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檸檬愛跳舞
-
2 # 清風遇見286
看你如何花費了,有的大學生平時也不買什麼東西,就吃點飯和水果,那一般來說一千元足夠了。不過也要考慮到你的飯量和水果的價格,比如在我們學校,食堂的飯菜是屬於比較便宜的。我最多一餐吃十五元,平時也就是每餐花費七八元錢。那三餐也就是二十五元左右,一個月也才八百塊,這還是多算了的,加上一些水果錢,那一千元完全是足夠的。
如果平時要買點化妝品或者衣服,可以單獨在問爸媽要錢就好,總體來說,如果一個月一千元,作為我來說,甚至節約一點。我還可以存下兩百元左右,雖然每月存下來的錢不多,但至少也可以隨意的買點其他的。
當然,這屬於是節約型的花費。很多大學生一千元肯定是不夠花的,尤其是對於談戀愛的大學生而言。他們要一起出去吃飯,還要給對方買禮物,這樣一算,至少每月需要兩千元。甚至有的時候,還可能不太夠花,所以談戀愛還是挺耗錢的。
我大致瞭解了一下週圍人的生活費用,基本的都是在一千二到一千五。一個月完全是夠用的,當然如果你經常出去玩,看電影什麼的,那這些錢有一些緊。但光是吃飯和水果以及超市的消費,差不多了。
其實,大學生一個月的花費還是靠自己規劃的。你要是節約點,那就會少花點,要是不心疼爸媽找錢辛苦,你可以大手大腳。一千元有一千元的花法,一萬元有一萬元的花法。就好比我室友一樣,她有一個月直接花了三萬元,這都相當於我幾年的生活費用了。她一口氣買了很多化妝品,每天還去外面吃,住也在外面住,換了一個蘋果最新版手機。這能不花的多麼,所以人和人還是有區別的。
-
3 # 書生說情感
男大學生,吃飯一日三餐,早餐五元。一個雞蛋+粥+倆個包子,這配置不過分吧,更何況現在豬肉幾十塊一斤。要是吃雞蛋灌餅+粥估計八塊錢左右吧。中午土豆絲蓋飯12塊,低配。凡事帶肉的16以上吧。晚飯不解釋,一天吃飯配置5+15+15=35,一個月≈1000。上網無可厚非,年輕人必須上網,一小時6元,包廂或者高配對戰區15元一小時,一天3小時最低18元,一個月540元。不含上網期間喝飲料吸菸等。聚餐交際500元。買衣服鞋等服飾500元。話費100元。要是交女朋友額外增加1000元,低配。
共計2640元,交女友則3640元。
女大學生,吃飯800元,上網200元,聚餐交際500元,服飾化妝品等1000元,話費100元,處物件500元。
共計2600元,交男朋友3100元。
以上不含吸菸,直播,遊戲充值等消費。另外不含住好一點賓館,主題酒店等。
食堂吃飯會便宜,一般6-9元合理,一個天早中晚20元,一個月600元,按我計算的減400,多少錢你都知道了吧。
作為家長不想苦了孩子,就算壓低生活費也得2000左右吧。其實不多,現實社會就這個樣子,作為父母需要努力做的是給孩子最好的。
一次吃飯遇見個男孩,選完麻辣拌告訴加面2元,加米飯1元,男孩說加米飯吧,每次吃飯都問一次,每次都加米飯。那種表情以及感覺不言而喻了。我覺得真的孩子拿著父母給的生活費都是算計著花,很怕吃一頓15的烤肉飯而月底不夠花。
結論:父母別苦著孩子,孩子在外上學也不容易。努力的應該是父母。
-
4 # 無憂草lucky
(現在有些大學生每個月都要幾千塊才能活)對於這種情況,我只能說可能是每個地方的消費水平不一樣,那麼大學生每個月的花費就會有很大的差異。
我們這裡是三線小城市,普通的工薪階層工資收入並不高,大約三四千塊一個月。如果每個月給孩子幾千塊的生活費,那麼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幾乎花掉了父母一半的收入。長此以往,便會給家庭帶來大的經濟壓力。我有幾個朋友,他們的孩子正在上大學,他們每個月大約給孩子拿2000元的生活費,孩子們很少出現生活費不夠用的情況,每個月基本上都有剩餘。
對於給正在上大學的孩子拿生活費,我認為家長應該理性對待。
一方面要根據家庭的經濟狀況來決定能給多少?如果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給孩子多拿一些生活費也無妨,但是一定要要求孩子學會節約,不能養成奢侈和浪費的不良習慣。如果家庭經濟狀況一般,那就給孩子拿適當的生活費,應該鼓勵孩子學會節約。家長不能因為心疼孩子,便給孩子多拿生活費,因為這樣做不僅會給家庭經濟造成經濟壓力,而且還讓孩子養成亂花錢的習慣。
另一方面,大學生已成年,就應該慢慢的學會自立,至少應該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更應該學會勤儉節約。如果大學生養成了花錢大方的習慣,或許將來工作之後,自己掙的工資還不夠自己花,還得“啃老”,那就悲催了。
-
5 # 我是小圓子媽媽
我是80後
現在不能和我們那個年代比較
如果家庭條件好的,每月家庭收入3-6萬的,給孩子花個3000左右也沒問題。
但是如果家庭條件一般,家庭月收入只有1萬萬的,那就不能有這麼高的消費。
要是孩子是利用寒暑假打工,自己有一定生存能力,能把一半生活費都自己努力得來,那花個3千塊,也沒什麼問題。自己賺自己花。會花也會賺。
-
6 # 郎月4
說實在的,大學生要每月幾千元才能活,有些過了。
我並不反對大學生享受高質量的課餘生活,也不反對高消費。但是,作為一個學生,在向父母伸手索要費用時,得先考慮一下家庭的承受能力,要求的數額,在父母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父母都是不容易,除了承擔你的學費,生活費,還要交房貸,他們自已的生活費用,各種忽如其來的人情支出。要是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健在,還得預留一些經費,以備意外開支。
父母的收入,或許並不很高。畢竟,一線大城市的最低工資就二千五百多。你們父母,肯定不是最低工資,但根據平均值,不會超過太多。如果是專業技術人員,根據推斷,大約45歲左右,算是副高階職稱,月到帳數也不超過7000。父母二人大約一萬多。如果是普通工人,按高階技工算,月入也不會超6000千,父母加起來大約一萬。你要是一個月就拿走幾千,剩下的叫他們怎樣安排生活和開支?
作為青年學生,在大學裡,生活和消費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攀比。有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對以後出社會工作有利。要是養成大手大腳消費習慣,到畢業找工作時,會對薪酬要求過高,超過實際能力和企業的識可區間,導致找工作難。
大學生,在踏入校門時,要先學會面對實際。消費要求要符合實際。
回覆列表
大學階段最好的投資就是對自己腦袋的投資,投資證券、金融市場你的收益可能是幾千塊的1倍或幾倍,相對日後工資顯得很渺小,也存在輸光的可能。投資腦袋的槓桿效應可能是12倍(一年12個月),也可能是幾百上千倍。幾千塊不痛不癢,對於賺或虧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建議紮實專業知識,專攻某些技能,你的收穫會更大。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