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imon老熱

    可以,但前提是在學校的你要比常人努力上幾倍甚至幾十倍!因為,只有當你自己感動到自己了,你才能成功!否則,考一流的學校幾乎不可能!但是,努力一下總會有好一點的學校能上的!不努力,就等著落榜吧!大專都很難!

  • 2 # 太極106371081

    首先看你怎麼學習,前兩個月認識一個山西個體戶,在成都做生意,他女兒在清白江讀書,中考不盡如意,但還是儘量找關係進了一所可以高考的職高,這就是家長有規劃,子女有努力,八九千人的學校層層選撥,有一百人準備考大學的課程,到了高三優中選優,最終五十人參加高考,他女兒考上了四川農業大學都江堰校區,四川五十多萬人高考,前三萬名次才有錄取的希望,不簡單吧,職業高中喲。

  • 3 # 餘軍老師

    內因起決定作用,如果你用功讀書,在平行班當優生,能得到各科老師的更多關心,學習關鍵靠自己,看你是否有恆心,有毅力,高中三年是一場馬拉松,必須要堅持。

    當然學習方法也很重要,各科都要溫故而知新,注重夯實基礎,儘量各科的中低檔題不丟分,然後在此基礎上突破部分發散思維的題,做到舉一反三。總之,一句話,要想考理想大學關鍵是堅持,堅持,堅持,努力,努力,努力。

  • 4 # 菩提958

    對於這個問題,根據我家孩子現狀況而言:因為中考分數沒有達到火箭班的成績,我家孩子被分進了平常班而,高中三年成績一直比火箭班的同學成績好!我個人觀點是對於孩子不是分到什麼班,而是:1.班主任對於青春期孩子學習啟發和情緒調整很重要!2.孩子自身知不知道學習,能不能正視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能及調整!3.家長能不能調整好對於孩子學習及日常生活的情緒!如果這幾點能做好,無論最終高考孩子考出什麼成績都會接受!無悔!!!

  • 5 # 憨哥教育

    現在離高考還有五個月,150天,一些同學焦慮起來,我今天以一個高考家長就高考衝刺談點體會。

    學習是什麼?

    高考大綱把學習劃分識記、理解、掌握3個層次,是根據學習過程或學習規律來劃分的。也有的劃分為4-5個層次,大同小異。如語文就分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鑑賞評價、 表達應用五個層次。

    識記,就是認識它,主要是背誦。理解,就是真的懂了,如函式的五大特徵。掌握,這就要會應用,會舉一反三,也就是解題。也包含創新,和探究,在跨知識領域或一個全新的環境,你學的知識能不能用得上。簡單的說,學習就是認識它、知道它、掌握它,這是一個邏輯順序。

    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各個學習階段,都是按這三個階段來規劃我們的學習生活的。

    現在的學制度太長,小學到高中畢業,要12年。其實正常學習,9年就夠了。1980年左右中國實行的是九年教育制度,那時沒有幼兒園,小學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後來,不知何故,要改成十二年了,學的還是那些知識。

    其實,12年知識用9年完全可以學好的,今年我省高考狀元用行動證明了這一點,2018年,他不滿16歲,以全省第一名,被清華、北大搶著要。

    考試是怎麼回事?

    高考就是從識記、理解、掌握三個方面來出題,考查學習效果,按成績將人排名次,由各類高校選撥人才。

    現代高考,從1977年恢復,到2018年,已走過了42年,變得越來越有規律可循了。考試有一套相對固定模式,按這個模式訓練,高考得高分甚至滿分都是可能的。

    我那個朋友的兒子,2018年高考全省第一名。他早就知道這一點,讓他兒子幼兒園時學小學課程,小學時學初中課程,初中時學高中課程,高中時學大學課程。然後,小學一年級時,他兒子6歲,已學完小學完四年級課程。別家孩子6歲才入學接觸一年教材,同場考試,他兒子肯定是全班第一。然後讓他兒子跳級,8歲時從二年級直接跳到四年級,由於他兒子已接觸初中課程了,和那些10歲才接觸小學四年級的同學一起考試,他兒子不考第一名才怪呢!因此,他用這個方法,考試總是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全校第一,全地區第一,全省第一。

    若你還沒有明白我說什麼,我舉個例子,讓現在讀高中數學的你,去考初中數學,初中生能考得過高中生嗎?

    說穿了,考試就是熟能生巧。

    還有5個月高考,我能考多少分?

    我只想說,看你想要考到多少分,要是真的想要!考多少分取決於你內心的渴望。假如你現在是400多分的成績,5個月的努力,高考想考600多分,可以嗎?當然可以。

    首先,你要打破現有的在校學習節奏。

    一個高考畢業班老師再優秀,也不可能做到對全班60多人因材施教。重點班往往盯著的是少數尖子生。因為,對一個重點高中來說,每年能考上多少個清華北大才是學校的聲譽。對一個普通高中來說,能考上多少一本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只是一箇中等生,高考衝刺階段,按學校的節奏,會把你拖垮,至少成績起伏不大。原因很簡單,全班的學習節奏不是為你設計的。

    有什麼好的辦法嗎?自學為主。

    到高中,你都有17-18歲了,也經歷了十多年的寒窗,這時,如果你對在校學習不太適應,完全可以單幹了。

    其次,要直奔高考主題。

    因為你單幹了,時間就完全被自己掌控,先拿一套高考試卷來做,按上午語文三小時,下午數字二小時,次天上午文綜(理綜)三小時,下午英語二小時。模擬真實的環境來考。考完後,對照答案,找弱項。弱項也是提分點,來規劃時間一一攻克。

    一週後再考一套,按照這個節奏,高考前夕至少可以做完40套高考試卷。每做完一套,都花時間總結,找到弱項,攻克它。該記的記,該背的背,該練的練。你做到了針對自己弱項學習,每次模擬考試,你肯定會提分。

    學校的一模、二模、三模考試還是要參加。參加這樣的考試不是為了檢驗學習效果,完全是為了找到超越別人的自信心。記住,學校考試不是用來打擊自己的,是用來培養自信的。檢驗學習效果,在你自己獨立學習過程中的30-40次模擬高考中已經做到了。

    第三、學習環境的選擇,可以在家。

    也可以在校,若條件允許,在家最好,因為干擾少。當然在學校宿舍或教室,也行,只要你能順利執行自己的學習計劃。

    有一點,我是要提醒的,就是睡眠要保障。晚11點睡,早5點起,中午午休1小時。充足的睡眠是學習效率的最佳保障。學習是一個燒腦力的活,選擇、判斷、計算、解題、背誦、思考都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勞逸結合效率高。

    最後談一個例子,有個孩子,由於她從小學了一門特長,她在考藝術特長生和藝術生搖擺不定。她是普通高中的中等生,平時考試過500分都有點難。這個成績考一本很難,考藝術生有把握,她心又不甘。在我們這,把孩子也分為幾等,一等生學理科,二等生學文科,文化成績不好的才去考藝術生。

    這孩子決定考特長生,就是高考加20分的那種。為這個加分她報考了15所大學,初試全透過,給了她信心。要準備複試,於是從2017年12月底開始,到2018年年3月,她三次去北京,三次去上海,二次去武漢,一次去西安,一次去杭州參加了各高校的文化和藝術考試。

    3月20日左右,參加了北京林業大學最後一場面試,才她放下了十多年的琴,把精力轉到提升文化成績上來。這時,回學校肯定是跟不上了,只能在家自學。也就是按我說的上述辦法,做了40-50套模擬試卷,5月回校參加三模考試 ,結果讓全班同學大吃一驚,全班第8名,578分。這給了她信心,高考後,她感覺不錯,結果下來,602分!我孩子從3月20日到6月5日高考衝刺,只用了二個半月!

    這孩子說,如果還給她三個月在家學習,完全可以考到650分,可見,學習的信心是多麼重要。

  • 6 # 1紅塵俗客1

    能,但是有些吃力,尖刀班的存在還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水漲船高的道理大家都懂,所以大家都想進好班,包括老師的授課思維也不一樣,所以說在平行班也能考好大學,但是還是比較有壓力的

  • 7 # 強250493538

    學習的根本是學生的學和習,學是理解,是懂得,習是熟練,是為我所用,只有切實做到這兩點,才叫學習,才能學會,再有得力的“老師”指點方向,就很容易進步提升,考上優質大學自然水到渠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英語很差,大學畢業後想好好學英語,應該如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