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帥小西De

    作為年輕老師,我們討論較多的是其中"要制定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專門管理規定,確保教授全員給本科生上課。"在學校教育改革中,老師被劃分為常見的3種崗位:科研崗、教學崗、科研教學崗。哪怕你是年輕老師,選擇的是科院崗,同樣有教學的任務,每年必須達到多少課時,才能參與評職稱。當然,科研崗的教學任務不重,一年1-2門課程就可以完成,相對來說文章、課題的壓力較大。

    許多人說大學擴招後,學生特別多。可不少家長不知道的是,學校老師也在擴招,尤其是校聘政策實施後,一次性招多個年輕博士,在3-5年的考核中完成任務才可以留下,否則就得走人。可這3-5年總不能只搞科研,不上課,對吧。這樣的結果就是大學課程不太夠老師升職的需求,不少老師只能透過做本科生的班主任來間接完成教學任務。之前學院班主任報名的時候,7個指標有20多個老師報名,很激烈啊...

    小西覺得,教授授課的確是好事,他們的課堂教學根據已有的知識拓展的特別好,尤其是一些個人經歷的穿插,讓課程有趣生動。新來的講師,不少還是跨專業、換方向的,對自己系的課程不熟悉,剛到就上課的效果不是特別好,自己也是邊學邊講。我感覺,這個<通知>之後也許各個學校會釋放出年輕老師的授課壓力。

    不少人也許不知道清考的意思,在大學掛科中不少學校是沒有補考的(只有重修),部分學校的學生在期末考試、補考都沒透過,不允許重修時,學生只能選擇畢業前額外的一次機會-清考。對於即將畢業還有掛科的同學,清考是極為關鍵的一次考試,學校為保障就業率,甚至會提前給答案,保這些同學順利畢業和工作。

    其實,在15年以後不少學校已經取消了清考,要求學生參與重修,並透過相應的考核。畢竟大學的培養還是得負責,給社會輸出合格的畢業生。就小西自己讀書的經歷來說,90分需要花不少的功夫,可一門課程60分真心不難。除非某個老師出題"變態",才會導致某個學科掛科率過高。

  • 2 # 說文寫作

    “大學病”早應該治一治了,否則的話,有多少孩子毀在這四年大學生涯中啊。試想一下,幼小初高,至少十二年的時間,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為了學習為了成績,付出多少,只怕難以算清楚。

    特別是上了高中生,整個生活的節奏就如同開了掛似得,快到了極致,甚至連吃飯洗衣的時間,都得擠出來。

    如果說,出生在河北河南這樣的高考大省,就得更加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夠考入理想名校。高中生活,特別是高三,讓人脫層皮,都不為過。每天天還未亮,學子們就起來開始學習,每天夜裡十點了,學校已經媳燈了,依然想多學會,趴在被窩窩裡拿個小手電,在那偷學。

    這樣的事情,太常見了。

    可是,到了大學,一切就變了!

    大學,成了無數高中生嚮往的天堂。很多學生認為,到了大學,就可以肆意揮霍青春,不需要再早起,不需要再上晚自習,甚至有些課不想上,就可以直接逃。

    至於說分數嘛,不需要太高,只要考夠六十就行了。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後,在這種心理推動下,失去了求學的動力。

    大學,可以說是真正學知識的時期,也是成長的飛速時間。然爾,太多大學生被那種畸形觀念影響,於是,忘記了自己高中三年是怎麼拼的怎麼搏的,紛紛開始瘋狂玩了起來。

    結果呢,勉勉強強考了個60分。

    這真的是自己追求的目標嗎?

    難道說上大學,只是為了拿個畢業證書嗎? 這於自己,於國家,都是天大的笑話。

    如今教育部發文,勢必會使很多大學生開始注重知識,開學好好上課。同樣,對於學校而言,也會嚴格學生考勤制度,以及課程質量安排。

    取消清考制度後,會讓那些抱有僥倖心理的同學,不再抱有幻想。開始腳踏實地學習,而不是幻想著畢業時再補考,反正基本上也讓打小抄,於是呢,接著混日子,各種上網打遊戲,荒廢了青春和學業。

    這樣的制度早就已經實行了。

    良性制度,必須強行實施下去,同時還要制度具體細則,真正在各院校落地生根,這樣一來對學生,對家庭,對社會,都是非常有利的。

  • 3 # 繆老師妙筆生花

    加強本科教育,提高課堂管理,嚴抓論文質量,完善評價體系。

    如果要一句話說清考,我會說徹底取消清考,首先要完善評價體系。上面的24個字,就是教育部這次《通知》的核心內容。之所大家對於“清考”兩字如此敏感,是因為《通知》中對於清考的表述是最清晰的,最接地氣的,直接用的是“堅決取消”的字眼,而其他的各項內容相對來說不容易量化,有待出臺各級實施細則來規範。

    (想輕鬆畢業,變得越來越難了)

    什麼叫清考呢?補課、重修、全部用盡,在畢業前來一場徹底的未過科目大清盤。對於學生而言,絕大多數人無非是為了拿證而已,對於學校而言,絕大多數學校無非是為了畢業率、就業率提升。

    要想徹底取消清考制度,需要首先完善幾個評價體系:

    國家對於大學的評價:取消清考制度,如果對於教育管理部門對大學的綜合考量有負面影響,如何保障大學積極參與,並且不放水?

    大學對於教授的評價:如何建立公正客觀的評價體系,既保證紙面上的上課數量,又保證上課的教授不會照本宣科,讓上課的學生學有所得?要不要讓學生參與對教師的評價,如何量化?如何對應獎懲措施?大學對於教授考核不考核掛科率呢?

    社會對於學生的評價:取消清考,那麼掛科一定數量必然拿不到證,而我們的就業體系中,很多用人單位和體制內對於無證的學生是不接受的,這一點不用我說,你也知道的。

    (打造高效、高質的課堂是重點)

    加強本科教育這一點,近些年教育部一直都在提。因為本科教育是整個高等教育階段的基礎,打牢夯實絕對不可或缺,而大量的本科擴招,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教育資源,很多大學的師生比嚴重失衡。要知道本科學生質量、師生比都是國際上對大學進行綜合排名的參照標準。

    我們的本科教育現狀是什麼呢?大量的本科生因為K12階段的填鴨教學和被動學習,到了大學甫一擁有自由空間和時間後,難以自控,加之本身缺乏對於未來的規劃和職場認識,導致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的無效消耗,確實可惜。

    (論文的管理更加嚴格,學術造假越來越難)

    提高課堂管理這一點,應該也不新鮮了,要求教授授課本身在很多大學都已經開始實施一段時間了,但是實際效果如何呢?繆老師不得不說,是打了折扣的,很多教授本身就不喜歡給本科生授課,上臺五分鐘,交給博士生繼續授課的不在少數。

    此外大學課程的設定,不得不說是有些問題的,在很多應用型專業當中,大學所教授的內容與社會所應用的內容形成了巨大的差別,落伍的很,很多大學畢業生一走進職場,發現很多知識和技術要從頭學過,這不得不說是現存很大的問題。

    (清考?不存在了!)

    《通知》當中,“淘汰水課,打造金課”是指向提高課程質量,“增加課程難度,嚴格要求論文”是指向提高畢業生質量,所有這一切想要落到實處,必須首先規範完善評價體系。

    教育的改革,一直全民關心的大問題,很多政策的出臺,給人“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感受,高等教育的改變,源頭在小初高,甚至在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當中。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看到教育部和各省以及大學出臺相應的實施細則。那時再來評判得失,也還不晚。

  • 4 # 職業規劃師Vivian

    先從學生對課程評價做起吧,據說還有老師把課本拍照粘到PPT上,上課照著念……學生睡一覺起來問,講到哪裡了?旁邊人說就是XXX頁XXX行! 就這麼講課,學生能學會才怪!再不就是多大名頭的老師,普通話一句聽不懂,還給學生上課,學生表示一學期結束,不知道老師講的是什麼……

  • 5 # 熊丙奇看教育

    取消“清考”制度是希望大學不要給學生“放水”,以此提高本科教育質量。但只發文解決不了學校培養不嚴的問題,還必須改革對教師以及對大學的評價體系。尤其是取消對高校的就業率統計和評價,建立新的評價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體系。

    中國大學為何有“清考”制度——“清考”是針對考試不及格、補考也不及格的學生在畢業時提供一到兩次考試的機會,考過後發畢業證書,其出發點就是讓大學生能拿到畢業證書。這一制度設計,與中國教育部門和社會輿論用就業率來考核、評價大學辦學質量有關,為提高就業率,很多學校就圍著就業率做文章,包括大四這一年,變為“就業年”,讓學生去找工作、進行就業實習,這一年開設的課程,包括要求學生必須完成的畢業論文(設計)環節,都對學生開綠燈,直接導致大學教育縮水,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對很多學生來說都是敷衍對待。另外,為提高就業率,讓學生找到工作,學校也不希望學生的成績單不好看,甚至拿不到畢業證書,因此,考試要求不高,學校還想辦法讓透過不過的學生儘量透過。

    提高本科教育質量,就必須扭轉本科教育只看就業率的導向,應該關注給學生貨真價實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杜絕“水課”,才能提高考試難度,嚴格辦好畢業關。

  • 6 # 楊永厚說教育

    大學教育質量特別是一般非重點本科及二本學校是近幾年來社會比較關注和意見較大的熱點問題。

    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迅猛,數量增加,規模擴大,普及率不斷提高,這是好事。但隨之而來的是如何保證本科畢業生的質量、保證大學的教育質量等問題也隨之出現。中國高校管理大多實行的是“嚴進寬出”的不成文的做法,學生進了大學門,基本上都可以畢業拿到畢業證。當然不否認一些重點知名大學對學生要求還是很嚴格的。而一般大學對學生還是比較“仁慈”的,掛科可以補考,不行在畢業前可“清考”。這就導致一些學生在校不好好學習,教師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結果是有部分學生既無高分,又是低能,用人單位詬病不斷。

    教育部出臺大學本科教育質量及教學管理規定,其意就在於改變目前本科教育教學管理過鬆不嚴、畢業生質量不高的狀況,不論對國家、社會、家長、學生來說都大有益處。現在的關鍵在於,大學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這些規定,從抓教學管理各個環節入手,特別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監督管理,嚴格學分、考試、畢業等制度,不給“混日子”靠補課等矇混過關的學生任何空間,確保“嚴進嚴出”、質量提高。

  • 7 # 微雨潤苗

    教育部堅決取消“清考”制度?關於清考,每一個大學生都耳熟能詳,但很多沒上過大學的“吃瓜群眾”看到“清考”這兩個字之後可能會在心裡打上這麼一個問號:“清考”到底是什麼東東?

    傳說中的“清考”,指的是一名大學生在大學四年當學渣,一門功課在期末考試的時候“亮紅燈”了,而他在補考的時候也是“黴神附體”,還是沒透過。在這種情況下,這名學渣所在的大學又不允許該生重修這門功課,或者在給這傢伙重修功課的前提下還是無法透過考試,那麼就在該學渣畢業之前,這所高校會再一次給這名學渣一次考試的機會,讓其“順利”畢業,這種畢業之前的考試,稱之為“清考”。

    “清考”制度,對大學生而言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一種舉措,有了“清考”制度,一些大學生可以“心安理得”地混日子——“沒關係,就算掛科了又怎麼樣,不是還可以在畢業之前‘清一清’嗎?”在這種思想的慫恿下,一些大學生養成一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學習態度,對於能否順利畢業,他們是沒有“後顧之憂”的,於是,在這個群體當中產生一種“60分萬歲,61分浪費,59分慚愧”的奇葩論調。

    大學生考試,真的可以考得如此精準?多考一分浪費,少考一分慚愧?對於這種學習態度的大學生,相比很少會有用人單位搶著要吧?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意味著失業,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種“佛性思想”在作祟。“清考”制度的取消,對大學生的學習態度起到一種強有力的倒逼作用——你考試不及格,掛科之後補考又無法透過,不好意思,你不能畢業了!不能獲得學位和學歷對大學生意味著什麼,我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當然,提高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需要取消“清考”的倒逼,也需要在完善評價體系的浸潤。

    首先,高校要為本科教育注入鮮活的“血液”。很多大學教師,都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應付課堂,讓大學生在課堂上幾乎很少有比較大的收穫。大學課堂上,大學生低頭看手機、埋頭打呼嚕的現象在一些高校並不鮮見。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大學生的自律意識不高,學習積極性很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一些大學教師的教學質量實在讓人不敢恭維,說其是“催眠曲”可能有些偏激,但這些大學老師在課堂教學的“營養”方面確實有待提高。

    其次,高校要在大學生畢業論文的指導、撰寫和稽核上要“做足功課”。畢業論文,必須和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方向接軌,而不是為了完成寫論文的任務而任由大學生去搞“天下文章一大抄”。讓大學生的論文能夠在畢業之前為大學生的就業前景“解渴”,不僅大學生本身思想要高度重視,高校對論文的評審機制也要補全短板。譬如一些大學生請社會上專門寫論文的“槍手”代替撰寫學士論文或者碩士論文,這種現象既非常普遍,又非常可怕。如何堵住這種“旁門”、“偏門”,大開大學生自己撰寫實用論文的“正門”,在這一個方面,高校要在制度上“對症下藥”,我覺得相當有必要。

  • 8 # 凌源華圖

    這是以及件好事。 這樣能夠提高大學畢業生的質量,也能夠為社會培養更多人才。

    現在很多大學都不注重學生課上的教育,有的學生可能一學期都不知道這們學科講的是什麼。一個學期都指著最後快期末老師給題,背下來,甚至做小抄。不是很嚴肅的對待考試這件事。因為心裡都知道,即使掛科了,也有很多辦法能拿到畢業證。

    取消清考,能夠讓大學生們對自己的大學生活重視起來。也會讓大學文憑變得更有含金量。

  • 9 # 上啥班App

    我個人是舉雙手雙腳支援這種規定的,“嚴進嚴出”的教育體制有利於為我們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

    1. 透過執行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可以保證大學授課的嚴謹性。在之前的大學,老師有些靠關係進入大學授課,上課就是念課本,學生逃課層出不窮,既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又浪費了國家教育資源,同時也讓大學生對在大學學習失去了期待。新的政策落地後,學生可以學到更專業的知識,得到更好的教育,讓大學成為理想中的象牙塔。

    2. 加大考核力度,嚴進嚴出可以保證學生在校期間努力學習,不荒廢4年時間。很多大學生在透過高考的獨木橋之後,感覺自己來到了自由的大草原,因為不管如何混,最後都可以拿到畢業文憑,大不了清考的時候作弊,所以很多學生大學四年沉迷遊戲、沉迷追劇,荒廢了最好的學習時間。嚴出政策實施之後,學生會有壓力,最起碼專業知識的學習是有相關保障的。

    3. 取消“清考”制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高考可以復讀重來,到社會上,公司和客戶只會看第一印象,取消清考,讓學生為自己的日常行為負責,培養學生為結果負責的心態,這個是非常必要的。

    4. 最重要的一點,對於社會來講,此項政策的實施,將會讓更多學生在學校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同時也會讓學生明白,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大學期間的學習是步入社會最好的鋪墊。不至於像現在一樣,名校出來的學生毫無能力,只不過混過了四年而已。

  • 10 # 研究生指南

    作為一個大學老師,12年間,抓過學生不及格,但是,二考,基本沒有不過的。所以,還真沒有聽過“清考”這個說法,在大學裡也沒太留意這個事情。這次教育部發文,打聽了一下,才知道“清考”是什麼意思。就是到了大四畢業前夕,將學生重修都不及格的課程再考一次,當然,難度一般可想而知。這個制度,說白了,就是各個高校放了學生一馬,讓學生能夠順利畢業。

    瞭解這個制度之後,我是非常贊成取消這項制度的。

    雖然沒有抓過學生重修還不及格。但是,根據我的經驗,如果一個學生重修都不及格,基本上,可以說,這是個差生,而且,不是學習差、智商差,而是態度太差。因為二考本身就比一考要鬆一些,重修,更不會特別難為哪個學生,但是,即便這樣,考了幾次還沒考過去,只能說是這個學生本身有很大問題。

    所以,學校和老師,沒必要放鬆要求,降低標準,就應該堅持大學的標準。

    讓這樣的學生拿到畢業證,都對不起這所學校。

    當然,我也有個小小的建議

    希望教育部在統計就業率的時候,把沒有順利畢業,沒拿到學位證的學生單獨計算。這樣,統計口徑上,會有些差別,各個學校推進“嚴出”政策的時候,也會少一些顧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生活輕鬆無壓力,大學生就應該混吃等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