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瞎醬先生

    出生父母呵護,上學老師呵護,朋友找自己聊的來的,做事自己喜歡的,吃自己愛吃的,到社會上才發現,不是社會習慣你,而是你要去習慣這個社會,

  • 2 # 書之愛生活

    個人分析原因有幾個方面:

    1.獨生子女被寵慣了

    小時候被全家多個大人圍著轉,被父母視作掌中明珠,被老人追著跑著餵飯長大。

    這樣的教育難免自我中心,到了社會遇到領導批評,受不了。格力董事長董明珠說:

    “要領導哄著才能工作的人,請回到媽媽身邊,長大了再來這個世界。”

    2.現代教育的影響

    現代教育注重一身學術技能,道德方面相比技能教育重視程度弱。特別在謙虛謹慎這方面。

    孔子說:

    “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

    而一般的現代人,不如一般的古代人那麼謙虛。

    如果總覺得自己對,遇到不同意見時,就會感到受挫,不會以換位思考的方式看待問題。

    3.經歷的挫折太少

    這一代大學生從小經歷的挫折比較少,被眾星捧月般捧著長大的,長大了遇到不順利,各種壓力時,往往求助於父母,比如買房靠父母,如果父母也沒錢給,可能產生悲觀情緒。多經歷點挫折,才懂得珍惜,也就不會那麼敏感在意小挫折了。古人說,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把自己打磨成寶劍,經過歷練,內心強大,承受能力就強了。

    4.現代不良社會風氣影響,比如虛榮心

    在物質上沒有知足感,攀比心重,又沒有比過別人,就意志消沉了。

    有人說,

    當你的能力不能支撐你的野心時,就沉下來學習。

    攀比物質生活,不如攀比誰的道德水準高,誰的胸懷大,誰的技術水平高,並且虛心向高的人學習。

  • 3 # 小小搞笑會

    關於大學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分析與培養 [摘要] 激烈的社會競爭需要大學生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然而近年來大學生輕生自殺或暴力傷人的事件經常見諸報端,可見在如今的大學校園裡有相當多的學生心理素質較差,承受挫折能力不強,經不起挫折的考驗。當前,如何培養大學生承受挫折能力,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是必須認真地加以探究和解決的。 挫折 承受能力 培養所謂挫折,是指個體在通向目標的過程中遇到難以克服的障礙或者干擾,使目標不能達到、需要無法滿足時所產生的緊張狀態和情緒反應。縱觀我們的生活,挫折在我們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會存在,學會承受挫折也是人生的必修課。然而,在經濟日趨發達的今天,有許多人經受不起挫折的考驗,這個問題在當前的大學生群體中尤其突出,據相關資料顯示,全國大學生中近四分之一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經不起挫折。大學生肩負著建設國家的重任,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下面我根據一個案例的分析來探討培養大學生承受挫折能力的方法。學院某系的一名女大學生,目前是二年級的學生。據該女生說,她來大學兩年了,但是在這兩年中,她面對了許多挫折。在她以前的讀書生涯中,她一直都很優秀,每年都擔任班幹部,是老師的好助手。但是在大學裡,她讀的是音樂,由於沒有從小學舞蹈,肢體的軟度不夠,儘管她很努力地學基本功,但是在專業上還是與許多同學有很大的差距。另外,她說到,在剛進大學時,她曾競選過班幹部以及一些社團的幹部,但是都落選了,這讓她感到很失落,覺得自己很失敗。 漸漸地封閉自己,開始不合群,也很少參加集體活動,與中學時代的她判若兩人,現在她對未來感到很迷茫。從該女大學生的陳述來看,一直優秀的她在大學生沒有能體現出來,許多事情沒有像她所想的那樣發展,於是心理素質不強的她在內心產生了極大地心理落差,多次競選幹部的失利使她的自信心被摧毀了,一種強烈的挫敗感佔據了 她的內心世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自卑的心理,用沉默寡言來逃避現實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她的挫折承受能力很薄弱,在挫折面前無法以樂觀、積極的態度應對,這樣就影響了她在大學裡的發展了。上述雖然只是一個女大學生的案例分析,但是在大學校園裡,這樣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當前的大學生自殺的個案屢見不鮮,其中很多人就是因為無法承受挫折,在心裡積澱著許多的苦悶,從而選擇自殺這種方式來逃避現實。這樣的行為給家長、老師、同學、社會帶來了無限的悲痛和遺憾。根據這種現實,我們可知當前許多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差,承受挫折能力薄弱。因此,培養大學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工作就顯得十分的需要和迫切,那麼該如何地培養大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著手:

    第一,正確地認識挫折

    大學生正處於意氣風發的青年時代,做事情易衝動。當今各種競爭激烈,大學生面對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大學生要學會正確地認識挫折,不要把挫折看作是擋路石,而要把它看作一塊墊腳石。大學生應認識到挫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能正視挫折的存在,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就會戰勝挫折的。可見,大學生能正確認識挫折,那麼面對挫折時就不需要畏懼了。

    第二,加強自身修養,勇於實踐

    當前大學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除了要具備較高的知識修養外,也要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道德修養,做到主動、自覺地將自己置身於充滿矛盾、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去磨練,向生活學習,而不是逃避社會現實。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積極主動的適應,勇敢頑強的拼搏,不斷的磨練,會使人的心理更趨於成熟。大學生從這方面去鍛鍊,可以達到培養、增強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

    第三,增強自信心,不斷地完善自己

    眾所周知,挫折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是承受挫折能力卻是因人而異的,不同心態的人所應對挫折的態度也是迥異的。要培養大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就要求大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和高度的自信心,它們是人生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一般來說,自信的人,挫折會使他們越挫越勇;而缺乏自信的人則會因為一次的挫折而掉下泥潭中無法自拔,一蹶不振。古人云:“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在與挫折的較量中,往往是意志堅強和自信的人成為最後的勝利者。由此可以知道,在培養大學生的承受挫折能力時,增強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形勢告訴我們,當前大學生不僅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識技能,還應具備健康的個人體魄和心理素質,具有與各種困難和挫折做鬥爭的能力。

  • 4 # 葉志良8

    這主要是父母從小把他寵壞了,什麼事也幫他們做,總為孩子遮風擋雨,這是好心做壞事,結果孩子什麼也不會,受不了一點錯折!

  • 5 # 北飛鴻2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環境兩個因素。現在的大學生,多是90後,00後,那個年代,中國計劃生育,在城市多數家庭就只養一個孩子,農村一個家庭一個孩子也不少,兩個孩子家庭反而少了。就家庭因素來說,父輩太溺愛,孩子是父母的命根子,在物質上過份滿足,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沒有從小養成吃苦耐勞,自立,自強思想意識,沒經受人生的挫折。二來沒有兄弟姐妹,又和其他孩子交往少,從小生活圈子小,養成自閉自大的習性,接觸社會少,沒有愛心培養,團隊精神差,動手能力不強,為步入社會埋下隱喚,沒做好心裡準備。進入大學後,離開父母,學習,生活靠自已打理,有的孩子辨別能力差,放鬆學習,受不良風氣影響,思想不健康,加之,生活環境改變,一時難以接受新環境,處處看不順眼,自私自閉,沒有朋友,獨來獨往,心事無處訴說,積於心裡,終有爆發之日,誤入岐途!等明白之時,為時已晚,失去的難以追回,悔恨不已,只能如此選擇絕路!

  • 6 # 手機使用者76186690309

    現在的大學生承受能力差的因素很複雜,但主要的有下列幾點:

    一:現在的孩子大多受父母的呵護長大的,從小到大很少遇到委屈與挫折。

    二:進入大學後面臨就業與成家雙重的壓力。

    三:好勝心強不甘失販與落伍,由於社會競爭激烈化的壓抑,優秀的學子在此階段可能會出現反差現象。

    四:高消費時代帶來的經濟壓力。

    五:父母缺少對孩子的溝通與開導。

    所以這五點是大學生承受力差的主要因素,老師及家長應多關注學生的行為變化,儘早使學生樹立健康的心理與處事的心態。

  • 7 # 神無牛奶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就像大雁南飛一樣。過去的人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是因為他不這樣做,就沒飯吃。長久以來,人們形成了病態的心理,覺得人才是折磨出來的。當今社會,只要是家庭不是特別差的人,可能不吃你那一套。注意,這種情況正是出現在大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這才是正常的人際交往。不能說你地位高你就對,你有錢,我就要服你。

  • 8 # 96年的小夥子

    第一:家庭環境的影響。父母、兄弟姐妹間關係的和睦、敵對以及溺愛等,導致從小至今的心理狀態;

    第二:校園環境的影響。同學之間、與老師之間的關係,從小不被承認、被冷落等都容易造成現在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

    第三:自我因素。從小沒受什麼挫折,即使有都會有人幫你解決,而到了大學都要自己去面對;自我封閉,經常蝸居在宿舍,不願參加宿舍、班級、社團活動,朋友少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生必買的東西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