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om媽話職場a育兒
-
2 # 職業規劃黃老師
這些人主要是“人在大學心思不在大學”,沒有把心思用在學習上,整天玩手機,打遊戲,虛度了美好的大學時光,啥都沒學到,沒有改變!
-
3 # 網文作者夏少斌
可能他已經神遊海外了!
現在的大學生,很多人認為考上大學,就不認真學習了。他們覺得上了大學就解放了,可以不用看書了。整天不是忙著打遊戲,就是忙著談戀愛。一門心思沒在學習上,都在非主業上浪費時間。
他們的精神狀態,已經不在學習上了。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不知道明天該做什麼。就這樣迷茫的過了四年,畢業就馬上失業了!
-
4 # 輔導員老範
一、一個人的思維、處事方式,是由個體心理機制決定的。
簡單說,每個人的心理特徵,都是相對穩定的,但又各有區別。每個人性格、對待事物的看法、解決問題的方式都不同。
二、上了大學,不意味著心理機制向好轉變
不可否認,上大學,確實可以接受很多知識,啟迪很多思想,其中就包括你提到的做事風格。
但是,有的人可能對好的思想,就不接受,反而認同偏激的東西,所以他的處事風格可能更差。
三、沒有上過大學,做事風格不一定就不好
有很多人“天生”明事理,守法律,重道德。因為他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就好,三觀就正,所以沒上過大學,辦事非常明白,容易讓人信服,發展也很好。社會上,這種型別的人非常多。
四、接受再高、再好的教育,如果其內心是扭曲的,或者所持觀念是偏激、不正確的,其做出來的事,一樣會讓人反感。
因為,知識不等於文化,不等於道德,不等於內心世界的純淨與高尚,同樣,知識不等於處事風格和能力。
但知識能夠做上述轉化,前提是,這個有知識的人願意用知識提升自己。
-
5 # 萬水千山111
一個是這個人本來就笨。死記硬背知識的能力不錯,實際沒有什麼智慧——知識不等於智慧呀。和這種說法有點類似:智商高,情商低。
二是學校裡的知識嚴重脫離實際。類似於這句話: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故作高深、故弄玄虛、聳人聽聞、雞蛋裡頭挑骨頭、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理論反倒贏得很多人的喝彩。實際上:大道至簡;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平凡的語言倒沒有人聽。有點走火入魔、有點象牙塔、有點扭曲、有點無限拔高;95%的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天天宣傳,有些糊塗人就以為這種宣傳是普遍要求。
說實話,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也不用看太多的書,同一內容的書基本不用超過五本。一本收穫很大,第二本還可以,第三本收穫就不大了。反之,一個不太聰明的人,不看書還是一個頭腦簡單的正常人,越看書反倒變成了書呆子。好的教音培養人才,不好的交易扼殺人才。假大空的教育、死記硬背拔苗助長的教育、理論嚴重脫離實際的教育沒有任何好處。中國的學生出國留學的太多了。
-
6 # 公議屬祝光榮
是那些人為了討好巴結“標準答案”馴化成反客觀世界的真實存在狀態就是真的“聖人之言萬能”上去儒生化的原因所致!長期使用儒教國學語文那種不以客觀的實事存在為依據的無根無據憑空假設東西去妄圖統治與主宰百姓的思想也想統治與主宰事物玄變運動著具有作為功能的結構共同體而使用“知識點”就自以為自己是真理掌握者而可以去教化別人也只能用“知識點”作為真事而展現出來的幼稚可笑的思想意思流而冥頑不化弄認定的照搬照抄照套事情而自己不去作為真事來實踐檢驗驗證“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以書為證”是否能用?淪落成“書呆子”了還自以為自己是無錯無過的正確人而無論怎麼樣都是正確的如同皇帝一樣是金口玉言別人都得服從自己所說的話而變成了巨嬰狀態!……
而“思維”與儒教國學語文無關!那是使用中文語文表達事情玄變必須要透過客觀實事存在為依據地探究與探討實事存在真相生成認識客觀世界的真實存在狀態是各種各樣特性不同各自攜帶著自己特性組闔成共同體結構內部的自然法則生成內動力源有多源交叉矩陣具有不同作為功能的“相”生成“多維時空變化”的“維運動與微運動”闔成的多維運動的“維”而人的思想得去主動求知來獲得真知卓越見解簡稱“通識教育”才能獲得“思維”的!所思所想人人都具有而怎麼使用自己思想各不相同才是客觀世界的真實存在狀態!本源如此。開放與封閉及綁架狀態下是有不相同的後果的後果自負!
-
7 # 紅磷極光
人的思想和思維是在接觸了外界的刺激以後才會產生變化的,如果一個人被保護起來,被外人干預使其不受外界的刺激,那麼很可能就會導致此人思想思維上的不成長、不成熟。
因此,不說上沒上過大學,即便出社會了、三十多歲了,都可能有人思想思維還像小孩一樣,即所謂的巨嬰,因為他雖然三十多歲了,但家庭對他依然像照顧小孩一樣,方方面面無微不至的照顧,社會上任何的刺激都被阻擋在家庭為他撐開的保護傘以外,他的思想從來沒有受過社會上現實中殘酷的影響,仍然停留在年幼時期的無知。
所以說,並不是每個人上過學或者到了一定的年紀就一定會思想變的成熟,還得看其是否有過經歷和困難讓其成長起來。
比方說有人雖然上了大學,父母每個月都給予充分的生活費,他不愁吃不愁穿,而在校的生活中,他又把自己蜷縮起來,不願意與人交往,不願意與人溝通,每日的生活僅限於教室、食堂和宿舍,並沒有在這個開放的校園裡獲得不同於以往求學時期的體驗,而是主觀的限制自己行為,保護自己不受新事物的刺激和影響,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思想和思維很大可能仍然時停留在初中或者高中的水平。
-
8 # 高馬
一個人要跟上社會發展形勢。最起碼要想到大學畢業了,自己要幹什麼工作能為國家貢獻力量,還能養家餬口。有些人上大學思想迷茫,拿著父母的錢享樂在前混文憑。
回覆列表
千人千面,別隨意判斷他人或事,你所看到的事實有時候或許只是一個迷霧。
一個人的思維和行為,讀書只是部分,跟成長環境和成長關係最大,因此,不能把思維行為單純的與學識劃等號,學會寬容和接納,做好自己努力提升自己,沒必要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包括家人和最親密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