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掌書小吏
-
2 # 船在湖中飄
不是現在的人向體制看齊,而是中國歷史上,從來絕大多數時候,大家一直都是這麼做的!
士農工商,士的地位一直沒有低過。
遠的不說,就說七八十年代吧,供銷社、糧站、食品站、糖菸酒公司等等單位,不就是廣大農村廣大農民心心向往的地方嗎?在那裡工作出去講話聲音也比別人高几分的。
當時兒言,這樣單位就是妥妥的體制內啊,只是,體制內這個說法,當時還沒有罷了。
現如今,這些單位早已風光不在,可是提供所謂鐵飯碗的公務員事業人員所在的單位,本質上和過去風光的那些單位又有什麼區別呢?
說到底,近代以來,和平的時期真是彌足珍貴,老百姓亂怕了窮怕了,骨子裡就圖個安穩平安,這樣的根深蒂固的理念之下,這樣的言傳身教的氛圍之下,如非家中有礦賬上多金,大家都向體制內看齊,不才是正常的嗎?
畢竟,麵包比理想更可靠啊!
雖然,有理想的社會才會更進步,只是,人,還是現實的多啊!
-
3 # 橙子的味道好極了
1.從歷史經驗教訓來看,凡是跟體制搭邊的,即使有的一開始不起眼,後來總體都不差;凡是跟體制不搭邊的,即使有的一開始很不錯,後來未必如何,有的波動很大,一沒權力,二沒錢,養老待遇也更是遠不及。
2.從現實來看,社會本質千百年是沒怎麼變:官本位、等級、三六九等……,學而優則仕,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入仕自然會有這些。
3."體制內"本質上是社會里的壟斷部門,最穩定。
-
4 # 北京大叔i生活
當然因為是體制內福利好,待遇高。而體制外動不動就是裁員,要不就是996,更甚者有可能猝死。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大家都是聰明人,當然哪裡好往哪裡看齊。
-
5 # 午後竹林
說到底,社會資源是稀缺的,都想著成為掌握資源分配權的人。另外也說明大部分人創造財富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慾望。只能從社會從他人那裡獲取更多的部分。
-
6 # 宅噹噹
體制內可能有上下級, 可是對體制外來說,都是甲方啊。 混過社會的都知道,甲方有多滋潤。
-
7 # 辰曦破浪乘風
對於社會發展來說,這是非常不健康的擇業觀,可能是受了“學而優則仕”這些觀念的影響,也可能是我們受的教育以及社保能力對不確定性的應對能力不足,簡單說就是沒有安全感,最直接的證據就是這三年,有體制庇護的人在這三年基本沒有太大負擔,這也讓目前的非體制內人士更加嚮往體制內的安定。
打破鐵飯碗已經說了好多年,但這碗確實不好打破
-
8 # 燕雀之家
智豬博弈,豬都會選擇付出最少,收益最佳的活法!
-
9 # 愉悅的春風H
就是現在的福利制度分配倒制的,要想改變這一現象,就得改變養老金等福利分配製度。
-
10 # 會飛的藍精靈4930
個人觀點:目前國內經濟形勢壓力大,各行各業都不如公務員收入穩定。舉個例子:疫情前,我孩子一直是自由職業收入還可以。自疫情爆發以來,受國內市場不穩定影響,收入起起伏伏。所以乾脆入職民營企業,但是簽定勞動合同後,沒多久企業就解除了勞動合同,原因眾所周知。沒辦法,只好透過考試進了事業編單位(合同制)工作,雖然工資低一點每月8000元。以上所述,僅僅是兩年之內的事。現在的年輕人要買房要養家與收入不成正比,相反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成了香餑餑,其原因收入和福利都是穩定的旱澇保收。
-
11 # 昆明饒律師
士農工商,千百年來,“士”的順位從未改變。體制內,進,則為官一方,光宗耀祖,造福一方;退,則偏安小吏,安度晚年,衣食無憂;不上不下,也能小富即安,孩子教育有保障,醫療養老有保障,早些年集資房、福利房應有盡有,社會認可程度高。體制外,若不能獨領風騷,就得接受“摩擦性失業”和“被摩擦性失業”的窘境。
-
12 # 市井百態愛家愛生活
很榮幸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經歷了這次疫情,無數的小公司,私營業主破產,大家都看出來了,私營企業抗風險的能力極低,而對於家庭來說,穩定絕對是壓倒一切的。
1、體制內工作就算再忙,壓力也不會有企業大,不用擔心自己第二天會不會失去飯碗,工作到退休帶來的安穩感,真不是普通企業的員工能感同身受的。
在體制內工作,如果不是特別地想往上走,只圖簡單安穩過一生,真的不用特別看誰的臉色,單這一點就超過很多企業。
2、體制內工資旱澇保收,很有安全感,單就這幾年經歷過疫情,更體現出這一點。
3、不出大的意外,體制內的工資肯定是逐年上漲的,退休後的工資待遇,遠比普通企業的員工的退休金要高。
4、體制內因為工作原因,手裡總會掌握或大或小的管理權,自己辦起事來也會方便很多。
5、體制內的收入,總體來說會高於外面普通的打工者。
身邊有親戚、朋友一聽你是體制內工作的人,都會高看你一眼,如果是一些實權部門,不管你是普通員工還是小領導,都會有人主動上門來套近乎。
正因如此,現在很多人都對體制內的工作趨之若鶩,很多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都往裡衝。
-
13 # 中年二胎媽媽
現在的人都向體制內看齊,我覺得主要有3點原因:
1. 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高學歷女性在私企不容易找到工作
2. 疫情影響,大環境不好
3. 延遲退休的出臺
我作為一名知識女性,以前覺得靠自己努力就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經歷過社會的毒打,現在才明白個人的力量實在太渺小,進體制內才是知識女性最好的出路。
2022年1月,國家統計局釋出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終期統計監測報告顯示,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性別差距已基本消除,在包括研究生、普通本專科、成人本專科在內的各類高等教育中均出現性別比例逆轉,即女性佔比超過男性。
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女普通本專科、成人本專科的佔比分別為50.9%、51%、58%,這個比例在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間,分別提升了3.1%、0.1%和4.9%。
本來華人口性別比例長期失衡,以上資料足以說明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在就業市場中女性一直處於弱勢地位,很多公司尤其是私企一般都會考慮女性的婚育問題而優先選擇男性,有的甚至明確註明只要男性。即使女性被錄入,在後續的結婚生子期間也有可能被調崗或者辭退。還記得當初我28歲換工作的時候,面試了6家公司,每一個都談得還可以,但是他們一瞭解到我的已婚未育就沒了後續。後來養育孩子休產假,工作也是受了很大影響,公司也不待見,工作處處受領導刁難,哺乳期經常沒有休哺乳假,孩子3個多月的時候經常加班到很晚也只能熬著。
高學歷女性,尤其是育齡期附近的女性找工作尤其困難,所以考編進體制內就成了他們的唯一也是最好的選擇!一考就可以定終身而且考試也是公平的,不會有性別歧視。一旦進了體制內,就不用擔心生孩子被辭退了,而且一般體制內也不會像私企那樣經常996,可以更好的照顧家庭。
再加上近幾年疫情的影響,很多私營企業經營慘淡甚至破產,中年危機,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向體制內看齊。體制內不管加不加班,累不累,最起碼工資可以按時發,也不存在拖欠工資的問題,不會裁員,可以幹到退休。
另外還有一點,延遲退休也進一步推進了大家向體制內看齊!畢竟年紀大了,想找份工作不容易,在私企想幹到退休是很難的,我們國傢俬企的平均壽命只有3年。如果私企關門了,又得重新找工作,以前的女的50歲就可以領退休金了,而對於我們80,90,00後來說,至少的60多歲才能退休,現在超過35就不好找工作了,可是離退休還遠著呢,這幾十年怎麼過渡呢?
綜上幾點原因,體制內才是最好的歸宿!
-
14 # 自若暖陽Ax
體制改革是早晚的事,如今人們把考編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豈不知體制在七八十年也並沒有那麼香。很多特別是一些部隊專業的都選擇了企業,因為那時企業正在逐步轉型,大多企業除了工資月底還多少發點獎金,而那時政府部門是沒有的,所以那個時候人們沒那麼挑剔。而到了八九十年代政府部門人員興起了下海潮,當然有能力地掙了個盆滿缽滿,而有些能力差些的還不如老老實實待在原先單位。
經濟大潮下一些職能部門許可權越來越大,可拓展的空間也越明顯,畢竟誘惑存在,導致一些不好現象產生,相比之下還是能力普通的多加上外政府一些關鍵部門手入並不低,並且旱澇保收,這對於那些缺乏進取心,拼搏精神的人來說等於是避風港,何樂而不為呢?另外特別是這幾年疫情期間,作為體制人來說可以是衣食無憂。除了堅守崗位的,那些守在家裡的體制人,月工資按時發,而那些因疫情受影響的企業,則是少發工資甚至不發工資,如此大的落差,誰還不為進入體制而努力拼搏?體制就是人們所說的鐵飯碗,誰又不願意自己有鐵飯碗,而去爭泥飯碗呢?
-
15 # 媽咪老師
這幾年考公務員和教師的特別多,也許與大家現在更渴望穩定有關。
體制內工資待遇一般,但是非常穩定,如果不犯原則性錯誤,即使沒有上升空間,也可以在自己原有崗位繼續工作,工資待遇穩定上升。
這份穩定可以給自己帶來一份踏實感吧,不用擔心突然的失業、降薪。
進入體制內,只要自己安心工作,基本可以穩定到老,也不用擔心老無所養。
最近幾年,世界經濟不穩定,再加上疫情的衝擊,大膽闖蕩的機會越來越少,突然的變化更給大家帶來更多的生存壓力。
雖然許多年輕人不喜歡一眼看到頭的生活,但是面對迷茫、看不到方向的未來,他們只能屈服於現實,選擇先讓自己安穩下來。
年輕人失去生活熱情,選擇週而復始的生活,有點讓人難過,但是對提升體制內人的綜合素質應該有好處。
願生活趕緊變好,讓年輕人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更豐富的展示自我的空間。
-
16 # 做個努力的寶媽
2022國考報名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幅較大,很多高學歷的畢業生和年輕人都扎堆報考體制內崗位。
今年,我們這裡的一個小鎮ZF部門招聘聘員(合同工),招聘條件是本科,結果來了一箇中大的研究生。這些類似體制內的崗位這麼火熱,大約主要是有以下3個優勢。
一、飯碗比較穩定,穩定是體制內的最大優勢。如果不是犯錯違規,一般不會輕易被辭退。
受疫情3年的影響,大環境不好,許多企業收益減少,今年出現了一股失業潮。
我老公在一家集團公司的子公司工作了12年,他們公司今年年初就出現了勸退員工,最近他所在的部門因效益差,面臨整個部門被砍掉的危機,昨天已有3名同事被勸退,40歲的老公也是擔心吊膽怕失業,因為中年男人揹負房貸,養育小孩,贍養老人,容不得有半點閃失。
二、體制內的工作,工資收入穩定增長。體制內的工作,不會受經濟效益影響,有整套完善的逐年提高工資收入的機制。哪怕是剛進去工資低點,但收入會每年遞增。
今年,大環境經濟形勢不好,在企業工作的很多人,收入都銳減,但體制內的工資,收入固定,甚至在基層一些防疫單位和醫療部門,因經常加班等,收入加上加班工資,可能比往常還好。當然多勞多得,他們很多衝在防疫前面,這是應該得到的收入。
三、體制內的工作,社會地位比較高。受傳統觀念影響,一聽在體制內工作,自然地聯想到這人有文化、素質高、為人正派,讓人產生信任感。
特別是女孩子,更偏向於體制內的工作,工作時間固定,出差少,能照顧家庭。體制內的女孩也更受婚戀市場的追捧!
其實工作不分貴賤,行行出狀元,年青人在擇業時應充分考慮自身的優勢和需求,不盲目跟風。只要選對行業,肯幹,能幹,術業有專攻,在哪都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
17 # 風過無痕攝有痕
說誰都向體制內看齊,看來無須大資料支撐,歷史和現實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趨之若鶩的趕考
當商業還未引起人們真正重視的時候,重農抑商觀念一直是長期存在的,古人認為在士、農、工、商中,士為首,商為末。
也許從科舉考試製度開始起,人們都在積極入世,追逐做體制內的人,至隋自清已經沿襲了1400年。范進中舉的故事,不可笑矣。
今天也罷,體制內從業同樣有誘惑力,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開始,到研考、公務員考、等級考、職稱考等等,透過“金榜題名”就能就業餬口、提職加薪,改寫人生。
難怪古人深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難怪作家老舍寫雜文“誇讚”考試製度好。
白居易體制內的殷實生活
詩人白居易,就以自己在體制內為驕傲,時常會在自己的作品裡,以詩歌的形式寫他的工資收入。
唐代以後,薪俸的發放由之前的半谷半錢改為全部發放現金,白居易時常就偷著樂。
他以詩記錄自己的各時期工資:做校書郎時,俸錢萬六千,月給也有餘;升左拾遺時,月漸諫紙二千張,歲愧俸錢三十萬;做蘇州刺史時,十萬戶州尤覺貴,二千石祿敢言貧;分司洛陽時,俸錢八九萬,給受無虛月;升太子少博時,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僱我作閒人;退居後,壽及七十五,俸佔五十千。
白居易從二十幾歲工作的月薪萬六千,到七十五歲拿養老金五十千,這收入算是相當可觀了。直到行將下世時還在詩中交代:“先賣南方十畝園,次賣東郭五傾田。然後兼賣所居宅,彷彿獲緡二三千。”
這房地產和府中的供奉,令同在體制內且官至尚書的詩人蘇東坡羨慕不已,曾寫一詩讚嘆:“我甚似樂天,但無素與蠻。”這比起白居易的“我似樂天君記取,華顛賞遍洛陽春。”確實要要遜一些。
白居易不假清高,不恥談錢,還在自己的作品中“炫富”,看來這體制內就是好。
范蠡體制外的“富好行其德”
范蠡,一位楚國春秋末的體制內公務員,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後隱去從商,富甲天下,被後人尊稱為“商聖”、財神而供奉尊像。
范蠡入世則罷,復興一國,覆滅一國,一鳴驚人。出世則罷,富裕一方。他在政道和商道上成功的人生經歷折服了世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主動辭官的先河,這對商界無疑是一種價值觀的認同。
“不商何以弘利”,范蠡出世而不隱世,身在體制外後。以創新、忍辱與超越的精神,在商道中叱吒風雲,帶給後人另一種風景線。
在民間九流排序中,官員、農工商因為有權有勢屬上九流,有技術含量和高雅一些的職業屬中九流,簡單的服務行業屬下九流。元代還有“十流”,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知識分子是臭老九就是這樣劃分來的,因為異族政權害怕讀書人進入體制內。
說不必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需要破九流,施改革,需要調整就業結構。當今快遞行業,不就是一匹黑馬嗎?
回覆列表
第一穩定,這裡包括收入和工作生活。第二舒適,能夠工作之餘提升自己。第三圈子,訊息更靈通更能規劃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