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芒果tv不知名產品經理
-
2 # 高考同期聲
其實“該不該”和“過多”這兩個詞彙,就表明了你對大學生活在認識上還處於比較大眾、比較傳統的觀念。
我可以給你換一個角度切入,前幾天線上下給考生做一對一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時,給她推薦了寧波諾丁漢這所中外合作辦學高校中的排頭兵。孩子倒是很心儀這所高校,但是她的媽媽卻對寧諾假期太長,要求學生參加的社團活動太多這一點頗有微詞,怕孩子四年時光荒廢了。
其實這種思想就是咱們華人傳統的看待高等教育的思想,認為在大學裡只有四年時間都泡在書本里、泡在學問裡才算不虛度。實際上這種模式下出來的孩子畢業後到了社會上,會發現自己與社會是脫節的,他一定會有幾年的時間是處在適應社會、調整自己的陣痛期,而且也會發現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之間還有較大的鴻溝。
我當時是這樣對這位母親說的:“咱們上大學,不能把它變成一個高中的升級版,大學其實更應看重的是素質教育和能力教育,而不應該延續過去的灌輸式教育。可是縱觀國內多少高校,其中不乏一些211大學,老師們會在期末考試前劃重點,這樣做目的很直接,只為了減少掛科的人數。但是這樣的模式下我們的孩子到底能有多大的提高?
反觀中外合作這種辦學模式,引入西方高等教育理念,透過DDL這種目標導向的機制,驅動學生自動自發去努力學習,不努力就過不了考核。而長達六個月的假期,並不是讓孩子去休息、去放鬆。而是讓他們有時間、有機會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假期中是有任務的,是希望孩子們在社會實踐、在工作實習、在社團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軟實力(溝通、團隊合作、人際關係處理等),也在大學階段就能接觸到社會,知道社會的需求,才知道自己在大學裡應該強化哪些方面。”
經過我的疏導,這位母親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認為去寧諾雖然拿了高昂的學費,但是絕對是花的值。同樣的,在大學裡廣泛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投入不少的精力,只要你自己清楚你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就一定是值得的。並且,在這些方面耗費了你的時間和精力,也不能成為你理論課程、專業課程成績不好的理由。
等你進入了大學校園,你會發現,周圍一定有活躍在校內各種社團,但是學習成績又非常優秀的同學。
-
3 # 小橋流水人家4534
一般農村考入大學的孩子,或父母沒上過大學的孩子,熱衷於社團、各種活動,或羨慕那些在社團吃得開的同學。知識分子、精英階層家庭出身的孩子,大多不屑於參加社團瞎起鬨,而是把精力放在學問上。無數事實證明,那些喜歡混跡於社團的人,畢業後基本淪落為社會混子,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或不能勝任工作,很慘。而那些認真學習的人,由於學業紮實,畢業後要麼深造,要麼就業,都能很快勝任工作、適應社會。記住,大學是學習的地方,學好功課才是王道!
-
4 # 霍洛
我個人的觀點可能比較獨特,但卻很真實。
馬上又是一個新的開學季,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未來的憧憬和嚮往,可事實往往是這樣的“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殘酷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大學那些事吧!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生活就是這樣,社團什麼的更是如此,如果你沒有兩把刷子,千萬不要去打醬油,不是沒意思,是真的很沒意思。高中我沒參加過學生會、社團一類的活動,大學時參加過大學生創業俱樂部、市場研究、旅遊等社團,剛去大學的時候什麼都不懂,看著社團名字也挺高大上的,就都去加入了,反正也就每個社團10塊錢(開學時大家都是“有錢人”),所以有點小貪玩,想著可以去旅遊啊、創業、還可以出去調研什麼的,加了社團後才發現什麼活動都沒有,就多了一個聊天的QQ群,感覺特沒勁,所以過了一學期就退了。
再來說一下學生會吧。學生會分為校學生會和院學生會,各有各的職能和作用。學生會里面大部分都是很優秀的人,也有一部分渣渣,有的去混日子,有的去擴人脈,混的好的你就是老大,混不好的還真是浪費時間和精力。某同學是學生會的,記得大一那會兒她差不多每天都去大禮堂(我們學校學生會的陣營),那時候他還是普通成員,每天就去搬桌子、打掃衛生、如果有活動就佈置會場什麼的,直接累成狗但大二的時候晉升為某部長,還是副的。同樣三天兩頭跑去值班什麼的,後來慢慢的就跟上去了,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學習。
不是加入學生會、社團沒用,可能也有用,但前提是你得自己有點能力。努力的人有很多,不要總對自己說有能力的人都比自己努力,我努力還有什麼用?少喝點雞湯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作為一個來自大山的孩子,只有努力學習,提升自己才是王道。雖然說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對於來自農村的學生,讀書可能真的是一條出路。所以,給還未進校的新生一個小小的建議:社團可以少加,甚至不加。但是得一直努力學習,學習可以使你得到能力、知識上的提升。不論是對於考研或不考研的同學來說,學習都很重要。來自農村的你可以努力學習爭取額外的獎學金,讓自己得到認可的同時還可以為今後找工作墊橋鋪路,走向美好生活。
-
5 # 繆老師妙筆生花
百團大戰真叫亂,新生入學搶人忙。擦亮眼睛謹慎選,學業還是最重要。
每到高校迎新之日,便是校內各個社團蠢蠢欲動之時,君不見遍佈校園的小攤位?殷勤幫你搬行李的學長?你第一次與社團的接觸,可能就這麼悄然來到了。
社團是什麼?社團是非“正式”學生組織(當然也要接受團委領導),社團是你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愛好的地方,是你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更是豐富自己課餘生活的地方。(注意:是課餘)
走過了這麼多大學,見過了那麼多社團,繆老師從自己的角度來說說大部分大學新生的社團生活是怎麼樣的吧。通常來說,假如一所大學有100個社團,那麼活躍的(也就是經常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基本不超過一半,也就是說有一大半的社團,他存在的意義就是——存在,如此而已。
對於在校的大一新生來說,平均每個人參加社團的數量是2-3個,多的甚至在6個以上,有意思的是,在大二的時候,這個平均數量會銳減到1-2個之間。這還不夠說明問題嗎?
在大一的時候,剛剛入校的新生對於大學生活還是很好奇的,而社團也是一種開啟大學生活的方式,所以選擇社團成了順理成章的事兒,更別說在學長學姐們的軟磨硬泡、循循善誘之下(科普一下,社團招新是社團頭等大事之一,新生們還沒入學就會成為目標和獵物啦),多選擇幾個社團,甚至是僅僅為了抹不開面子就參加的大有人在。
到了大二,熟悉了大學生活,自己也成了別人的學長學姐,角色顛倒過來,自然也就懂得了套路,再加上大二學業開始加重了,課餘時間自然變少了,年齡過了20,前額葉發育完全,做事兒也更加理性,有選擇性的放棄一些社團,專注於學業和自己最愛的社團,似乎就成了大家統一的選擇。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早就知道大二會放棄一些社團,你會不會在大一選擇如此之多的社團?你會不會在加入之前認真考慮,結合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去選擇?你會不會反過來在大一就把學業抓起來,免得第二年面對加重的學業手足無措?這些問題繆老師不回答,留給你自己去考慮吧。
至於學生會,有人說學生會是大染缸,會帶壞人,也有人說學生會可以鍛鍊人的能力,是個平臺。以我來看,誰都沒錯,兩種觀點都對,只是站的立場不同而已。如果你在大學期間主要目的是鑽研學業,是否加入學生會對你來說就沒那麼重要,如果你想在大學就體驗社會當中的人際交往,那麼加入學生會可能會給你想要的感覺。
每所大學的學生會基因不同,同一所大學不同學院的學生會基因也不同。與社團相比,學生會的身份更官方,一般由團委領導工作,比社團更像正式組織,他的基因由校領導、院領導、團委老師、學生會主席等人的風格決定,所以有的學生會等級制度森嚴、黑幕重重,也有的學生會活力十足、開放Sunny。
進入學生會有什麼好處?不管學生會基因如何,你進去了就會有體驗,就會有觀點,這本身就是價值。你可以從這裡找到未來社會組織的初步形態並且建立認知。你有更多跟教授老師的交流機會。你可以掌握一部分的經費。更接地氣兒一點說,入黨評優什麼的,你都能領先半籌。
大學期間,主要的精力肯定還是要花在學習上,如果你因為社團和學生會的工作掛了科(當然,大多數人這麼說無非是找藉口,因為更多的時間用來打遊戲、追網綜了),那是不是該反省一下了?如果學業無憂的情況下,社團和學生會的工作還給你帶來了樂趣,那你就大膽的繼續“折騰”下去吧。
關注繆登峰老師,你的高考已經成功了一半!
-
6 # 總在路上的牛
學長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這個東西對於你的大學生活來說只是錦上添花,千萬不要花費太多精力,大學還是以學習為主。
現在有很多學校在一開學時就會鼓勵大家參加學生會和社團競選,甚至有的學校強制要求全員參加。這麼做對與錯我們不做評論。但對於個人來說,大學期間一定要參加一些團體活動。當然,不僅僅是學生會和社團。進入社團和學生會的好處是能鍛鍊你的組織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這些經驗在就業時是有幫助的。曾經有過某大型上市公司招聘時高薪招收學生會主席養廉當然這只是個案。
大學學習還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加入專業課後。畢竟大學是為了學習更多的專業技能,所以主抓學習才是王道。而且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很多學生會成員後期就自動退出了,歸結其原因,也就是兩點∶1.要認真開始學習了;2.學生會和社團內部社會風氣會濃重一些,會引起一些反感。
但話說回來,那種在學生會混的風生水起又是學霸的人也大有人在,這種才是最厲害的。
總的來說,大學還是來學習的地方,不要本末倒置。
回覆列表
1、可以適當花時間,或許你並不想成為一個跟老師關係很好的學生,但其實不然,這個想法除了顯得自己很清高之外,有點小小的愚昧。大一大二還是要去校級學生組織多接觸一下的。舉個例子,前些日子我們學校邀請了邪不壓正的主演們來學校路演,別人為了票的事情都很難受,我只是發了條微信給團委書記就換來了一張vip第五排的票。如果想要在學校有各種便利,這是你必須經歷的!
2、大三務必抽身而退,這個時候你更應該選擇最適合你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