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穆說語文

    老穆有話說

    我不知道“有些人”是什麼樣的一群人,竟然認為考上大學也沒有什麼用?老穆認為,這樣的觀點顯然是片面的、是站不住腳的、更是荒唐而可笑的。

    誠然,上技校以後好找工作,倘若工作優秀,還可以掙大錢,但是,考上大學就不能掙錢了嗎?

    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參加高考,並順利考入北京大學。你能說俞敏洪考上了大學,就掙不到錢了嗎?

    1984年,馬雲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第三次參加高考,並被杭州師範學院錄取。你能說馬雲考上了大學,就掙不到錢了嗎?

    誠然,隨著大學的擴招,也存在大學生畢業後工資平平的現象,或許他們的工資沒有“技校”出來的要高,但是,我們不能就此說上大學沒有用。

    試問,有用還是沒有用,是用金錢來衡量的嗎?

    (一)成才之路有多種,我們尊重每一種合法的形式。請不要無端地將兩者拿來比較,這是破壞和諧的表現,也是不尊重成才之路的體現。

    中考落榜後,技校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只要你用心去學,將來走上社會,同樣可以找到好工作,同樣可以掙到錢,同樣可以為社會做貢獻。

    中考考入高中,然後再步入大學,同樣是一條成才之道,而這條道路是主流的成才之道,也是大家和社會公認的。

    既然這兩條道路都是合法且公認的,我們都應該尊重,不能將兩者拿來比較,甚至是貶低另一方。

    (二)千萬不要用金錢觀來衡量人的成才之路。

    工資越高,對社會的貢獻就越大嗎?

    顯然不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有多少科學家為新中國的建設而默默奮鬥?他們的工資雖然不高,但他們對國家的貢獻卻是巨大的,難道你能說,那些上過大學的科學家沒有什麼用?這樣的觀點顯然是荒謬的。

    【結束語】請那些“持有這樣觀點的人”趁早醒醒吧!請你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要用片面的、錯誤的言論來誤導他人,給社會帶來不良的影響。我們尊重每一種形式的成才之道,只要它是合法的。你們覺得呢?

  • 2 # 獵頭幫你說

    職業技術學校注重的是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並重的,是為中考艱難的同學提供的另一條夢想之路,能夠有一技之長,在社會上立足,或者進去高等職業學校進修。而普高則是重點學習文化課,走學歷教育這條路,考進大學後再選擇專業課進行學習。

    轉一個職業學校從業老師的經歷:

    我是個北方小縣城的技校老師。

    學生大都來自農村。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其實有很多技校生剛入學的時候除了成績不好,還是有很多閃光點的。

    但是為什麼技校出去的學生就很難出頭呢?或者說有沒有因為上了技校,而讓他們變得更難出頭?

    是知識嗎?是學歷嗎?可是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高中應試教育和大學那點專業皮毛我覺得都不如工作的時候三個月學到的東西用的多,學歷函授或者讀電大也很簡單。

    看著一屆學生畢業以及他們畢業之後的發展,很快我就有了答案。

    是因為上技校的學生和上高中大學的學生他們在人生最有爆發力的階段接觸的人和環境不同,導致他們的眼界和思維模式產生了產生了巨大差距,導致技校生很難出人才。

    同樣初中畢業,成績好的去了高中,考不上高中的有兩種,一種直接去了技校,另一種父母花錢讓他們上了高中。

    兩年以後,你把這兩類學生放在一起,你會發現,上高中的學生跟他在初中的時候沒什麼差別,說話做事還是那種簡單的學生樣子。但技校生卻很多都變得能說會道,懂得多也大方。

    在這個階段,把他們放在一起聊天,你會覺得技校生懂得更多,更會說話。判斷力更強更成熟,技校生會覺得高中生啥也不知道。

    但是五年之後,就會發生反轉。

    五年之後再讓他們坐在一起聊天,他們就聊不到一起去了。

    其實十六七歲的年紀,是一個人的性格和價值觀最容易發生變化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的時候。

    高中生在高中即便什麼都不學,可他周圍有一大群為了高考天天持之以恆學習的人,他看到的更多的是堅韌和上進。他每天眼睛看到的腦子裡灌輸的就是沉下心來努力上進才是王道。

    技校生不同,他周圍大多是天天玩手機打遊戲,說髒話,投機取巧,早戀的人。雖然能鍛煉出一些圓融社會的樣子,可他每天看到的就是我現在過得舒服最重要,或者應付過去就得了。在周圍人都放鬆一切的情況下再讓他們靜下心來去探索一個東西會變得很難。

    這就導致二者在17.8歲的時候心性有很多差距。

    在技校我能看到很多本就自制力不強的人在這裡自制力變得更差,很多自制力還不錯的孩子天天處在這樣的環境裡也會變得得過且過。而這樣的狀態如果不能改變環境的話會一直持續下去。

    但技校生畢業之後都會直接進入企業一線,他們的環境變得更糟。接觸的人大都是來自農村文化水平不高的中年人或者和他們一樣的技校生。

    第一,這兩類人生活水平都不高,當他看到的人都是這個生活狀態時,就很難刺激他的上進心,讓自己努力突破一線工人的身份。

    第二,這兩類人眼界就到這了,他們每天談論的內容並不會帶給更多的機遇和更豐富的內容。導致眼界變得越來越窄。

    第三,人員流動性大,很多打工者都是半年換一個地方,這樣的環境很難讓他們形成只有在一個地方堅持力求上進才能走的更高。

    這就導致大部分技校生畢業以後就是流轉在各個電子廠做一線工人。因為電子廠相對輕鬆工資又高。就是機械的一個動作大腦什麼都不用想,基本不會出差錯但也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大企業都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一線工作稍微辛苦一些但是會有上升空間,但他們幹不長。

    但是上了高中的不同,現在考個大學並不難,實在不濟也能上個大專。雖然大學生活無拘無束有大量的時間可以用來墮落。可是他們周圍的人都是經過高中的辛苦過來的,大部分的學生還是很有上進心的,都有不同的經歷和想法,能夠讓你看到更好的生活和階層同時嚮往更好的生活,有向上爬的動力支撐。把這樣的一群年輕人放在一起,眼界和能力的提升會很迅速。即便把他們放在企業一線,他們也有爬上去的想法和動力。

    所以同樣出身農村,上了技校可能就意味著他的眼界永遠停在社會底層人那裡。而如果上了高中哪怕是去混個大專,他的眼界也會開闊一些。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技校生都很難出頭,也並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比技校生優秀。只是成功率大學生要多的多。

    所以我在帶班主任的時候一直在努力的告訴我的學生這個社會的五彩斑斕,盡力的幫他們分析深層次的東西,希望他們作為技校生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將來要面對的一切,保持上進。但環境對人的影響太大了,而且選擇技校的學生大都原生家庭的教育就有很大的問題。他們在這樣的年紀和環境下,很難意識到這些。

    讓16.7歲的小孩子學會自省,太難了。

    其實對任何人都一樣,你所接觸的圈子,所處的環境和接觸的人,就決定了你的眼界和高度。想要去更高的階層,你就必須時不時的跳出自己的圈子,去接觸更強的人和體驗不一樣的生活,這樣你才能下意識的去自省,保持上進的動力。

    其實對於學生來說,素質教育非常關健,所以如果孩子分數能夠上本科的話建議還是去讀本科,哪怕是二本,出來以後不單是學歷的差別,見識與境界區別也會很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國本地人認為最好的前10大學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