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少衛真
-
2 # 哥不猜想
我認為這不是孤獨感,而是其他情愫或是其他情感反應。一群年輕人聚在一起,一群經歷了苦寒十載的年輕人聚在一起說孤獨,誰能相信?
經濟無憂,學業平順(呵呵),夥伴多多,智慧手機,遠離嘮叨,這樣了還孤獨,誰能相信?
實際上這是社會問題,不是大學生這個群體特有的迷茫和彷徨。其他發達國家也經歷過這個時期,也不是我們國家獨有的現象。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發展,各種思潮碰撞,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有適應期,這個適應期有點長,可能會貫穿一生。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暈船反應最強烈的可能是老年人了,他們的新聞層出不窮。大學生群體還算適逢其時,對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見怪不怪,他們對前途的思考以及就業的考慮更多一些。社會高速發展,帶給大學生的體驗就是網紅也可以大行其道,這個書還怎麼讀?抱著手機就可以養家餬口,甚至腰纏萬貫,這個書還應該讀嗎?
順帶扯一句,不是壞人變老了,而是老人不適應轉型期的高速度:我辛辛苦苦奉獻了一輩子,我怎麼知道你加了一夜的班,才迷迷糊糊回家呢?我怎麼知道你為了求職忐忑了一夜,繼續忐忑的去應聘呢?老人感到憤怒:起開,給尊老愛幼讓座!
慢慢隨著步入正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們國家人口基數大,問題比較複雜,誰也沒有辦法解決每年畢業百萬量的大學生就業難題。大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家長就沒有面臨過,經驗之談已經沒有了多少用武之地,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我們應該互相理解各自的處境,不能以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態度處事。
求你給文化領域問題唄,我的垂直度已經岌岌可危了。
-
3 # 楊老五157714146
為什麼大學的孤獨感日益增加?我認為事則相反、個人孤獨、僅隨社會發展人們各自奔忙有的閒時玩手機、有的搞同學聚會、有的同和老師關係拉近還有社交圈、有的還有自己專業來完成、成天忙著、根本沒有閒時間、這不叫孤獨、這是個人私事。
-
4 # 昊然不滅
為什麼孤獨感日益增加這個應該不是某一個群體的,而是在大的城市環境當中,所有群體的問題和財富無關,和地位無關。和背景無關。因為在一個很喧囂的城市當中。雖然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在精神上,我們卻沒有任何寄託。我們不停的尋找著各種能夠讓精神得以寄託的事物或者人。但是卻害怕被這些事物或者人所傷害。糾結與掙扎感,讓很多人更加的感覺到孤寂。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寂寂無名的無名小卒,就去尋找。讓自己在精神上有一個信仰寄託。不至於慢慢的被這種孤寂感帶壞了心情。影響了人生。如果你是一個事業有成。逐步崛起的人中之傑。那麼就全身去投入自己所喜歡做的事和物的當中去,逐步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其中忘記自我。這樣的話就沒有所謂的孤寂感了。以我的淺薄經歷來看。大學生群體的孤寂感,或許只是來源於身邊人的影響。但是那些身處高位,生活優渥的人。他們卻有更多更強的孤寂感。人生價值早已實現。往上已無路可走。衣食住行,早已無憂。如果這個時候精神上沒有寄託。都會有一種在外玲瓏。在內孤寂的感覺。所以人生就是一段過程。更好的去尋找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斷的去尋找一個又一個目標,直至最後,回頭一看自己經歷頗富。
最後一句
當我們已經不用去為人生生命需要什麼去考慮的時候。
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生命想要什麼?
-
5 # DXZ土木X布中心
孤獨的原因太多了,其中最主要是成長環境造成的。因為這時的小孩大多是一,兩個的兄弟姊妹。況且年齡差很大。先天環境優越,吃獨食,獨來獨往慣了,不會也不知與人相處,更說不上分享,溝通。出了毛病家長掩飾,出了問題家長解決。日益形成小孩像溫室裡的花朵,融不進群體.隔絕社會。長期積累,孤獨感日益強了。
-
6 # 閒不下來的懶癌
孤獨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
說的玄乎一點就是,你覺得你孤獨那你就孤獨,你覺得你不孤獨那你就不孤獨。大部分人都會經歷一種離家求學或者工作的狀態,我在初中的時候就開始上寄宿學校,那個時候我爸爸每次把我送到學校我不敢看他離去的背影,即使看了很多次依然會有一種流淚的感覺,我想當時我一個人站在宿舍的視窗就是一種孤獨的感覺。
內心的寧靜可以讓你遠離孤獨
只有當一個人想和其他人在一起然而周圍卻沒有人的時候,他才會感覺孤獨。從初中離家開始,我可能就感覺到了人生中的孤獨,但那個時候不知道那叫孤獨,我不知道那段孤獨持續了多久,但是後來我覺得孤獨並沒有很可怕,當你真正認識到自己孤獨的時候,那此刻你就並不孤獨。
孤獨並不是一件壞事
這個世界很熱鬧,所以其實孤獨才是一個稀缺的東西。很多思想,很多成就,誕生於孤獨。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有孤獨感的時候,他其實是在恐慌,恐慌一個他覺得是人生中不幸的事情,但其實孤獨並不是一件壞事,只要能正確認識的它。
-
7 # 安全踐行者和傳播者
我覺得不是孤獨感,而是恐懼感,怕課程不會、怕考試不過、怕沒有女朋友、怕女朋友不理自己、怕找不到工作、怕自己跟不上社會節奏、怕以後工資買不起房、怕娶不到老婆、怕父母老了沒有依靠、怕.......
這些恐懼的想法,讓大學生在心裡形成了一道道壁壘,把自己圈進去,在獨自一人尋求解決辦法,沒有人可以依靠,從而表象顯示出來是孤獨感。大學生群體心理非常值得關注,近年大學生心智不成熟導致的事件比較多,不僅僅是精神上壓力大,需要社會關懷和心理干預,希望政府能做好頂層設計,讓大學生心理趨於良好方向發展。
-
8 # 東山崛起
作為一名曾經體驗過大學生活的畢業生來說,對這個問題有很深切的體會。很多人都是經歷過辛苦艱難的高考而步入大學的校門。按理說,大學就像是一方極樂世界,自由開放,再沒有過多的束縛。相反的,等待我們的,是豐富多彩的人生。可事實上,如今的大學生很難再感受到那份樂趣,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無窮無盡的孤獨。在我看來,這種現象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1.不善交際。如今的大學生,很多是獨生子女,在與人交際方面,缺乏經驗與技巧。久而久之,對於自己不知道如何處理的人際關係,乾脆放任自流,或者直接選擇了獨處。因為很多人讀大學都是遠離家鄉,沒有家人的陪伴,再加上沒有三兩知心好友,是很孤獨的。
2.沒有“同黨”。大學是開放自由的,在這裡大家可以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再沒有太多約束。可是大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興趣愛好。能遇到一個與你“臭”味相投的好友,實屬不易。一個人去自習室,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人去舞協,一個人去話劇社,甚至一個人備戰考研,對每個心理素質不高、自覺性不強的人來說,都是很大的考驗。有句話說:一個人走的更快,一群人走的更遠。
3.如今的大學生,沒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因為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發展的時代,從小的生活都是一帆風順。不像戰爭年代,很多人讀書的目的都是救國圖存,報效國家。如果沒有很高的社會理想,讀大學不過就像小學讀書一般,讀完6年級就可以畢業。沒有理想、沒有目標的生活是很無趣的,更多的,就是無窮無盡的孤獨。這種孤獨,不是外界帶來的,也不是任何人給的,而是自己內心的空虛造成的。
大學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個有幸進去大學的好友,都應該抓住這個機遇,廣交朋友,樹立崇高的理想,不要浪費了幾年的大好時光。
回覆列表
沒法理解他們的現在,即是天之驕子又是壓力山大,孤獨是我們看到的狀態,說是獨處吧,又是那樣的無奈 。社會能給予他們的問題永遠是生存就是向上,文化給他們的記憶就是怎麼能不比著活,如此,獨處就成了無奈的選擇,我們看到的那孤獨的背影,依然是那樣的來去匆匆,籌措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