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教育幫扶
-
2 # 閒著聊聊天呀
科研和教學是相互相成的關係。
大學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大學教師搞好教學是職責要求,是第一位的。
大學又群英薈萃,這麼多高智力的人物聚在一塊,當然不能浪費,要發揮智力優勢,進行科學研究,並以科研反哺教學。
透過科研經費可以買更先進的實驗裝置,建設更好的實驗室,為教學、科研提供更好的場所。教師把科研中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學中,可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寬學生視野,增加教學實踐活動。
做好教學、科研的雙輪驅動,對大學、教師、學生是多贏局面。
-
3 # 關注正義就是奚
大學老師肯定要教學,但要評正付教授時沒有科研那就是笑話,現在講教學型教授這是不應該的,對於以教學為主的就是高階講師,不應評教授,高階講師高於講師但遠低於正教授
-
4 # 義哥說教育
第一,教學是老師的基本職業
作為大學,教學是教師的最基本的準則,因為大學最初的職能是培養學生,而培養學生最基本的方式就是開展教學。所以說我們在大學引進人才時候,首先要看是否能夠很好的進行教學,對教學能力有一個基本的保證。
第二,科研是大學重要職能
除了培養人才,大學還有一個那種主要的職能就是知識創造,而創造知識的基本途徑就是開展科研活動,所以說目前大學對教師的考核,除了教學方面,很重要的一個就是科研的評價。
第三,科研可以促進教學
大學教授和中小學老師有很大的區別,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給學生,而是在現有的教學的基礎上,還要將最先進的知識告訴學生,真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對知識進行探索。所以大學老師首先要促進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將這種科研能力傳授給學生。
所以說對於教學和科學來講,應該不是一個矛盾,而是教學工作的兩個方面,而且是大學老師教學工作量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能很好的協調好教學和科研成果的關係,才真正的成為一個很好的老師。
-
5 # 古道D調
首先,大學教授教書與科研是教授的本職工作;其次,教書與科研兩者相輔相成;再次,大學育人目標要求教授必須搞科研,而且教授要帶領學生搞科研(所以大學才有導師之稱呼);最後,大學科研是國家科學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
-
6 # 高校人才真經
教學與科研是高校兩種最為基本的職能, 也是大學教師學術身份的兩個重要方面。 這兩者之間是否有關係?究竟是什麼關係?卻是一個爭論已久的話題。在歐美國家,從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開始研究這一問題。但迄今為止, 卻依然沒有什麼定論。
一位叫伯頓·克拉克的教育學專家曾經說:“現代大學教育中, 沒有任何問題比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係更為根本”。 因為如果不能協調好教學與科研的關係,大學作為純科研單位比不上科研機構,如純粹發揮教學,那就和中小學沒有什麼差別了。因此,兩者的協調與否不僅決定了大學能否更好地發揮其價值,甚至關乎大學存在的合法性以及大學教師的身份認同,必須進行探討,並予以明確。下面,我主要介紹一下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內容和成果。
首先來看教師們對教學的理解
對教學和科研關係的研究,主要方式是調研,透過統計資料來發現其中的關係。從多個統計研究可以發現,高校教師對教學的理解主要有三個層面:
一是強調“ 傳授固定和客觀的知識”,即把書本里的內容傳遞給學生;
二是強調“ 展示理論如何用於實踐、開啟學生對概念及其之間相互關係的感知”,即啟發式學習,讓學生透過實踐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是強調“ 從不同的視角探索理解方式、改變學生的思想認識等”,即激發學生的探索性研究,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知識。
從以上表述就可以看出,第三種層次是最有利於學生學習的。但是,調研也發現,大部分教師仍然停留在第一層次。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很多教師的科研並沒有和教學相結合,教學時,仍然以課本為主體。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教學就是教學,科研就是科研,兩者關係不大,而由於兩者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兩者的關係是矛盾的,是互相沖突的。
再談談教學與科研之間的差別
之所以出現兩者矛盾的情況,是因為兩者從具體實現上存在巨大的差異。
一、從性質上講,科研是自己發現知識,而教學是幫助學生髮現知識。
二、從條件上講,教學需要廣博的知識,而科研需要專門、集中的知識;
三、從個人能力上,教學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而科研需要坐冷板凳;
四、從內在驅動力上,科研憑的是興趣,而教學需要的是責任感。
五、從評價上講,科研容易量化,教學則不容易量化。
六、從效果上講,科研效果立竿見影,教學效果有內隱性和滯後性。
正式因為這樣的區別,大部分高校教師在科研和教學相互轉換時,顯得比較尷尬。而科研的短期見效更能吸引教師,教學的複雜性則讓老師們有更多推託的理由,自然也不會那麼上心。
最後談談高校教師們的觀點
對於教學科研關係的研究,最終落腳點還是老師們自己的看法。而老師們對兩者關係的看法分歧也是非常大的。
一部分認為,教師透過科學研究,建立了知識的邏輯體系,可以把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所以,科研對教學是促進作用。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透過對學生的啟發,可以從學生那裡發現一些新的問題和新的思路,進而促進科研。
另一部分認為,目前教師們從事的科研工作,與專業教學距離很遙遠,特別是一些專業基礎課,仍然停留在十幾年前的知識體系上,所以,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並不明顯。另外,由於教學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很容易打破科研工作的連續性,對科研工作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應該合理配置教學、科研的時間,使兩者互不干擾。
其實,兩種想法都是有道理的。從調查的結果也看出,存有兩種思路的教師也是一半一半。我想,即便是透過投票,也很難確定教學和科研是否存在正相關。
結語
在高校從事人才評價工作多年,對教學科研的評價也有一定的研究,但對於兩者的關係,仍然沒有明確的看法。因此,我們在制定職稱政策時,要麼是把兩者分開來評價,分為教學型教師和科研型教師。要麼是把兩者結合在一起,設定教學科研並重型教師。我們也希望有一天,我們能找到教學和科研之間的內在聯絡,真正實現教學促進科研,科研促進教學。
注:以上觀點主要基於華中科大劉獻君教授的研究。
回覆列表
這個話題挺有趣的,我談談我個人的看法。首先,教書應該是一位大學教授非常重要的工作,這個本科教育的話題最近又被教育部提高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之前,從教育部到學校都把科研列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卻忽略了教學。美國無論多麼身份顯赫的教授,都要參與教學的,這是他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次,既然是教授,就是一個研究者,做研究也是跟教學一樣重要。我三年之前,都是在做一線教學,搞各種實踐教學改革,做了很多教育的實踐嘗試。我當時對於科研是有牴觸的,因為看到周圍的一些同事都是在搞假科研,其實都是寫一寫小論文,無病呻吟的那種文章,一輩子都沒人看的,純粹是為了科研而科研,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評職稱。對於這種科研行為,我是深惡痛絕的。所以產生了牴觸心理,幾乎很少看文獻,國內好的文獻確實少,因為多數的文章就是為了寫而寫,沒有多少學術的價值。最近幾年,我想把多年積累的一些經驗轉化成文章,讓更多的同事去了解我們的教育改革,於是就開始看文獻,因為國內文獻參考價值不高,更多是看國外的文獻。透過閱讀文獻發現,我們做的一些改革試驗,國外也有在做類似的實驗,無形之中,我們在做同類型的不用語境的驗證。國外的很多經驗,我們都可以借鑑。至此,幾乎每個月都要看30-40篇國外的經典文獻。慢慢地,我會由原先的教學型向研究型轉變。一個不會教學的老師是不稱職的,一個不會做學術研究的老師算不上一個好老師。一個大學老師,就是要教學和科研兩個方面都要強,因為教學和科研是互相支撐的,教學為研究提供input,而研究會提升教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