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笑閣

    這個事應該綜合來看。

    很多人說,老人家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不是很認同這句話。一個普通人在自己退休的時,總結自己的工作,往往受到自己工作範圍的限制。比如老一輩子國有企業工人就很想自己的子女進入國有企業工廠,就為了圖穩定,他們的思維裡固有的還有這麼一種思維。

    對於大學生自己來說,一定要想好自己要什麼,自己的能力能達到、能超過父母給的工作嗎?

    如果你的學校和你個人的能力,你自己認為能找到比父母認為更好的工作的話,那麼毫不猶豫走自己的路。

    如果不行,建議聽聽父母的意見,還是回到他們的思維方框內。

  • 2 # 山西1哥

    我的建議是:

    第一,家長的意見很重要,需要重視

    我們現在有些年輕人,比較逆反,對待家長的建議,一般不大愛聽。這當然和多數家長喜歡包辦代替有關。但總的來說,家長的意見,仍然需要重視,他們畢竟經見的比較多,又對自己的孩子比較瞭解,拿出的意見是值得考慮的。

    當然,家長也容易犯一些錯誤,最主要最討厭的,是喜歡替自己的孩子做主。其他還有,找工作求穩定,想讓孩子離自己近些。我以為,這都應該得到理解。

    我身邊就有一部分年輕人,當初在一、二線城市闖蕩了一段時間無果,最後還是聽從了家長的安排回家鄉,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第二,自己想要的有時候並不切合實際

    年輕人和父母在擇業上最大的矛盾,恐怕就是對父母的安排心有不甘,他們懷揣著夢想,想要闖蕩一番事業,而初涉職場社會,又對現實有著太多的不瞭解。這個時候,只能透過各種試錯來解決問題。

    我不否認,大城市的機會還是多,但大城市的機會成本更高。時間的、精力的、經濟的的成本,完全可能讓你喘不過氣來,最終,還是少數有實力的抓住了機會,站住了腳。

    還有的人,一進入社會就想創業,這也是非常不靠譜的一件事情,創業有多難,你有什麼儲備,光憑熱情是不行的。

    第三,要對自己有一個基本判斷

    我一貫的觀點是,既不輕易判斷家長對,也不輕易判斷孩子錯,我以為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你適合穩定,他適合闖蕩。你適合大城市,他適合小地方。所以,我們在做決定時,首先要對自己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判斷一下自己適合幹什麼。

    現在許多人喜歡隨大流,你考公務員,我就覺得公務員也是我的最愛。你去創業,我在公司就坐不住,也想著怎麼賺點快錢。我覺得,這也是年輕人反覆跳槽的一個主要原因,自己想要的總是下一個。

    一定要儘快對自己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和判斷,你適合幹什麼,這一點最重要。

    總之,生活工作中的選擇,和學生期間做選擇題完全不同,需要我們儘可能多地瞭解各種情況,綜合分析判斷。你考慮的越周全,判斷的則越精準。

  • 3 # 職場低層

    大學畢業了,你都成年了,應該有自已的主見。

    一個大學生經過多年的大學教育,有豐富的知識,但無社會經驗,不過你的頭腦應該發育成熟了,這時應該自已規劃人生,尋求你的發展之路。

    自你生下來進入人類社會,你都在你父母的羽翼下成長,接受父母的言傳身教,穿衣,吃飯,往行都由父母安排。進入高中大學,儘管離開了父母,但仍在父母為你提供資金保障下生活學習。於是,我們養成了對父母依靠和依耐,長此下去,形成了習慣,缺少獨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

    今天我們走出了學校,要仰望天空,讓心放飛,讓心舒展,學會獨立做人,獨立思考,學會規劃未未,設計人生。

    根據自已所學知識,去選擇自已的就業方向,去開劈自已的職場天地。

    很多大學畢業生走出挍門時,都很迷茫,他們找不著北,摸不準方向。其實這沒什麼好迷茫的,記住魯迅先生說的話:其實地上沒有路,因為走的人多了就變成了路。勇於攀登的人才會走出好的人生路子!

    父母的話可以做些參考,但千萬不能全靠父母給你安排。畢竟他們老了,思想認識永運跟不上時代。

  • 4 # 職場—成長記

    這個問題是多面性問題,如果父母給安排的工作機會比較好的話建議還是要去的。要想走的更遠,就要爬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如果按自己理想

    自己去努力闖蕩,只有兩種結果,成功與失敗。努力的路上每一步都很艱難,成功的人就可以用八二原則!

    按照父母的安排,年輕人有叛逆的心裡,這個可以理解,但有好的機會還是要去的,這樣在後來的路上走的更遠,就像科技發展到今天,就是在每一代人的成果上去研發創新。

    建議有好的機會就去選擇

  • 5 # 蓮蓮軒wanlian761125

    當然按照自己理想去闖,年輕可以犯錯,可以做不同的嘗試,不需要按部就班聽父母的安排,遵循自己的內心,努力追求夢想。

  • 6 # Maple陽

    看你自己的想法吧,其實我覺得在剛出校園的時候可以自己去闖一闖的,但是如果你想要過一些安穩的生活,那也是可以聽多特安排的

  • 7 # 進取派

    小馬過河,套用誰的人生經驗好呢?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真這樣嗎?

    有聽信父母意見,上大學選錯專業,找工作進錯公司,最後過得一塌糊塗的。

    也有中途不順,透過長輩逆天人脈關係,找到發展前途無量的好工作的。

    這不是一個要或者不要的問題。

    去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探險,首先你要找一個好向導。因為嚮導豐富的經驗和對路線的熟練可以幫你順利抵達目的地。

    去陌生的園子摘果子,要不要跟著同行的人兩說。因為常走的路,可能沒有特別大的果子摘了。

    如果你父母是嚮導的角色,自然是聽他們建議好一些。可如果父母對你而言是同路人的角色,自然是走你自己的路為妙。

    重點在於:如何確認父母的建議分量?

    如果他們在人群中位高權重,至少說明他們是在某個領域內具有嚮導能力。如果你不排斥進這個領域,大可以遵照著走一走。

    如果父母也就普通人,這個建議你就需要多驗證一下,最好找師長一類的前輩請教,而不是找個路人問意見。最怕你問了一圈普通人,然後按照大多數人的意見選擇。

    人生路上有定數也有變數。

    所謂定數就是按照一般規律,這麼走下去必然可以預見的結果。比如你25歲結婚,27-30歲當爹,這幾乎是一定的。

    所謂變數,就是在大趨勢中裹挾著的各種不確定的機會和可能。20年前做網商,10年前進房地產,3年前做自媒體,這些都是事後才被很多人認可的。

    我的建議是:

    如果你父母能量夠大,先走父母給的路,讓自己先衝到一定高度和位子。再選自己的路。

    如果你實力很強,在容錯成本不太誇張的情況下,可以先走自己的路。實在碰壁了,再借父母的力。

    如果你出生一般,還是衝一衝吧,去搏個變數。不成不會太差,成了也就是另一番光景。

  • 8 # 只談一二

    在我看來,大學生剛畢業,畢竟還年輕,可以自己到外面闖蕩一下。

    父母安排的工作,一般都是收入穩定,沒有太大壓力的工作,像銀行、國企等等,等自己闖蕩兩年之後,也還是有機會進去的。

    01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捨不得讓你在外面打拼受苦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就算你長大了,爸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子看待。

    父母那一輩,在外面闖蕩,體會過打拼的艱辛和苦楚,所以他們不想讓孩子再走他們的路,更不想讓孩子受太多委屈。

    因此很多父母,在孩子還沒畢業,甚至剛進去大學的時候,就託關係各種運作,各種人脈能用的都用上了,不惜一切手段解決孩子的工作問題。

    小美大二的時候,家裡就已經給她找好了工作,雖然她很優秀,到家裡還是不放心,說是畢業後能去某家國企,只要筆試能及格就行。

    但小美卻想就在大城市發展,想靠自己的能力打拼一下,從大三就開始做兼職掙錢,慢慢熬下來,她也漸漸明白了家裡人的苦衷,自己一個人在外面終究太單薄。

    因此在大學畢業後,她還是乖乖的回老家,考上了那家國企。

    世界上唯一無條件對你好的人,可能就只有父母了吧,不管他們做事的方式是怎樣的,但初衷都是在為你好。

    02

    年輕就是資本,此時不搏何時搏

    大學畢業,是個輸得起時期。

    現在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後,選擇自主創業,做電商,利用網路做的各種運作,五花八門,無數的機會,無數的商機。

    鵬鵬畢業後,不願意上班,家裡給找的工作,他也辭職了,不願意受上班的舒服,各種制度壓抑了他的發揮。

    他選擇用自己的大學期間學習的人文歷史知識,做起來自媒體,從自己的視角來解讀世界也包括中國的文明史,通過幾個月的運作,竟然小有成績,收入也超過了普通上班族。

    他也經常說,也許自己抓住了這個時代的紅利,但紅利可能並不能伴隨他一輩子,但他不想過爸媽安排的安逸的上班生活。

    他也瞭解爸媽的良苦用心,但自己還年輕,不想過那種一眼就看到頭的日子,他想趁著年輕多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拼一把,哪怕到頭來沒有多少收穫,大不了再重新開始。

    年輕就該拼一拼,父母給安排的工作是很好,但一旦過上了安穩的日子,就不會再有那種闖一闖的勇氣。

    闖成功,海闊天空,大有可為。

    失敗了,從頭再來,夢依然在!

  • 9 # 高傑森

    對於你所面臨的擇業問題,我的建議是:最好是聽到所有建議意見之後,自己做主選擇。切忌在找工作的事情上過於順從家人的意志。其中邏輯不僅在於這次決定的對與錯,更在於你今後做人生關鍵決定的模式,這種模式會影響你的一生。

    先來談談擇業這件事,工作選的對不對,十年之後會有分曉。而決定對錯的機率,主要看三件事:第一、見識,代表對世界的認知;第二、智慧,代表對自己的認知;第三、願景,代表對未來的預測。

    見識方面,雖然年輕人初出茅廬,但是內心缺少障礙,能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家人可能有更多人生經驗,但這個世界在快速的變化,很多關於職業方面的認知在快速的過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穩定的工作"這件事,很多上年紀的人對這件事特別在意,並且極力影響自己的孩子。豈不料,"穩定的工作"這件事早已成為歷史文物。現在及以後,不再有所謂"穩定的工作",無論私企國企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變化無處不在。任何不講效率的經營模式,都會自掘墳墓。在一個越來越追求效率的社會,所有的穩定都會被打破,個人唯有適應變化,才能更好的生存。

    智慧方面,對自己認識最清楚的不是你的家人,而是你自己。而且只有你自己有責任在這一生中不斷的認識自己,反省自己,成就自己。你有什麼優點,有什麼缺點,有哪些Sunny面,有哪些陰暗面,想過怎樣的生活,厭惡怎樣的生活,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如果還不夠清楚,就花更多的時間探索清楚。任何其他人,都沒有責任、義務和能力探索你的內心。

    願景方面,考驗的是你能看多遠,究竟相信什麼。的確有少數年輕人目光短淺,缺少往前看和往後看的能力,但是在人群整體角度看,年輕人的眼光肯定超越上年紀的人,這是時代進步的力量,誰也無法阻止。

    基於見識、智慧、願景三方面的考慮,年輕人在自己的擇業問題上,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要遠比聽從家人更明智。

    如果我們看得更遠一些,我們會發現自己的一生充滿了選擇,人生就是不斷做選擇的過程。而所謂成長,就是在一次次的選擇中提升自己做選擇的能力,增強判斷力,提升獲勝的機率。如果我們從步入社會起,就不斷讓別人替我們做選擇,我們其實放棄了自己成長的可能。但如果是自己做選擇,也許選錯了,也許選對了,無論對錯,你總能從中吸取經驗或教訓,不斷成長。只要自己不斷成長,人生就有希望。

    我自己的例子很典型:從大學畢業起,每一次職業選擇都是自己做出的,沒有哪次是父母完全認可或者同意的,其中也有挫折和失誤,但整體而言,我從這些選擇中受益良多。我的這些選擇加起來,最終成就了我目前的狀態,並且推動我不斷走向更好的狀態。

    所以,我對你的擇業問題只有一個建議: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為自己的人生負全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生和初中生同時進廠,為什麼感覺人家寧願要初中生也不要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