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貝魚讀書
-
2 # 智慧財產權陳霖
工科生在大學除了專業課還有那些亂七八糟的課程,大學四年一些其他課程確實挺多的,就我大學那會來說除了專業課在最討厭的一個是高數,一個是馬克思,一個毛概,一個是英語,至於其他如軍事理論之外的也有。至於說益處,好處可能是能增加自己的知識面,讓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塑型。
-
3 # 小雙魚在打木箱
小學長作為一個“工”“藝”結合的包裝工程專業學生,先和你說說我們有多“亂七八糟”。全國約77所開設有包裝工程專業的學校中,我們分別在材料學院、印刷學院、機電學院、電氣學院、食品學院、藝術學院、建築學院、工程技術學院、輕工學院、包裝學院,看到這些學院你就大概瞭解包裝工程都上什麼課了吧。
當然作為工學基礎課,機械製圖、高數、物理、化學、力學、電工學我們都上,就差一門生物就大成了。人文素質類,思修、近代史、馬哲、毛概、經濟學、管理學等,國內的學校都要上,思想和理念都要把持先進性。最後的一門體育怕是讓很多學霸都頭疼,多少學霸的獎學金卡在了體育上。
學這麼多的益處。一個,這些都是理工科中最基礎的課程,是應當也是必須要知道的;另一個,知識的學習不能侷限與專業上,人文素養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小學長就立志做一隻有懂生活有情趣的魚;再一個,這麼多年的發展,任何一個學科都是極複雜和深入的,需要很多基礎知識,不然老師上課你啥也不懂,上課很累的吖。
小學長在這裡大膽猜想,您想問的是雜家的工科生(大學生)的競爭優勢(尤指就業上)
學科思維 正因為大家都學的很雜,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抓住自己學科的核心知識(區別於其他學科的主要特徵),這樣你就有了你的職業競爭力。拿我們包裝來說,無論我麼以後從事什麼職業,做什麼事。固有的思維方式會有兩點:1.去想做這件事的最本質的目的是什麼,對於包裝,最本質的就是保護,這也是我們第一考慮的;2.這件事的物件需要什麼,對於包裝,在現代發展後,包裝藝術學就是在促進和滿足新的需求。同樣,你的學科中也有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獨特競爭力。
多維競爭力 學這麼多有什麼用?最大的用處在於多維競爭。對於大多數人,只有在高中畢業後才能開始不唯分數論,開始理解性格、特長、興趣、情懷、生活方式這些都是一個人的魅力能力所在。聚焦在知識上,你學的這麼多,只要都達到一定程度(100分達到60分),那你就是60*60*60*60*???也是100分考99很不容易,但只是達到這方面的基礎水平(60分),只要你花有效時間都可以的(一萬小時定律)。你最關心的可能還是這有什麼用,知識邊界的拓展、無障礙的溝通、系統的全域性觀、知識技能的遷移,這些將成為你的王牌競爭力。
這裡是雙魚小學長,為你講述我的大學生活(´-ω-`)
回覆列表
個人並不感覺工科生的課程“亂七八糟”,相反的我倒是覺得形式上有點單一。
其實本科生的課程還是和專業很貼近的,凡是專業設及到的基礎課程都會有開設,如果感覺到亂七八糟,可能是學習的時候,沒有理清各個課程之間的聯絡,沒有把它們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從而感覺到很亂。
另外,本科的教育更像科普性質的,這種科普性質與掃盲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前者讓大學生們在大學階段可以瞭解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除此以外還有啟迪性質的意思。而到了研究生階段,所學的課程專業性更強。鑑於此,首先應該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的課程,瞭解清楚這個行業是做什麼的,其它的行業又是做什麼的,然後才能方便自己的選擇——繼續深造或者就業,甚至是創業或者改行。
愛因斯坦有一句關於教育的言論,是這樣說的:“所謂教育,是要將學校學到的知識忘掉後剩下的本領。”學校學到的知識是具體的、細節性質的,而剩下的本領則是自己透過學習後所具備的學習能力(比如總結、歸納等等)。具體的、細節性質的東西可能會忘記,而剩下的本領會內化為自己的素養,當遇到問題可以靠自己的學習能力解決,而自己積累的知識則可以融會貫通進血液裡面,透過你的言行舉止表現出來。
而為什麼說大學課程的形式還是比較單一呢?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在我讀大學的時候,語文課程變成了選修課,而與人類幸福相關的心理課程或者其他類的課程則是很少見。另外面向全體學生,針對各個學科的科普性質的課程是沒有的。站在這一角度來看,大學的科普工作還是做的太專業,科普認知面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