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藝影娛

    作為一名畢業然後沒就業的大學生來說,我深有體會。大專生也是大學生嗎?國家承認,但社會少有人承認,這就是個尷尬的學歷。

    剛從校園出來後,人是迷茫的,怎麼那麼快?我就要工作了嗎?像部機器一樣每天不停的公司與住所來回奔波。昆明這座城市,你想做的要麼學歷不夠,要麼關係不夠,或者只要女生,只有銷售這條路。可我天生不是銷售的命,一段時間後辭職了,銷售好像不在乎學歷,只在乎你的口才。人才市場永遠招文員和各種變相不變相的銷售崗位,我一度有種考公務員的衝動。可是,我不甘心就這樣安穩一生,於是我來了廣州。

    這座城市除了公交費貴點,房租不太低外,物價比昆明友好多了。我也不知道能否在這裡找到一個好工作。但,年輕人嘛,不闖闖怎知社會殘酷呢?有人會說你在三線城市都待不下去,能在一線待得住?我安慰我自己,一線機會多,選擇多。

    未來不可知,大膽去闖,哪怕最後要飯,我也認了。

  • 2 # 餘志朱

    相對部分大學生來講,沒錯,如果考的學校名氣低,選的專業冷門,且在學校獲得的榮譽少,以及在學校無法順利畢業的,這類學生是很難找到工作的,每年有幾百萬大學生畢業,就業競爭壓力巨大,很多學生工作之後做的也不是當初大學所學的專業,所以勸解同學們,不能慌度大學四年時光,為自己以後就業打好基礎。

  • 3 # 驜鬱䳟

    其實現在來說,大學生畢業就失業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只能說是有一定的道理。上大學的目的就是在之後找到一個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當然就是失業。

    一,大學有學歷之分,學歷越高的人,肯定是越好找工作。就現在而言,專科本科大學生佔於大多數,除非是技術型人才,科研型人才,高精尖特殊人才會被一些企業政府等之類招走,大多數還是要自己去找工作。

    二,想找工資待遇高的,但是事實上最開始工作的時候,工資待遇都不算太高除非你是高精尖特殊人才一類,因此他們覺得不公平,就會辭職而導致失業。

    三,他們所學的專業可能不是他們喜歡的,甚至社會已經飽和了。我以他們可能去從事與他們專業不相關的工作,而導致從頭學習。

    四,部分大學生想去創業。創業成功自然不用說,但是創業失敗的肯定是失業,只能從頭再來。

    五,小部分想賺快錢。對普通的工作看不上,會有誤入歧途的。

  • 4 # 中公教師網

    畢業真的面臨失業嗎?如果將“畢業”與“失業”之間加上等號,是有些偏頗的。

    1、客觀來說,畢業會面臨失業的風險,但並非畢業就面臨著失業。畢業後參加工作,被接納與被拒絕、被肯定與被否定、被讚賞或者被貶斥的機率幾乎是同等的。所謂的失業並非如小眾媒體大幅報道的那樣不盡人意,相反,畢業生在職場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2、畢業即失業,就目前來看,並非危言聳聽。從1999年起,中國連續擴大招生規模,高等教育的發展從此進入新的階段:即平民化教育階段。據相關統計,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115萬;而到了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已經增至631萬人;2012年達到680萬;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已高達699萬人,比去年增加19萬人。對於如此迅猛的畢業生增幅而言,工作崗位的增加則顯得有限。加之主觀方面原因,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形勢複雜而嚴峻。  

    3、在求職隊伍中,應屆畢業生除了擁有一腔熱血和僅有的專業知識外,所佔優勢寥寥無幾。有的畢業生經過努力找到了工作,暫且苦苦掙扎著;有的則四處碰壁,面對眼前的職位一籌莫展;有的則在找到工作後不久就以辭職宣告結束,再次加入失業隊伍……

  • 5 # 象牙塔裡講故事

    這又是一句鼓吹讀書無用的話。也許不難舉出幾個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也沒有考上研究生的例子,畢竟每年招收幾百萬大學生,每所高校的平臺不一樣,可以獲得資源也不一樣,有少部分同學暫時找不到工作也屬正常。但是換另一個角度來看,出去這少部分沒有就業的同學,絕大部分同學不但找到了工作崗位,很多同學的崗位薪酬待遇各方面都還不錯。

    用資料說話

    在2019年6月,由第三方機構麥可思研究院在北京釋出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這份報告的調查樣本來自30個省區市的2018屆30.3萬名大學生,覆蓋了1031個專業、327個行業及603個職業。

    該報告顯示,2018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為91.5%,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為92.0%;從收入方面來看,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月收入為4624元,比2017屆(4317元)增長了307元,高於城鎮居民2018年可支配收入(3271元),且曾逐年增長的趨勢。這樣的資料足以說明,題目中的說法是不合理的。

    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不容

    真正面臨畢業就失業的,是在大學裡虛度光陰,浪費時間的人。人民日報也曾發文《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不容》。在抱怨畢業就失業的同時,是否可以回過頭來反思一下自己在大學裡都做了什麼,學到了什麼。對於畢業就失業的同學,也有一個大前提,在大學裡醉生夢死,睡懶覺、逃課、打遊戲等成為常態,對於這樣的大學生,也許除了大學文憑,幾乎沒有拿得出手核心競爭力,虛度了四年大學光陰,自己在大學裡欠下的賬,憑什麼讓社會和企業來買單呢?

    本科教育質量提升會促使就業率的上升

    而且隨著國家對本科教學質量要求的提高,大學生想要在高校裡混到畢業將會越來越難,這也將從另一個角度促使大學生認真學習,提高各方面能力,這對大學生就業也將是很好的促進,換句話說,畢業就失業的情況也將有可能減少。

    畢業沒工作並不能完全與失業劃等號

    當然大學生就業難也不僅僅是大學生自身造成的,一方面好的企業就業門檻高,不但要大學生,還要求好學習的畢業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業的難度;而部分同學確實也存在眼高手低,期望的職位與自己能力不符的情況;另一方面部分學生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學歷,主動放棄就業機會,選擇繼續複習考研等,這也是不少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新趨勢。但這並非完全是就業困難造成的。

    所以題目中的說法,大學生畢業就是失業是一種以偏概全,以點帶面的觀點,不值得肯定和認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大學生暑假期間應該做點什麼才最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