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雪山140611848

    大學老師講課,大多數人比不上初中高中的老師。

  • 2 # 目錄和索引

    何止呢。我上學那會高中,初中老師都有讀課本的。

    我就想了,讀課本我也會啊。上這種課有什麼用呢!碰到這種情況,還是準備好自學,或者請家教吧。

  • 3 # 哲學松鼠

    你錯了,明明是在讀ppt

  • 4 # 走向遠方了

    我不讀,我都是以課件為提綱,深入淺出地講,只是要吸引學生學很費勁。讀課本是敷衍學生的典型表現,他的精力根本不在教學上,根本算不上合格的教師。

  • 5 # 墨墨29194021

    基本沒遇到,都很熟練,很少遇到講課 還看課本的,帶本書放在那就完事了。

  • 6 # IT教書先生

    具體要看是什麼專業、什麼課程的老師,一般來說,讀課本的老師不多,讀PPT的倒是不少,課本內容那麼多,怎麼讀的完,PPT才是精煉的上課內容。

    一般如果老師上新課,這樣的情況可能或多或少存在,但上了幾遍後幾乎不可能再讀,因為可能老師也會覺得沒意思,他們會嘗試課堂創新來提供上課效果和學生積極性。當然,應付了事的老師除外。

  • 7 # 無名而立

    我為我的老師代言。他們很賣力地在講課。

    我學的是理工科。專業知識,尤其理論性的,不好好講,我們是聽不懂的。

    我的一位專業課老師,講課雖然是用PPT,但是一張PPT,翻來覆去講半天,總是時不時地提問一下,看看我們懂了嗎?有時還點名讓同學去做題。真的很負責!另一位要說的是高數老師,也是非常的認真。感覺高數課比上高中時講得還細。課下做作業,上課老師也是一題一題地講解。這位老師實在太賣力了!還有一位專業英語課老師,講英語文章的時候,還要給我們穿插著講專業知識,真的很靈活!他從來不用PPT,都是讓同學們看著書,一個個提問,課堂氣氛特別好。只有兩個老師,講的是應用實踐方面的課程,不怎麼認真講,課本內容也是一帶而過。喜歡給我們聊天,聊他的各種見聞。其實也蠻有意思的。

    像題目中說的讀課本的老師,我還真沒見到過。我的公共課老師,專業課老師,大多數都是很賣力很認真地在講課。

    可能各個專業不一樣吧!恕我見識短,真沒見過讀課本的老師哦!

  • 8 # 衛河3

    我上過大學,沒感覺老師在讀課本呀,我覺得大學老師都很好的,博學多才,我不知道的老師都知道,我不會的老師都會

  • 9 # 玩轉高中數學我心飛翔

    雖然大學老師不全是念課本,任何事物可能我們都有以偏概全的看法,談談我上大學吧!

    大學畢業已經20多年了,回想起我上大學時情形,現在發現最好當的老師是師範類大學老師。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兩位老師。

    第一位是返聘的公共課革命史老教授。老教授上課從來不看學生,一上課就拿著幾頁發黃的紙,開始念,從上課唸到下課。我們有時翹課人都走光了,但老教授全然不管,只看時間,時間一到立馬走人。還有一次更可笑,可能人老了嗜睡,念著念著,聽見上面沒有聲音了,才發現老教授睡著了。

    第二位是70年代工農兵大學生畢業後當的老師,教我們公共課毛澤東思想概論,雖然也是念課本,但這位工農兵畢業的老師也有厲害之處,毛主席各個階段詩詞能隨口一字不漏背誦。

    結語:我大學的這兩位老師上課基本都是讀課本。

  • 10 # 吉祥如意

    別說大學的老師給學生上課讀課本,就是中小學的年輕老師能離開課本嗎?尤其是從事語文、政治和外語教學任務的老師,離開課本能行嗎?

    老師只要將課本上的內容給學生們講明白、講透澈,照本宣科也是一種教學方法,不求全責備。

    只有教數、理、化的老師,對於多年不變的教材,可以說成竹在胸,不用看課本、教案就能面對學生侃侃而談。除此之外,那些教政治、語文與外語的老師不看課本能行嗎?

    大學學生所用教材若不是任課老師Te個人所編寫,或者是部頒教材,不照本宣科如何才能與其它院校保持一致?大學教師經過若干年的歷練,所使用的教材由個人重新編排,加上個人的觀點、觀念及創新,就有可能不再讀課本了。

    題主上大學了,見到了新奇,也就是看到大學老師給學生上課,照本宣科。認為大學老師不應該是這樣給學生上課,也象中小學的老師,尤其是教中學生數、理、化的老教師,上課時就拿一塊三角板,兩三支粉筆,就能完成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

    孰不知,現在的大學緊跟世界各國新科技發展的歷史潮流,一些新科技、新知識就是大學老師也是現學現賣。比如:量子通訊、人工智慧等等這些前沿科學知識的興起,也僅僅是近幾十年才開始的頂尖知識內容。

    見多不怪。年輕的大學學子,挑戰還在今後的歲月裡,不論老師是如何教的,個人要有改變學習方法的思想準備,師傅領進門,深鑽在個人。只要個人能夠發現老師所講的內容有錯誤,透過個人對發現的問題大膽假設,認真仔細的求證,說明學生的基礎知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掛科的學生,會受到歧視嗎?