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生翻滾吧
-
2 # 青石橋賣魚的湯姆
能考上名牌大學,是一件值得羨慕的事情。我認為,能考上名牌大學天賦和努力都是不可分的。一個孩童,從7歲啟蒙,到走入高考考場,需要經歷整整12年的時間,這12年裡,每一天都不能放鬆。這是一個越來越艱苦的時代。
我想說的是,雖說絕大多數孩子都這樣努力,但是僅有50%的孩子能上普通高中,上了普通高中的孩子僅有30%左右的孩子能上本科,上了本科的孩子僅有2%左右能被名校錄取,這是一個很殘酷的資料。誰不期望自己身上打上名校的印記,在今後走得更暢一點?誰不期望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在名校當中度過?但是,清北浙交復這類C9高校每年能收多少學生,川山吉這類綜合大學二類名校每年又能收多少學生。有一個數據,同齡人中能上211高校的僅為千分之四,兌且多數211高校已經不能算是名校了。
要想考名校,從小就要從骨頭裡知道,我必須認真努力地學習。這很不容易,對於一個剛7-8歲的孩子來說,要嚴格地管理好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之後,要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要不斷地“溫故而知新”。有很多人,假裝很努力,每天學到後半夜,但是這種假裝能騙父母,能騙老師,甚至能騙自己,但是騙不了高考。高考競爭很激烈,那麼這個準備過程就必須具有高的效率,而從小時候就要為高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要想考名校,天賦也很重要。智商應該屬於中等偏上以上,但是智商除了遺傳外,還需要後期的鍛鍊。
總之,想考名校,很難。
-
3 # 陸中隊
先說一下本人的情況:2011年參加安徽省高考,理科成績 571分,超當年一本線34分,未被任何大學錄取;復讀一年,2012年高考656分,超一本線112分,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錄取,目前就讀本校法律專業研究生(中間經歷轉專業、參軍)。
復讀之前,我頂多也就是普通一本的實力,不敢有任何奢望;經歷了一年的沉澱,我有幸成為了江澤民、錢學森、李政道、黃旭華、吳文俊等一大批政研學領域大佬的校友,站在了更高的平臺上,擁有了名牌大學的標籤。
天賦,也許我有,但在2011年以前沒人這麼認為;但是努力,我有,它讓我有資格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學生。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考上名牌大學,也許天賦重要,但對於更多像我一樣的普通人,努力更加重要。
-
4 # 風雨無阻wind
如果天賦指客觀條件,努力指主觀因素。那麼努力是肯定要有的,而客觀條件決定了上限,這裡包括教育資源(重點高中,名師,家教,課外輔導,超級題庫),家庭資源,人脈資源等。
-
5 # BWanger軟體開發達人
名牌大學的界定很重要。要考上清北,或者其它C9的熱門專業,必須靠天賦,只有努力是不夠的。其它985、211名校,努力、天賦各50%。
能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一般從小學開始,就有非同尋常之處。他們平常作息與正常人無異,學習時間也不長,但考試每次都名列前茅。
很多人有一個誤區,就是學區房,花大幾百萬,買幾十平米學區房,只為上一個好學校。我相信,這中間大多數人的清北夢成泡影。優秀的人,即使在郊縣的非重點高中,同樣能上清北。
同事的女兒,小學、初中乃至高一,都堅持學鋼琴,每週到中央音樂學院上一個半小時的鋼琴課。每天都回家,也不上課外輔導班,最後被北大錄取。這就是天賦。她父母只是讓她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僅此而已。
有的家長為了望子成龍成鳳,往往片面地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幼兒園就開始給孩子加壓。我認為大可不必。
辦公室一同事,很不得給其子報十個班每週,生怕把知識點遺漏了,自己週末無休閒時間,兒子也很辛苦。結果高中勉強考上,高考只上了本科線。
以北京的高考,只要從小認真聽老師講,自律,一本是小菜,壓根沒必要費那麼大勁。
天賦不好,課堂的基礎知識掌握起來都費勁,上輔導提高班有何用?還不如學好基礎,平均每科70%,輕鬆上大本。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是那塊料,再用力也沒用。很多人起步很好,小學初中都不錯,卡在了高中的後半段,關鍵的衝刺階段倒下了,成績無論如何都停止不前,還會倒退。這不是孩子不努力,天資如此,誰也沒辦法。所以家長盡最大努力做好後勤保障,不要給孩子提出過多要求,自己怎麼樣,總能有個客觀的認識,何必為難孩子一定要超越自己?
回覆列表
一個人的成功百分之八十靠自己努力,還有極少的人也是有自己的天賦,所以你的問題就是什麼事都是要靠自己去拼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