掙扎,順利入睡!

    其中的善與非善,已在嚴而不厲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了。

    回到坤卦文言。積善之家的“善”,是透過趨勢的觀點來強調“積”的重要,並且以“必有”來下斷語,以此提醒我們多加註意。養育子女的過程中,家長如何平衡自己愛與愛的方式,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和領悟。

    總之,我們每個人作為行為主體與道德主體的角色,須時時銘記,自己負責才是人生的重點。

    (配圖:體育中考在即,為了拿A,家長們很感激五十多歲的侯老師對孩子們下手之“狠”!——可如果是在平時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是怎麼看待高中時有些老師只說:“你們只要考上好大學就好了。”而不告訴你哪些專業利弊好壞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