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首義復興

    在大學讀書期間,只能先讀一個專業方向,然後,可以根據“教育部”的相關:選修第二專業,課程修滿後:再拿一個第二學歷(如果是讀的第一學歷是本科,第二學歷也是本科!就是“雙學士學位”)!修第二學歷的是你所在的城市,有幾所大學互相承認對方學歷和課程學分!如果修自己學校的第二專業,就沒有前面說的問題!

  • 2 # 艾米麗艾拉

    大學裡當然可以報考第二個專業,就是通常說的雙學位。不過要好好規劃一下。

    一般而言,如果你不是特別天才,同時修兩個專業難度是非常大的,大到一般人都難以承受。

    這是因為,大學課程的設定和學習時間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時間資源來安排的,經過幾百年的不斷實踐和改進,已經是無限接近極限了。就是說,對大多數學生來說,要修滿所在專業的所有課程,達到優良以上的成績,基本上是要消耗掉所有的時間資源的。如果時間不夠或是人為減少,幾乎可以肯定很難保證學習質量。對於大多數用功的學生來說,每天起早貪黑都不見得取得好成績,更何況還要扣除勤工儉學、參加社群活動和談戀愛的時間。

    所以我不建議在本科期間去修第二學位,除非你精力特別旺盛,時間特別充裕。人的能力有限,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好份內的事情是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

  • 3 # 明明如月學長

    作為研究生剛畢業的不久的老學長,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除非你精力旺盛,除非你非常有天賦,否則不建議輔修第二專業。

    是否可以“雙專業”

    高中考大學只可以選擇一個專業,但是大學裡符合條件的學生可以選擇輔修第二專業。

    一些學校對修第二專業有要求,比如要在第二個學期才可以申請,本專業基礎課要達到良好以上等;有些學校要求自己專業不能掛科,才允許輔修。

    報兩個專業的結果

    作為經歷了大學和研究生的老學長,在此負責任的告訴大家,絕大部分選擇雙專業的結果不會“雙輸”,就是其中一個專業基本“廢掉”。

    有極少數非常聰明的而且多半是名校的學生選擇雙專業讀的還不錯。

    其中兩個有代表性的例子:

    本科期間有一個學生,認為英語學的好有優勢,輔修我們專業(英語專業),平時很少來上課,期中期末來開始,大多數都沒及格,最後放棄了。

    研究生期間認識一個關係不錯的本科學弟,自己專業學的都不是太好,頭腦發熱去輔修了一個“感興趣的專業",平時身處社團社長等職務事情比較多,最終輔修的第二專業沒怎麼跟得上,最後放棄了。

    雙專業的必要性

    『1』大多數學生並不是選的專業少而找不到好工作,而是連自己的專業都學不好才找不到工作的,這部分學校再輔修第二專業,非常容易“雙輸”,兩個專業都學不好。

    『2』樣樣都知道,樣樣稀鬆,還不如精通一門。可以多瞭解一下非名校的普通本科學生大學期間的學習狀態,能學好自己專業就非常不錯了。

    『3』關於興趣問題。有些人可能認為上了大學發現對其他專業感興趣,又無法調專業了這種情況下輔修應該合情合理吧?感興趣真的未必能學好,如果真的非常感興趣,如果你認為自己很聰明,認為自己精力旺盛可以考慮。

    『4』就業的時候主要看你專業。除非你兩個專業都非常突出,這種情況非常非常少,否則你第二專業給你帶來的優勢並不大。大學找工作,人家重點看你自己的專業學的是不是特紮實,是不說有很多省級或者國家級獲獎等。其他專業只能作為一個錦上添花的東西。

    我的例子:我本科英語專業,對計算機感興趣,大部分課餘時間都在搞程式設計,本科拿過省級軟體一等獎,做過一些專案,最後跨考到計算機專業研究生,現在在一家大陸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工作。

    我本科期間沒有輔修計算機專業,現在反而覺得很慶幸。如果真的輔修了第二專業,大學幾乎沒有啥課餘時間,而且反而因為選擇了這個專業上專業課覺得枯燥。

    如果真的喜歡可以考慮去旁聽,但是如果輔修就要上很多專業課,就要面臨期中期末考試,並沒有那麼多課餘時間去學程式設計,去做專案。去參加比賽。

    總結

    儘量選擇專業的時候就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就業來選擇。

    對自己的能力和精力要有一個客觀的評估。

    大學裡真正把自己專業學的非常紮實的都是少數,能修好兩個專業的更少。如果你並沒有非常聰明、如果你並沒有特別大的毅力,儘量不要修第二專業。

    就業而言,最終要的是看你學校怎樣,然後看你求職的這個專業學的怎樣。

    如果你第二專業學的都不如那個專業的中等的學生,修這個專業的意義何在呢?

    哪個專業就業較好的都是這個專業最拔尖的一批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準大學生需要作哪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