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較真Negligence
-
2 # 啤酒帆船
作為一名雙非高校的學生,我覺得填報志願雙一流大學很重要。如果你的分數足夠考到一所雙一流大學,那就一定要去考。好學校一定要是首位考慮的因素。
在普通的雙非大學裡,你會感受但一種落差,這種落差是社會,企業對你的不認可,同學對自己的不認可,自己對自己的懷疑。
雙一流大學是困難考進去,但並非不能實現。既然有機會實現,就一定不要放棄。你自己的格局和境界的發展,取決於你大學的格局和境界。而且對於你找工作,考研,優秀的大學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
3 # 譚鎖兵
這個答案是確定的,沒有討論的餘地。一是雙一流大學本來發展就好,再加上國家的投入,只會越來越強。二是學生本事素質就好,進了這樣的學校,學風好,說的更直白一點,這些學校的學生,將來發展的空間大,對於提高自己的人脈資源也有很大的幫助。三是將來就業選擇的空間大,可以去許多大公司,合資企業,搭建的平臺就好。
-
4 # 職教動態
從以下三點就可分析其重要性:一是“雙一流”大學無論是在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校園建設還是科研開發等硬體條件都很優秀。二是“雙一流”大學在管理育人、校園文化、歷史沉澱等軟實力方面也有獨特之處。三是“雙一流”大學平臺高,國際交流多,師生的學術視野廣,更有利於學生未來發展。
綜上所述,在高考填報志願時如果分數夠,沒有理由不選“雙一流”大學。當然,如果高考不夠一本最低控制分數線的話,那現在只有想想的份。但是千萬彆氣餒,可選擇一所其他大學好好去努力,畢業時爭取考上“雙一流”大學研究生,也能圓了這個夢!
-
5 # 奮發有為的MW
在這個出門看臉,找工作看學歷的年代填報雙一流大學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尤其是第一學歷,就拿清華大學來說,一流本科二流的碩士三流的博士本科的待遇要遠比碩士博士的待遇好,這是不爭的事實。何為雙一流大學,就是就是向世界看齊,一流的學校一流的學科水平。雙一流大學一般是之前的985大學,一流大學一般是之前的211大學,剩下的本科大學就統稱為雙非大學。高考填報志願如果分數夠,儘量還是填報好一點的院校,就拿招聘說,說是沒歧視但事實呢 五百強企業很少去雙非學校,好一點的學校 機會就多一點,這對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
-
6 # 塵歸塵路歸路
凡事沒有那麼絕對,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吧,之前我去過偏遠地區某211高校,現在的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以及北京的一所普通雙非院校。當然還想著如果能讀個211還是不錯的,即便地理位置偏一些也無所謂。不過當我對比兩個學校的綜合實力之後,才發現偏遠地區211高校,除了名氣高一些,學校大一些,和北京的普通一本真的沒法比。
所以從這件事情上面我想說的就是,希望廣大學子在選擇學校的時候不要執著於名校情結。你選擇學校不僅僅要看學校是否是211、雙一流,還要看學校的綜合實力,老師的水平,將來你的發展。
當然不少考生會說,我想讀個普通點的211高校,將來再讀研。如果抱著這種想法的,我是鼓勵你讀偏遠地區211的,本科學校名氣高,對你將來考研的確有幫助。但是如果畢業之後打算直接就業的話,我強烈建議選擇一個地理位置好一些的城市。
因此,我個人覺得選擇學校雙一流能有最好,不能有也不能強求。就像廣東工業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這樣的學校都是雙非院校,但是綜合實力是相當的不錯,並且地理位置比較好。將來畢業之後找工作會相對輕鬆許多的。
不過這也僅僅是我個人的意見和看法了,具體選擇學校還要根據家庭情況,畢竟北上廣地區消費比較高。另外就是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將來想去哪發展了,所以選擇學校不能只看學校是不是雙一流等因素,還需要考慮到各方各面。
有時候好不一定就可以,合適的才是最可以的。選擇一個合適的,併為之奮鬥努力!好好加油!
-
7 # 高考專家梁挺福
依據以往的經驗,入選985工程、211工程名單,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得到來自於國家的重大資金支援,而且一般會持續十幾年、幾十年,能夠給N屆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帶來直接的幫助。對於“雙一流”名校,也是如此,報考“雙一流”名校,首先能夠進入資金、師資、軟硬體、大環境都更加有利於本科階段迅速學有所成的高校及其院系,受到更好的教育。
其實,財政撥款是高校的最重要資金來源,但“雙一流”名校明顯能夠拿到更多的資金,從而能夠用來提供更好的教師、校園基礎設施,像實驗室、教室、食堂、宿舍、圖書館這些,然後還有更好的科研專案、交換生等機會,對於撰寫論文、做實驗、寫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等,到雙一流名校,肯定比在一般“雙非”“四非”高校、沒有名氣的院校好很多。
探究報考雙一流大學重要與否,最能說明重要程度的,就是將雙一流大學同一般高校、名氣微乎其微的高校、不知名高校進行對比,將具體的專業拿來直接比較,然後,用足夠的資訊來分析孰優孰劣,這樣一來,考生自個才能說服自己,以自己的分數、才華、夢想,報考哪些高校、哪些專業最值得?最符合自己的人生規劃?另外,其他人怎麼看不重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畢竟拿通知書的是自己,到學院上課的是自己,最後拿著畢業證、學位證去找工作的也是自己。
另一個現實原因,是“雙一流”帶來的重要社會反響。
據瞭解,自2017年9月21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佈以來,畢業於“雙一流”高校已悄然成為多地參與人才競爭的新標準。多地在人才引進新政中,將購房優惠或租房補貼作為吸引“雙一流”建設高校人才的重要砝碼。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人社局今年4月釋出的《2018年呼和浩特市高層次人才需求目錄》中,“經認定的‘211’‘985’院校和‘雙一流’大學碩士及以上學歷急需緊缺優秀畢業生”作為了當地高層次人才引進的最低條件之一。
***2017年11月,河南省鄭州市出臺“史上最高含金量”的廣納人才新政。其中,對新引進落戶、鄭州戶籍未遷出戶口的“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在鄭州購買首套自住商品住宅時,可免予提供社保或個稅證明,並給予2萬元的購房補貼。
***山西省太原市也為來當地工作的“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生給予豐厚待遇。在太原市委2018年2月出臺的人才新政策中,“雙一流”高校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緊缺專業的本科生,每月能夠分別獲得5000元、3000元、1500元生活補助,若購房還可分別獲20萬元、10萬元、5萬元購房補貼。
***山西另一地級市——長治市也在其2017年首次出臺的聚焦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綜合性檔案中,給予“雙一流”建設高校人才購房優惠。長治對新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雙一流”大學和學科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雙一流”大學的全日制本科畢業生,三年內每年分別發放2萬元、1萬元和0.6萬元生活補貼,在長治市首次購房,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3萬元購房補貼。(聖達信教育梁挺福)
-
8 # 雪千嵐
毫無疑問,真的很重要。
好的學校帶來的品牌效應能讓你受益終生。在這方面,985比211好,211又比非211好,現在很多企業招人先看是不是985、211。如果不是,就沒有再談的必要,即使沒有這方面限制,名校畢業的學生入職後也更受老闆的青睞與重視。
即使是一個工作不愁、衣食無憂的富二代,985、211的光環也能給他在社會上增加一些形象優勢,不至於被人以“土豪”和暴發戶的有色眼鏡看待,對他們在拓展事業、開展社會活動、炒作宣傳是有助益的。比如廣為人知的唐駿學歷造假事件,他已經貴為打工皇帝了,在不少人眼中是人生贏家的典範,為什麼還要對自己的學歷造假,就是這個原因。
而“雙一流”學校和985的重疊程度很高,基本可以認為就是985的延續。
看到這裡,你還會認為“雙一流”不重要嗎?
-
9 # 馮博聊升學
第一,如何填報“雙一流”院校,讓自己的分數與學校的水平,相匹配;
第二,高考分數沒有優勢,抄底“雙一流”能否有逆襲的效果;
下面,我們分別談談兩個前提如何應對,可以實現考生的價值最大化。
首先,關於“雙一流”大學的高考志願填報策略,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裡絕對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錦囊”,比如,如果分數處於壓線區間,為了追逐“雙一流”的光環,報考了偏遠地區的學校,一般這些學校的專業,都偏向小眾,從而導致了,追逐到的“光環”,但失去了興趣、學業、生活、甚至是愛情。
對於準大學生來說,這裡的輕重與利弊,一定結合的是自身的訴求,經濟情況、家庭狀況、家族人脈等情況統籌而定,因為,制定這個決策的時候本身就是一個“按了葫蘆起了瓢”的過程,一刀切誰都會,但是要統籌考慮,比拼的就是全面的分析與系統的決策,最後各個因素取交集,或許能得到一個實用的結果。
總結1:實用與low不low是兩回事,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我們一起聊一下,優選“雙一流”是否能產生逆襲的效果,這裡重點考量的就是學校的背景,畢竟從品牌價值上審視,“雙一流”這個標籤幾乎可以約等於“985”,但也不能為此衝昏了頭腦,畢竟“雙一流”的本質是為高校建設和資金投入提供的指導政策,並不是為以高考填志願為核心的指導意見。
因此,這裡我給出的觀點是,需要慎重,尤其是,面對一些偏遠地區的機會時,我們需要慎重考慮,畢竟政策的本身也有平衡教育資源的目的,其中的一些政策傾斜到不發達的地區院校,也是符合情理和大局的,因此對於考生來講,要分清主次,優先考慮自己擅長什麼,喜歡什麼,而非被世俗的價值觀干擾,只有這樣,迴歸到教育的本質,才能從容面對,即使在相對偏遠的地區,也能夠專注學習,專注學術成就,否則,只會越錯越亂,越亂越錯。
總結2:排除干擾項,專注自身的核心訴求,確定自己清晰的發展方向,再考慮下一步。
回覆列表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想法,在不併不排斥其他意見基礎上,講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個人觀點:填報雙一流大學,真的真的真的很重要,特別對本科生來說,更不要說碩博的同學了。
我們經常笑話自己學校是四非大學(非一流高校,非一流學科,非985,非211)這其中流露出來的心酸,是隻有上過大學的人才知道。
1、保研名額少;
2、科研平臺低;
3、各類實踐機會少;
4、獎學金少;
5、師資力量相對較低;
6、我們俗稱的——沒錢
7、等等
能有填雙一流的分,最好去報考一個雙一流吧,在大學,如果自己專業不感興趣,你可以轉專業(現階段各大學還是比較容易的)
但如果去了一個資源不夠好的學校,你又特別優秀的話,學校就會變成限制你發展的障礙。在好的學校,你的平臺就不一樣,能接觸的同學也不一樣,擁有的資源同樣不一樣。
我這樣的四非大學,只能等日後考研,去嘗試能不能獲得一個比較好的平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