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業與教育

    一流大學抓科研,二流大學抓學術,三流大學抓紀律。

    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說實話學校已經管不住,無非是抓點紀律要求。但現在的大學生,最需要的不是紀律監督,而是心理教育和疏導。

    大學生跳樓自殺事件並不罕見,我們的大學都是嚴進寬出,大學生基本處於放養狀態。前二十年都是在父母的管教之下,生活雖然乏味,但不至於走向極端。而離開父母、自我放逐一方面是快樂的,一方面又會把人推向深淵。

    在外界看來,大學生都在談戀愛、打遊戲,好像是社會上最快樂的一群人。但大學生真的快樂嗎?其實未必。大學充斥著潛在的壓力,就業形勢嚴峻,考研人數年年暴增,沉溺於遊戲的只是逃避現實而已。

    說實話,很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非常容易走向兩種極端:一種是過度積極,各種考證、各種兼職,把自己的大學過成了高中。跳樓自殺的往往都是這些,他們揹負了來自父母親人的過多期望。另一種則是過度放縱自我,沉溺於遊戲、腐朽於戀愛,不徹實際地過度消費,導致各種校園貸纏身,這種情況導致的自殺也不少見。

  • 2 # 較真Negligence

    大學生是什麼?

    是一群在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其本質上來說,還是學生。大學生接受所在院校,省教育廳,國家教育部等相關政府的各項規章制度的管理,從沒有說過,出現過大學生沒有人管的現象。

    比如華科大的本轉專,就是所在院校對學生日常學習的一種管理手段,方法。

    而研究生是一種學歷,是擁有碩士/博士培養資格的高等院校授予的一種學歷,本質上已經不算大學生。(比如大部分景點是不接收研究生的學生證作為半價憑證的)

    獲取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是一個很苦的過程,不僅要經歷難度不亞於高考的研究生招生老師,還要在兩到三年內,完成畢業所需要的設計,論文,專案等等。

    研究生不僅受所在院校管理,還直接受其導師管理,相比較而言,比高中生,本科生更加嚴格。

    在讀期間,如果不能完成相應任務,則無法獲得學位證書,面臨延期畢業的問題。

    大部分研究生,只存在壓力過大問題,很少有因為沒人管放棄學習,科研,專案的同學。

    大陸博士研究生的含金量還是非常非常高的,畢業難度也是相當大。

  • 3 # 山中小溪9

    這不僅僅是大學的問題 ,是教育出了問題,是從小到大的教育出了問題,只是該成年了,該思考了,卻迷茫了。教育改革太失敗了,所謂的“素質教育”,實質的毒雞湯。

  • 4 # 達摩克利斯多夫司機

    我是個園藝技師,我不知道怎樣育人,我講講怎麼育苗,從種子孕成樹的一年我把它們放在溫室內不讓風霜雨強光等影響,第二年上半年開一半風口讓它們適應,下半部分時間全開,第三年上半年轉移出溫室除及寒天氣蓋擋霜網,下半年移至公園小區。我想講的是結果沒有過度直接從溫室到公園,小區這些樹苗很難存活因為他不適應這環境(社會)要知道戴著面具做人也是一種社會為人的正常現象。為什麼多數窮苦家庭進入高校的學生不會輕易輕生就是這些學生沒有進過溫室,他們是半野生的風霜對他們來說沒哪麼可怕。

  • 5 # 活潑明鏡t3

    大學生也是孩子,還是需要家長與學校多關心愛護,在心理進行疏導,社會在對高學歷就業應予以優惠,研究生,博士生就業還得四處奔波,還不如不讀那麼多年的書了!

  • 6 # 喜小弟

    最近關於大學生的話題越來越多,跳江、跳樓,本科變成專科,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了?

    雖然大學生非常優秀,通過了高考、考研等一系列考試中,拼出了一條道路,拼成一條只要學習努力就可能有一個幸福生活的道路,但是不少人半途而廢,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的心理出現了問題,本來該努力該奮鬥的年紀因為生活上的一些問題干擾了自己內心的深處,家裡的矛盾,朋友的遠離,經濟上入不敷出,男女朋友失戀,最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只能說學歷高,但是情商不一定很高,尤其是一些內向、憂鬱、孤獨的人,性格也決定了命運的不同。

    只要心裡想學,其他的一切都拋之腦後(但融入到生活),安全第一,學習第二。 所以自卑的人要勇敢一點,否則一輩子都在後悔中,而大學裡吃喝玩樂的人的確應該反省一下了,大學的初衷忘記了嗎?

    但願認為自己心裡有問題的人都和學校的心裡老師談談,她們基本上都是平易近人的。

  • 7 # 白了一個夜

    問題就有問題,要不要管就是個偽命題,管是一定要管 ,無規矩不成方圓,而且要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當然要管 ,研究生跳樓你提問之前看看新聞可以麼?責任在誰?難道不是老師一步一步逼的?軟刀子殺人還說皮太薄一碰就破,教育的問題是怎麼教育,不是該不該管,應該是怎麼管

  • 8 # 瑜獲至寶

    這是兩種現象,不應該混為一談。

    首先說說學分不達標本科轉專科。

    "混文憑"“60分萬歲”可以說是當今大學校園裡的普遍存在。不少大學生認為,進了大學就是脫離苦海,就是把高中三年的苦日子,肆意的玩回來。 於是通宵網遊、追劇、刷手機、刷直播、逃課,掛科的現象屢見不鮮。

    假如“醉生夢死”也能順利畢業,可想而知這張大學文憑有多麼的“水”!大學校園成了年輕人虛度青春不學無術的地方,而不是培養人才的園地,簡直是國家和人民的悲哀!

    所以,高校對大學生嚴格管理,讓不達標的學生本轉專,甚至責令退學,這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教育的應有責任,更是對高校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自我提升。

    再來看大學生自殺的現象。

    我認為,大學生自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因素。

    1. 性格和價值觀的影響。據某項針對大學生自殺現象的調查發現,自殺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悲觀、脆弱、孤僻、甚至抑鬱等心理障礙。此外,價值觀與自殺也有密切的聯絡。比如:一個把學習成績看得特別重要的學生,成績急轉直下甚至不及格; 又比如,一向身體健康的人,突然意外殘疾或者患上重疾,這些都會對其產生巨大的心理打擊,從而導致自殺的行為。

    2. 心理承受力。相同的事情、同樣的挫折放在不同的人身上,為什麼你就能坦然面對,他會走牛角尖? 因為他一貫以來太順了,沒有經歷過什麼困難,一旦遇到挫折,就會產生挫敗感,信心受到打擊,而他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導致他不能積極面對和應付,一時衝動、情緒失控而做出了令人惋惜的行為。

    3. 社會和家庭的影響。 社會競爭激烈,對人才要求的提高,加重了大學生的心理負擔,也引發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其次,是來自家庭的影響。父母關係是否和諧,家庭教育是否得當,家庭對子女的期望是否過高,都會對這個學生的思想產生深遠影響。

    4. 學校的疏導。影響來自:同學之間的競爭,學校對學生心理變化的重視缺失和疏導缺失。校園就是大學生的主要生活場所,除了學習以外,包括戀愛、實習、應聘等等事情都有可能和校園環境密不可分。在任何一方面遭遇壓力和挫折,學校都應該加強教育,及時化解學生的心理問題。

  • 9 # 學霸數學

    並不需要管,更多的需要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大學生本身屬於成年人,若像中小學一樣去管教,肯定是行不通的。對於大學生們自尋短見,學校應該更多的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現在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經歷了比較漫長時間的學習,從高考到考研再考博士,無一不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在一步步前行的。而這些壓力,各方面都沒有關注到,也沒有很好的進行疏解,學校、父母、朋友可能更多的關注到的是結果,過程的艱難可能只有當事人自己能夠體會,而結果的成敗決定了很多東西,若失敗的結果肯定是讓人無法接受的;例如研究生能不能順利畢業,博士能不能順利畢業等;在這些壓力面前,若沒有很好的進行心理疏導,結果肯定是有人想不開的。所以大學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建立相應的心理工作室,時時的關注大學生們的心理動向。

    對於大學生並不缺制度,而是制度的執行

    大學生們並不是你想管就能管的,他們都是有獨立行為能力的個體,大學也沒有太多的人力去管教他們。對於大學生們的制度其實完善得很,只是在執行中並不嚴格,例如掛科制度,現實中很多學校會在畢業時放一馬;大學生們也就一直想著清考過關,這就是制度執行不嚴格。每個大學都會有相關的制度,掛科過多要麼留級要麼清退;對於本科降為專科,還算是比較人性化的制度,學生們好歹有一個證書,不用再回高中復讀。同時,也是對其他大學們一個警示,促使他們多花一點精力在學習。制度執行一嚴格,誰敢不用心讀書,根本不用誰去管教他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考沒考好進了一個比較差的高中還有機會考進211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