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客官怎麼看APP
-
2 # 造就
如何做一項優秀的、標準的社會調查?
步驟一、提出問題。
生活當中有哪些值得去做社會研究的問題呢?
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一些社會現象去發現,比如今天在座的很多家長,大家是坐公交車和地鐵來的,還是開車來的?如果是開車來的,大家開的是進口車還是中中國產車,車牌又是什麼?這些是浮在最表面的社會現象,但我們可以去解讀其背後的深層差異。
我們觀察到的社會現象是什麼?為什麼會形成這種現象?如何應對?會不會改變?這些就是社會研究要去做的。
步驟二、查詢資料
首先,資料的型別包括雜誌、圖書、報紙及上網蒐集。拿報紙來舉例,比如《人民日報》,從1949年建國後就有,從它的第一期到今天,每一期報紙都有電子版。我們可以從它的電子化資料庫裡任意搜尋一個關鍵詞,例如“教育”,從而可以看看,在漫長的七八十年歲月中,這種社會現象在歷史的維度上出現了哪些變化。
其次,我們可以按照“作者是誰(身份)”來查詢資料。這包括正式的官方檔案,非正式的個人記錄(比如爸爸媽媽記錄的小朋友成長日記),還有公開出版物。
下圖是清華大學圖書館保留的一張五十年代的學生註冊卡,每一位學生到校報到後都會填這張表,上面會涉及他們的家庭成分,出身背景(解放前是什麼背景,解放後又是什麼背景)。
當我們把大量的清華學生的註冊卡收集後,我們發現並得出一個特別好玩的結論:在1949年建國之前,接受高等學校教育的學生,更多是來自於知識分子家庭;但在1949年建國以後,更多的學生是來自於工人農民階級背景。
那這裡面就會映射出一個社會變遷,反映出歷史轉折背後的社會現象。
我們會發現,透過資料的收集,再進行合理的資料統計分析,會為整個社會的變遷提供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社會學研究。
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社會學調查問題,但其背後展示的,卻是一幅波瀾壯闊的中國社會前進發展的圖景。
步驟三、設計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在社會科學領域分為兩部分:1、定量研究;2、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就是透過發放調查問卷,在回收問卷的基礎上,對一個社會現象做出圖表來進行分析。而定性研究就是進行小組訪談及一對一的深度訪談、交流和觀察。
定量研究
在我們做定量研究抽樣調查的時候,會涉及很多社會學的概念,比如說平均數、中位數、抽樣方法。並且很多時候我們會形成刻板印象。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就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有謊言、惡意的謊言和統計。”
事實上,很多時候統計和數字是不會說謊的,但做抽樣的方式,透過什麼方法去獲得資料,這會導致最後的結果產生很大的誤差。
這是2017年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之前的民意調查趨勢。在總統競選之前,所有的民意調查都顯示另一位候選人希拉里獲得多數的支援,特朗普獲得的支援數量很少。直到競選當天,大家都以為希拉里會穩操勝券,但最後的結果卻大跌眼鏡,特朗普高票當選。
這就意味著,在整個社會調查過程當中,被調查者隱瞞了自己真實的傾向。就像朱則丞小朋友做的課外調查問卷一樣,倘若一個班上大部分的同學都在上輔導班,有一位小朋友即使沒上輔導班也會填寫自己上了,因為他擔心如果自己不填寫,會受到來自同輩的壓力。
這就是統計調查裡的一個陷阱,也是一個誤區。
同時我們還發現,統計數字之間也會說謊。
比如說這張圖展示的是美國原油進口量和每年雞肉消耗量之間的關係,兩者之間的相關係數達到0.9,這意味著兩者之間是高度相關,但實際上兩者之間並沒有任何的關聯。統計意義上的相關和真實生活中的相關還是有差距的。
除了定量研究,還有定性研究方法,包括訪談、對話等等。比如小朋友可以問一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小時候的課後活動是什麼?他們在這個年齡的時候讀什麼書籍?
小朋友還可以去做一個小小的家族史研究,問一問,我們家一開始就住在這裡嗎?我們是從哪裡搬到現在的小區/城市的?為什麼要搬家?我出生的時候,爸爸媽媽多少歲?爸爸媽媽出生的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多少歲?
透過這些對話,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家庭的家族史。
當所有的小朋友都把家族史的調查合併在一起,你就會發現其背後是整個中國社會變遷的一個軌跡和脈絡。
步驟四、得出結論,寫成報告
寫成報告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看看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在什麼地方還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可以在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再去做補充訪談,將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結合起來。
總而言之,我們會發現,在做社會調查的時候,雖然你問的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問題,但把這麼多小問題結合起來,放在一個大的資料層面去呈現,你會發現其背後就是整個中國社會變遷發展的軌跡。
這就是社會學或者說社會學者要做的事情,透過科學的社會學調查方法,把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進行理論化和抽象化,去幫助整個社會更好地運作和發展。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回覆列表
大一新生怕做社會調查,主要還是因為害怕自己話題不夠好,問題含有導向性一致不能夠得出正確的調查結果和對於線下調查與受調查者之間面對面之間的心理障礙。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話題
好的社會話題往往有有著普適性,像住在阿拉伯塔酒店頂層會不會會不會感到熱這樣的問題最好還是去迪拜問比較好。一般人既沒去過也沒住過,怎麼答?
那什麼樣的問題會好點呢?考慮到大學生的社會調查物件也很有可能是大學生(雖然可能是別校的),那麼就可以考慮些年輕人都參與過的事情作為話題。筆者在華農時曾遇到來這裡做社會調查的學弟學妹(哪個學校的忘記了),主題就是對於大學生手遊消費能力的調查。這個話題就很好,起碼有一大部分的大學生在接觸過網遊,你讓他填這樣的調查問卷,他如果有時間的話起碼不會反感,因為這個話題有參與,如果你再自報家門,說是大一的新生出來做社會調查,那麼對方就極有可能為你填寫了。
其次我們來說一說問題的設計
問題的數量
為了得到大量的樣本,且希望資料質量較高,問卷本身就會受到限制——題量要偏少。實際工作中,將問卷總題目數控制在25題之內,平均答題時間不超過300秒。無誘導性的問題
舉個您對目前常用的XX滿意嗎? ❌您對目前常用XX的滿意程度為?✔️使用者容易理解
舉個詢問使用者使用的手機作業系統時,選項“iOS(iPhone)、symbian(塞班)”就比“iOS、symbian”更容易理解,雖然前一種表達貌似不倫不類。面對陌生人能張得開嘴
已經有了問題,萬事俱備,只差搭訕咯。
這個其實啊,以筆者街訪的經驗來說,並不難!當你拿著你的問卷調檢視著你面前一個又一個來去匆匆的人兩條腿卻怎麼也不聽使喚的時候,請深呼吸,告訴自己你能行。只要問了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當你結束一天的問卷調查時,你會發現原來搭訕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