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師邦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高校追求優質辦學資源,城市追求優質教育資源,可以理解,但是不一定提倡!

    除了遵循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學校還要旗幟鮮明的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近年來,受各種因素趨勢,一些學校異地辦學,尤其是一些名校熱衷於異地辦學,熱衷於“開分校,辦分號”,一方面確實有利於提升地方的教育水平,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地方急需的各類人才。

    另外一方面,異地辦學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小覷,例如加大了學校的辦學成本,“攤煎餅,大而不強”。增加了學校的管理環節,一線教師和管理人員的比例失調。還比如拉高了地方房價,增加了人民群眾的負擔。

    以蘇州和深圳為例,以“分校,研究生院等形式”引進了如清華北大等眾多名校,這種異地辦學的探索,到了必須科學評估的階段,前不久教育部喊停武漢大學到深圳異地辦學,一定程度反應出國家有關部門開始重新審視這種行為。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教育不等同經濟行為,也需要扶貧,不能“富了更富”,還要考慮眾多教育資源貧乏的地方,全國一盤棋,整體佈局發展。

  • 2 # 湖北中山專修一趙海生

    北方名牌大學為何不遠千里,紛紛跑到南方設立校區或是創辦中外合作大學呢?第一,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培養全球卓越人才。看一看關於天津大學設立福州校區的報道:根據協議,天津大學福州國際校區選址福建省福州市濱海新城,辦學定位為天津大學下屬的非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將陸續引進境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設立若干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專案)以及高水平科研和成果轉化機構。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對標世界一流大學制定教學培養方案和學科建設規劃,培養一流人才,貢獻一流學術。北方名牌大學紛紛到南方建立校區或是創辦中外合作大學,還在於人才需求主要在南方,高考學子也願意到改革開放前沿地區、經濟發達地區、思想觀念新潮地區上學,因為有利於在當地求職就業。應該說,北方名牌高校如此做,同時滿足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兩方的需要,也滿足了自身發展的需要。第二,平衡國內優質高教資源,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北方是政治文化中心,不僅高校數量多,而且名牌高校非常集中,39所985高校大部分在北方,南部地區僅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以及在湖南的中南大學和湖南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南方先是建有四大經濟特區,現在海南又是一個升級版的新型經濟特區,經濟高速發展吸引著大量人才,可是優質高教資源相對短缺。北方在南方設立校區,既可以直接與改革開放前沿接軌,又可以直接服務於南方地區經濟發展,還可以擴大影響力和輻射力。再看一看北京師範大學的思路,對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等重大任務,規劃了以北京校區和珠海校區為兩翼的“一體兩翼”辦學格局,決定在珠海建設未來教育學院,培養未來卓越教師,打造中國基礎教育的“黃埔軍校”;建設一帶一路學院,推進學科交叉創新,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所以,北京師範大學將舉全校之力,整合國際國內優質教育資源,支援珠海校區建設成為緊扣國家和廣東教育、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將南方校區建設成為教育創新的“南方矽谷”。第三,可以獲得財力方面的支援,促進學校科研成果轉化。深圳一直處於改革開放前沿,帶動了南方地區人們的思想解放,而且南方地區經濟高速發展,市場各要素非常活躍,各類企業和單位眾多,為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南方或是深圳辦學,可以直接面向企業需求搞科研,也可以將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為生產力,並可以從中取得經濟收益,反過來促進科研的進一步發展和水平的提升,形成一個良性迴圈。與此同時,深圳能夠同時為眾多高校建立校區提供各方面的資源,尤其是土地資料和良好的自然環境,這有利於這些校區吸引人才。深圳一下子接受10多所北方名牌大學建立校區,足見其財力的雄厚和資源的豐富。這是其他地區不可能做到的。第四,既是高校提高辦學水平的需要,也是深圳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需要。建設“雙一流”大學,在學術方面首先應該與國際高水平大學對標,借鑑國外名校的優勢資源,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不得不承認,南方與外部接觸比北方更廣更深更具體,北方名牌大學到南方建立校區,有利於更好地與世界高水平大學接觸。一些大學認識到,在世界大學排名和學科排名或ESI排名中,國際化程度是一個重要指標。這應該也是一些北方名牌大學到南方開辦國際校區或是創辦中外合作大學的原始動機之一,畢竟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實現這個目標。南方經濟在幾十年高速增長之後,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科學技術和新型人才的支撐就顯得非常重要,引進優質高教資源有利於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深圳接受的名牌大學遠不止這10所北方名牌大學,還有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上海交通大學深圳校區、湖南大學羅切斯特設計學院(深圳)、華南理工大學-羅格斯大學創新學院(深圳)、同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等,這表明深圳對優質高教資源和高層次科技人才的渴望。江浙地區也同樣如此,經過多年經濟高速增長之後,也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成為北方名牌大學建立校區或創辦中外合作大學之處。可以預見,深訓即將成為名牌高校聚集之地,迅速崛起成為一塊高校資源富集的新高地。你想,北京才有8所985高校,現在深圳集中了多少所985高校?至少是北京的2倍以上吧。總之,北方名牌大學紛紛到南方建立校區或設立中外合作大學,主要是南方對高考學子的吸引力大,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大,對高校建設一流大學的吸引大,對優質高教資源的需求大。

  • 3 # 金釣竿兒

    懼砸招牌的慎辦、少辦;無懼砸招牌的,隨辦、濫辦。(不過一般多為辦學地主動找上門,且往往會許以地皮、經費等誘惑條件。)

  • 4 # 初九談教育

    高校異地辦學,在現如今已經比較常見的辦學模式了,主要由於生源問題、辦學規模受限、地理位置限制、政府政策等原因而產生的。高校需要一個經濟發達的城市做依託,城市需要高校資源做後備,如此處於發展瓶頸的高校和急需大學資源的發達城市不謀而合,名校+名城模式雙贏。各城市中又以青島、深圳、蘇州三個城市最多大學入駐。

    1.青島

    青島是山東省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經濟總量已經超過省會濟南。我們可以看出,青島這樣的條件非常有利於高校的發展,這幾年,青島也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高校前來入駐。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經在青島建有分校或已確定入駐青島,985高校當中有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連山東省內的山東大學也在青島建有分校。

    2.深圳

    深圳位於中國廣東省,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為了更快地發展高等教育,深圳近些年來也積極引進外地高校,目前已經有很多國內知名大學入駐,包括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湖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另外,深圳還引進了很多中外合作辦學專案,比如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深圳吉大昆士蘭大學、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等。

    3.蘇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美麗風景無需多言。同時,蘇州還是一座經濟發達的城市,經濟總量超過省會南京很多。但是,在高等教育方面,蘇州的實力要遠遠落後於南京,長期以來,蘇州僅有幾所公辦本科高校,其中,只有蘇州大學入選了“211工程”,這比擁有八所211、兩所985的南京要差很多。同上面幾座城市一樣,蘇州也在積極引進外地高校,目前,華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南大學都已經開始在蘇州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生活是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